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广东区党团组织领导成立新学生社作为团的外围机构,并以此为平台在学生中开展宣传国民革命、推动广东非基督教运动以及引导学生走向工农等工作。与此同时,广东区党团也十分注重通过新学生社发展有阶级觉悟的进步学生进入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1946年,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断了10年的青年团组织。在各解放区建团过程中,团的名称不统一,有毛泽东青年团、朱德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而比较普遍的是毛泽东青年团。1948年5月4日,哈尔滨市毛泽东青年团成立。8月,东北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东北解放区毛泽东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决定在东北普遍建团。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伟大革命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与青年团工作联系密切。他坚持党对团的绝对领导,主张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坚决纠正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倾向,缔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坚持正确的路线,坚持按照无产阶级的原则建设和壮大团的组织,为青年团建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奠定了基本的工作原则,为青年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团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并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针。“团一大”因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而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里程碑。本文对“团一大”在广州召开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当时广东独特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等因素促成了“团一大”在广州的召开。力图揭示广东青年在早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阮啸仙是从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广东青年团领袖,完整经历了“六一六兵变”后广东党、团的组织困顿。团二大以后,他根据自身经历对广东青年团进行了组织整顿:通过督促团员研读机关刊物,进行思想政策教育;通过“组织生活”解构个人主义,强化团员的组织联结和组织认同;遵照《团章》规定厉行惩处,净化组织队伍,塑造和强化团员的纪律观念。阮啸仙领导开展的青年团整顿工作成效显著,反映了从“五四时代”向“组织时代”自主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唐晴雨 《湘潮》2023,(10):46-47
<正>任弼时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导师。他是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成回国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工作,撰写多篇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任弼时担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领导青年运动,大力发展团的组织,扩大团的队伍。延安时期,他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分管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委等部门工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是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给广大青年信心与希望。朱德曾评价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战士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杨军 《世纪桥》2016,(10):4-6
陈独秀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对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他为青年指明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他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他组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他加强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他为青年团的创建做了思想、干部队伍、实践和组织上的准备,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8.
1921年6月黄学增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就读,该校是由陈独秀创立,意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人才的学校。其后,黄学增利用返乡休假时机,在家乡遂溪成立雷州青年同志社,这是广东乡村比较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社团。1924年雷州青年同志社在广东革命政府登记注册,并彻底投入国民革命中。雷州青年同志社不少社员不仅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更是广东南路党组织及农民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相似文献   

9.
俞秀松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第一任书记。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俞秀松接受新思想,经过对各种主义的比较,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在指导各地建团、发展团的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筹备团一大等方面,对青年团作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任弼时认为,“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是“布尔什维克化的真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团应该遵循的原则.他不盲从于苏联经验与理论,而是坚持独立思考,按照实际情形有选择性地运用苏联经验.在领导青年团工作中,他坚持在实际调研中找准问题,结合青年国际建议,健全青年团组织;在实际宣传中改进方法,深入浅出讲理论,恰当引导群众;在实际斗争中完善策略,领导青年实践理论,发展壮大团的力量.面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任弼时总能及时发现并参与纠正错误.其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按照实际运用理论,对革命形势和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判断.任弼时坚持按照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使他在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组织才华.  相似文献   

11.
青年共产国际(也称青年国际或少年国际)在1924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东方各国应在共青团组织之外新建“群众民族革命统一青年团”,作为全国性政党来领导民族革命青年斗争,并就中国另建民族革命统一青年团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和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取消青年国际关于另建民族革命青年组织的决议。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担任团的领导职务期间还是离开青年工作岗位之后,任弼时始终关心重视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特别是对"党团关系"的定位和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作了大量基础性、建设性和探索性的工作。他反对把青年团建成游离于党外的第二党;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统一的团建理念。  相似文献   

13.
黄焕秋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广东青年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从1947年至1952年,他历任中共香港工委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香港工委群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青年、妇女工作组组长,青年团华南工委首任书记。 为比较全面了解广东青年工作历史和黄焕秋同志对青年工作的贡献,我们在2001年初夏相约一起访问黄焕秋同志。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团和青年工作,始终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我们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档案中,选编了邓小平关于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的一组谈话或讲话,以飨读者。这组文献大部分内容为第一次公开发表,并已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青年_Y-作文献选编》。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5.
李蕉  熊成帅 《理论学刊》2020,(5):149-159
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向"群众化"、努力"获得青年群众"的第一次尝试,其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五卅运动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场运动发起时一再受阻,正是由于青年团的宣传与动员,运动才得以席卷全国。一方面,青年团探索出的"学总—学联—学生团体"的联动机制与"共产党—青年团—国民党"的合作方式,为运动的发起和深入提供了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团员承担了繁重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甚至牺牲了生命,才使运动扩展开去。而青年团存在的组织关系不稳定、基层工作不深入、党团关系不明晰等问题,也给学生运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事实上,正是经过了诸如五卅运动的风浪的历练,一代"新青年"才得以出现和成长,进而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中国农运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黄学增创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资料证明,这个组织是当时中国乡村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的革命活动丰富,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广东南路革命史中留下了较重的痕迹。本文就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创立、活动经过进行分析,试图全方位还原该组织的历史面貌。在此基础上,就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贡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资料库     
《军队党的生活》2008,(3):86-87
共青团成立及其斗争历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其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在当地建立了青年团组织,领导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0,(20):F0003-F0003
为迎接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大会主要讨论了党如何加强对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决定扩大党的组织,吸收更多的工农革命分子入党。为贯彻党的“四大”精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也于同月底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号召广大共青团员努力贯彻党的“四大”决议,搞好团的组织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汤涛 《党的文献》2017,(3):45-51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