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流经济学把福利经济学纳入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集中于对少数社会现象的分析。森强调,经济学需要对人类福祉和社会价值判断作出回答,经济学只有与伦理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现实中的客观经济现象。森将伦理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制度安排而提出了评估平等或不平等的新思路,包括体现"生活内容"的福利平等和反映"生活内容束"的能力平等两方面。森把促进自由视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目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功能性的能力自由和权益性的生活自由。森不但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关注物质财富的分配,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福祉,更关注精神需求。森关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平等问题,"能力"与"生活内容"也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
价值决定问题是经济学理论一再探索而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中国正处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弄清经济学的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坚持和深化改革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对平等范畴的不同理解,导致在如何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使其成为社会科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全面、准确解读西方主流学者的观点,科学地界定平等范畴的内涵,可能是走出平等与效率关系困境的出路.在市场经济中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时,必须坚持社会第一平等——机会均等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效率基础上实现社会第二平等——收入差别平等.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海杰 《理论学刊》2005,1(2):50-54
产权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劳动。产权与人权有统一性,产权既是人权的一种实现,又是人权的保障,二者都和超经济特权相对立。产权与人权还具有对立性,这种对立的实质是平等与效率、公正间的冲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评价标准即"人权-制度"标准,是人权与产权对立统一关系的均衡,它完全不同于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狭隘效率观标准。"人权-制度"标准可以为我们构建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郭敬生 《世纪桥》2007,(5):13-14
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权保障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谐社会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的社会。然而,当前我国弱势群体人权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弱势群体人权问题,建立起更加公正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与实践程杞国近现代以来,人权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围绕人权问题进行的斗争,日益成为国内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人权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上反诘西方人权外交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8.
平等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平等与自由、平等与效率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逻辑理路和落脚点,进而形成两对相向而行的概念体系。罗尔斯通过创造特殊的概念,规定各种限定条件,进行了一场探索作为公平正义的思想试验,力图在思想的试验场中调和平等与自由、平等与效率的矛盾。虽然罗尔斯的解决方案并不完全成功,然而他的理论尝试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人的需求(需求侧)和社会发展(供给侧)之间矛盾的历史变迁。需要结构维度,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价值维度,从追求物质精神价值上升为追求审美价值;需要发展维度,从追求人的基本发展上升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从供给结构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价值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科学发展的价值需要;从供给发展维度上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撑。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需求侧和供给侧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和2012年两轮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稀少事件回归模型,讨论了个体、家庭和村居三个维度要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外出流动对个体外出流动存在促进作用,另外,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机制仍然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受到家庭成员外出的影响;中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家庭和村居社会网络的连带作用以及当地劳动力吸纳水平的影响;西部地区个体人力资本正向选择性突出,家庭经济水平、村居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同样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流动人口内部存在着异质性,且流动人口产生机制的地区差异不可忽视。未来可在流动距离、流入地选择等维度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最初只是一个国内问题,人权的法律保护最初也只是属于国内法范畴。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大规模摧残以后,人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国际社会意识到一国人权的保护并非是一国的国内法所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从而导致人权问题由国内法领域进入国际法领域。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平 《探索》2006,(3):102-105
现实政治体系有效运行的最终基础是社会化的政治个体,而公民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能就在于增强公民个体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从而促进公民个体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活动。政治认同解决的是国家政治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个体政治心理的建构问题,政治参与解决的是个体的政治行为问题,它们完整地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公民个体的内在功能指向和外在功能指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妇女参政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政权是整个人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平等的参政权是世界各国妇女长期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平等,应该说,中国妇女人权立法在国际社会中是走在前列的,我国妇女的法律地位也确实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法律文本中的参政权在现实领域的真正贯彻实施仍受到很多方面限制。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不仅需要国家为提高妇女地位积极立法,更需要国家和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强化女性意识,使妇女早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南。 一、正视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客观性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前提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也将始终贯彻整个人类社会。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因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社会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学院哲学、体系哲学,而是问题哲学、实践哲学。它承认思想、价值是在现实的实践、生活和创造中展开的。生活是开放的、实践是流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是开放的和流动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不是意识的外化和主观的认定,问题根源于现实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解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准确地把握和解决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以不断变化的哲学来科学解答现代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6.
涂小雨 《学习论坛》2004,20(10):64-66
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与平等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受到各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权发展实践 ,要辩证地看待其总体发展 ,深刻领会其立足点 ,科学地认识其现实路径 ,动态地把握其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人的需要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个体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中国化实践正是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的。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精髓在于正视人的现实需要,坚持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真实集体"。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正视并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三化之间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是关系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子的关键性难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攻方向。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作为中国的缩影,解决好三化协调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效率与民主及其关系的问题是经典社会学难题 ,同时也是公共行政学的难题。不管是在“效率至上”的传统官僚制时代 ,还是在强调“社会公平、民主”的后官僚制时代 ,“效率”和“民主”一直是行政学关注的焦点。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这一范式转换就是“效率—民主”的博弈过程。尽管两者矛盾的最终解决还存在实际的困难 ,但是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实践变革为我们提供了“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雷小兆 《学习月刊》2010,(14):6-6,30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学中永恒的主题”,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不断深入.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社会和理论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对此,国内外经济学界从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