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体君  窦春芳 《世纪桥》2012,(24):32-33
对胡耀邦来说,叶剑英是一位革命的长者、智者,所以胡耀邦对叶剑英十分敬重。对热情开朗、精力充沛的胡耀邦,叶剑英一直赏识器重、关怀支持,而且爱护有加。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生于1897年,胡耀邦生于1915年,叶长胡18岁。对胡耀邦来说,叶剑英是革命长者。胡耀邦对叶剑英十分敬重,叶剑英对胡耀邦关怀支持,爱护有加。 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特别是在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的过程中,多次讲到他与叶剑英之间的事。现据我的笔记和日记,以及其  相似文献   

3.
<正>总政组织部里胡耀邦工作最忙 1942年春,延安整风扩大范围,开始审干运动。4月,胡耀邦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升任部长。当时,参加审干是他承担的工作之一。时年24岁的杨寿亭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革命、1938年入党的军队干部。他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云阳留守处文化教员,1942年1月调任军委总政组织部干事。  相似文献   

4.
正1977年12月1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举荐下,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从这年12月15日到组织部上班,到1978年12月调离,胡耀邦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一点时间。期间,他以非凡的胆略与勇气,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各项工作。胡耀邦以"我们不下油锅,谁  相似文献   

5.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站在重大的历史关口,叶剑英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他力排众难,助邓小平东山再起;他乘专机搭救胡耀邦,举荐其再"入阁";为完成"两弹一星"伟业,他三邀张爱萍出山……"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1969年12月,因"战备疏散"到了湖南的叶剑英,向前来探望的王震了解因同样原因到江西的邓小平的生活状况,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林彪叛逃之后,叶剑英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工作。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叶剑英在邓小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向中央举荐邓小平复出的同时,又竭力举荐比他小18岁的胡耀邦出任中央领导职务,为世人所瞩目。有人称誉他们是当世的伯乐和千里马。  相似文献   

7.
洪霓 《广东党史》2008,(6):28-30
1986年10月2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在北京逝世。10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举行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追悼会,并向遗体告别。邓小平同志主持追悼会,胡耀邦同志致悼词,沉重悼念叶剑英元帅。  相似文献   

8.
在庆祝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时候,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怎样逐步展开的,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是十分有益的。改革开放的条件准备粉碎"四人帮"之后,胡耀邦在任内,在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老同志的支持下,他以马克  相似文献   

9.
1969年12月,因"战备疏散"到了湖南的叶剑英,向前来探望的王震了解因同样原因到了江西的邓小平的生活状况,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非毛化"浪潮,叶剑英多次说:"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今天可能还在黑暗里徘徊,还在上海的租界里开会."  相似文献   

10.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11,(12):46-47
党史知识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基本知识时间: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地点:北京。出席代表: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65万党员。人事安排: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1.
在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召开以后3年多的时间里,胡耀邦从一名中央委员(党的十一大召开时任中共中央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走上了党的最高领导岗位———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探其原因,一方面同胡耀邦自身的非凡才能、出众才干分不开,另一方面更离不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提携和支持,其中也包括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这三位辞世最晚的开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任用胡耀邦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毛泽东一直十分赏识器重胡耀邦,并曾多次给予他谆谆教诲。可以说,毛泽东对胡耀邦既有导师之情,又有知遇之恩。即使到了晚年,胡耀邦仍然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充满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胡耀邦到团中央,毛泽东一直比较赏识器重胡耀邦。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胡耀邦也始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4.
"反对精神污染"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当时无论在党内或党外对"精神污染"具体内涵和如何"反对"、"清除"的做法都有不同的看法。时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在这个问题上受到"非议"。1983年,反对"精神污染"的那一年,笔者亲自听到胡耀邦同志就这个问题的一次讲活。  相似文献   

15.
一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东北三省的地方党史研究机构即分工协作,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整理.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工作被迫中断.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叶剑英、陈云等提倡,胡耀邦、姚依林等建议,1980年1月,中央发出9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和党史编审委员会,负责审定党史编辑计划;同时决定成立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为研究和编写党史的专门机构.1980年5月,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牵头下,《抗联史》一书的编写工作重新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胡耀邦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红小鬼",参加革命后多年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贡献了力量。1937年,胡耀邦离开青年团的工  相似文献   

17.
正叶剑英素有"元帅诗人"的美称。驰马纵横沙场可以威震四海,挥毫作诗更显铁骨柔肠。他的诗,文采斐然,享誉中外,在华夏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叶剑英与众多革命志士结识沙场,成为莫逆之交。在他一生创作的170多首诗词里,有很多是赞誉革命情谊的。叶剑英是一位长情的诗人,对于志趣相投的新朋旧友,都擅用诗词来体现他们的金兰之谊。这些意近旨远、气势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在会上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叶剑英、陈云作重要讲话,李先念致闭幕词。  相似文献   

19.
查阅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与卧在病榻上的毛泽东诀别,当叶剑英经过时,毛泽东突然睁开双眼,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作最后的诀别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在"四人帮"看来,周恩来逝世后,妨碍他们夺权的还有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人们鲜见胡耀邦在影视作品里的形象。如今,第一部以胡耀邦为主角的电影——《青春激荡的年代》在全国上映。电影中的时间被设定在1952年到1957年之间。历史上的这段时期,胡耀邦担任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电影镜头连接了历史和大银幕,讲述了那段时间里他和青年之间的故事。不准称呼官衔,见面一律称同志1952年6月,主政川北的胡耀邦接到中央电令,要他"务于7月底抵京"。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