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政分开的原则,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企业党组织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领导责任”。对此,我们最近就企业厂长的中心地位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1992年4月以来,我市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句话”精神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企业推行了书记、厂长、党政班子、党政机构“三个一体化”领导体制(以下简称“一体化”)。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710户企业实行了这种领导体制,其中大中型企业82户,占全市大中型企业总数的51.5%;小型企业628户,占全市小型企业总数的64.6%。最近,我们对“一体化”运行情况进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酒泉地区大部分企业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逐步理顺企业党政关系,从原来的党委一元化领导、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或书记厂长共同负责制的旧模式中转变过来。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坐正位子,精心务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使企业增强了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比较而言,目前企业党政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适应党政分开和厂长负责制全面推行之后的新形势,按照党的十三大和《企业法》精神,逐步改造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实行党政分开,实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转换,首先是划清职能,而划清职能必须把握住厂长和企业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各自承担的职责及其各自所处的地位。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责任”。《企业法》规定,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企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企业党政关系的实践与思考颜宁[编者的话]自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来,如何处理企业内部的党政关系,一直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情。这方面所提供的成功经验,往往不是厂长“一人说了算”,就是书记厂长一人兼。而这类经验的实行,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  相似文献   

6.
理顺领导体制健全保证机制中共蚌埠市委组织部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党政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企业,而安徽省蚌埠卷烟厂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党政关系融洽,党务干部精神振作,努力探索着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工作的途径。1985年,这个厂实行了厂长、书记"一人兼"的领...  相似文献   

7.
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党委如何开展工作,这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带着这个问题到北国江城吉林市。在市委领导下,对十家实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进行了调查。实践表明,十家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进行党政分开后,通过工厂经济效益的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的事实,说明了那种认为实行厂长负责制“会削弱党的领导”,“党无事可做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证明了工厂里的党组织的工作是大有作为的。第一,转好弯子,找准自己的位置,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在完善企业领导体制过程中,按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要求,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有的实行了党政分设,有的实行了党委书记和厂长一人兼。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在反复鉴别比较中,改变了党政分设的格局,实行了党委和行政一套班子,党委部门和行政有关部门对应合为一套机构的体制,我们称它为党政一体化的领导体制。企业实行党政一体化,是企业性质和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企业是经济组织,其根本任务是搞好生产经营,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过  相似文献   

9.
自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来,人们对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与《企业法》中厂长的“中心地位”进行了认真讨论。本文试就当前确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这一最佳选择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实践——历史的选择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如何在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领导体制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由“一长制”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再到党的“一元化”领导至“厂长(经理)负责制”,到现在强调“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的领导体制也经历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直到目前“党委是企业的政治核心,行政是指挥生产经营的中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三句话为一体的领导体制。在领导体制变化过程中,企业仍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从事生产、贸易、运输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中共中央关于贯彻执行《企业法》的通知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企业实行党政分开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将由厂长负责。但是,这丝毫不意味着党组织可以忽视这项工作。过去,企业党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发挥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作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最近  相似文献   

12.
山东莱芜电厂坚持把谈心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深入细致的谈心为职工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该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谈心”制度:厂长、党委书记要定期找副职厂领导谈心,副职厂领导要找对口各单位中层干部谈心,各单位党政负责人要经常找职工谈心;职工有思想情绪、家庭矛盾或受到处罚时各单位领导要及时找其谈心,帮助其梳理思想,振作精神;凡遇到企业重大举措出台等容易引起职工思想波动的情况,厂和各部门领导要  相似文献   

13.
坚持特色理论广视角多层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转制后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浅探陈书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领导体制,从工厂制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到公司制的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尽管经历了从“领导作用”到“保证监督作...  相似文献   

14.
谈政企分开与党企关系邵春保新型的企业领导体制同政府是什么关系?同执政党又是什么关系?如何在建立新的领导体制中处理好与政府及执政党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企业里党政(主要指企业厂长经理层)也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企业领导体制问题,是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一个关键。在总结过去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对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全面科学地概括为“三句话”:“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这“三句话”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体。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厂长(经理),与党委书记一起,在落实“三句话”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仪化工程是国家在“六五”、“七五”期问,为发展化纤工业而引进的重点建设项  相似文献   

16.
论《双向纳入,共同负责》的领导合力机制中共石家庄铁路分局委员会在企业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进步,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社会主义企业领导体制的历史实践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体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1、十年内战时期苏区的公营小企业主要采用由厂长、党支书和工会委员长组成的“三人团”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厂长代表政府行使最后决定权。 2、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公营企业先  相似文献   

18.
理顺中小型企业领导体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威海市的做法,仅仅涉及中小型企业领导体制中的一个问题,只是一种形式。全国各地中小型企业情况不同,在是否实行厂长、书记“一人兼”的问题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地方,解决亏损福利企业问题的办法就是换领导,今天换厂长,明天换书记,有的一年几换。这样做,效果不见得好。福利企业没搞好,一般说来,责任主要在领导,不称职的厂长、书记,当然要换。但走马灯似的更换办法不妥。它的弊端是:新换的厂长,总是要重新组阁,如更换副厂长,调整中层干部,且这任厂长这样,下任厂长也是这样,形成不停的“换任循环”,引起思想混乱;新任厂长总是要“马群里面跑骆驼,显得自己高”,上任三板斧,往往要否定前任的作法,包括某些正确的作法,推行自己一套新办法,带来工作不衔接;本任厂长顾本任工…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和充实非公有制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 其政工队伍的来源:第一,原是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厂长经理可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一肩挑”,这样对抓经济抓政工都有利。第二,原非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厂长经理可按照十六大修改的新党章要求,鼓励和重视培养他们加入党组织,为加强党建和政治思想工作培养新生力量。第三,原国有企业(包括三线军工企业)辞职退休、下岗失业的部分优秀党务政工干部,可聘请充实到非公有制企业政工机构。第四,原政府机关和区乡村镇的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包括政法纪检组织宣传和工会等部门干部,退休或辞退之后可聘请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和政工部门领导,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第五,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军转人员中培养选拔一些政工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