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文化遗存是城市不该忘却的记忆,也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抗日战争时期城市原有的文化遗存正面临着被毁坏甚至消失的问题,抗战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滞后的现状,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亟待出台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以及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方便的地理交通条件,桂林聚集了大批全国各地文化名人及民主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把抗战爆发前仅七万余人的桂林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繁荣、民主进步气氛很浓的文化城,创造了辉煌的抗战文化成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史学家,抗战期间旅居桂林,讲学年余并留下学术著作和诗作,为桂林这座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珍贵文化遗产,增添了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4.
罗既白 《世纪桥》2024,(2):13-15
桂林抗战文化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地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文章在论述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基础上,从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平台建设、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探索桂林抗战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旨在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实现桂林抗战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有极大的影响。桂林红色文化是构筑桂林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宝贵资源。挖掘桂林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到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曾经六次来到桂林,前后流寓两年左右.在此期间,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艺术才华,描绘秀美无比的桂林山水,投身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各种美术和救亡活动,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7.
桂林围绕"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抗战时期桂林人口伤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军的侵略给桂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抗战时期,有确凿数据或事实作为依据的官兵阵亡人数 为6729人。根据战争损失专家提出的比例(即负伤与死亡的比例约为2:1)计算,则抗战中桂林籍伤亡的官兵和在 桂林伤亡的其他省籍官兵的人数约为20000人左右。而民众死亡的数量根据人口的发展情况判断应在《广西年鉴》 所记载的数字的基础上再加上1万人,即约为3万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优势和作用。桂林应该充分发挥统战文化资源优势,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桂林抗战教育是“抗战文化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点教育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抗战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雷沛鸿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自央视《百家讲坛》热播以来,各地文化讲坛纷纷开办。文化讲坛荟萃了各领域各专业非常有名望或成就的专家、学者,带来了非常丰富精彩的讲演内容。"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在3年多的时间里就留下了百余位国内著名学者、专家的身影和声音,普通市民享受到了一道又一道免费的文化大餐,文化大讲坛成了一种更亲切更受欢迎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成了民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课堂;成了桂林城市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新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2.
发展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培育与其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体系,发展和谐文化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还是构建和谐广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桂林市民族文化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针对有关问题,从提高发展认识,完善文化机构设施,抢救文化遗产,加强人才培养,鼓励艺术创作,促进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创新模式,使民族文化活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增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衡阳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塑城市,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文化强市,一个战略性的决策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震古烁今的抗战文化,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等,在衡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5.
辛文 《学习导报》2012,(7):55-55
衡阳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塑城市,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文化强市,一个战略性的决策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震古烁今的抗战文化,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等,在衡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6.
桂林的远古先民为孕育桂林建筑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背景,灵渠的开凿使桂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了质的飞跃。唐宋时期桂林城建文化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桂林城市呈现山环水抱、自然天成的格局。桂林山水要保持独特魅力,必须在前些年实施两江四湖工程,显山露水、绿化美化和改造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创新,找准定位,突出标志,自主创新,以和谐的建筑神韵彰显桂林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桂林出现大量文化团体,这与桂林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密切相关。国民党当局对桂林文化界有扶持、鼓励的一面,也有限制、打击的一面,为文化界开展活动制造了障碍。桂系当局对“文化城”的社团大体上持鼓励、支持态度,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加以限制、打击。中国共产党为桂林“文化城”的社团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和坚强可靠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引导、方针政策贯彻和组织机构建立等方面。另外,桂林文化团体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安全环境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社会性意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特点。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普及语言与地方传统文化冲突的状况。语言文字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把握推普软硬度保留方言文化点,始终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在普及推广的同时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由于敌强我弱,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及许多进步固体纷纷南下进驻桂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八办”)于1938年设于广西桂林..它对内是我党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对外是我党设在国统区的一个公开合法的通讯联络办事机构,“八办”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它在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抗战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俊 《世纪桥》2009,(9):56-57
漫画是一种熔诙谐、机智、讽刺为一炉的绘画艺术,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8年抗战期间,漫画也跟中华民族一道,历经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侵略与救亡的抗争。作为大后方的桂林,其抗战漫画运动围绕着“团结御侮”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服务于全民抗战的需要,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开放局面。此种局面的出现,应该说得益于内外部频繁的交流互动,主要体现在国统区内部的汇聚、与解放区的往来、与沦陷区的交融渗透以及同国外美术界的交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