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公正俄罗斯党"自成立以来就活跃在俄罗斯政坛,长期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三、第四大党之间摇摆,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俄罗斯政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公正俄罗斯党"是俄罗斯中左翼政党,代表中下层民众的利益,以公正、自由和团结为核心价值理念,以"新社会主义"构想为长期愿景。  相似文献   

2.
11月16日,俄罗斯右翼力量联盟、民主党、公民党三党召开合组创建大会,成立新政党“自由公正事务”党。新政党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参加2011年的议会选举,并在杜马取得席位。  相似文献   

3.
赵博渊 《南风窗》2012,(26):90-91
一边是热火朝天,狂呼"改变"口号的政党重组,一边是清冷如冰的民意;变的是色彩各异的城头大王旗,不变的是民众对于现实政治的深度疑虑和不信任感。当今日本政坛的政治乱象,在战后67年里也就1950~1955年,以及1993~1994年那两段时间可比。2009年民主党初上台,民意支持高达70%,本来被解读为日本两党制雏形的开端,孰料短短3年多时间,民主党便跌到谷底,民意支持率甚至低于新成立不过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23届参议院选举尘埃落定,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大胜,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惨败,而代表其他社会各阶层的政党得票锐减,日本政坛呈现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泰国泰爱泰党成立于1998年7月,2001年2月执政.建党之初,该党以"新思维、新做法,为国民服务"为口号,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民本主义"作为立党之基及执政理念.执政4年来,泰爱泰党秉承"民本主义"思想原则,在执政过程中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给予较多关注,制订了一系列较能反映广大民众意愿、保障广大民众利益的政策,树立起"亲民、为民"的新型政党形象,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泰国多数民众认可,执政基础稳固,执政优势不断扩大.泰爱泰党在泰国政党竞争中拥有明显优势,显示出长期主导泰国政坛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焦佩 《当代世界》2013,(11):72-74
韩国左翼政党,目前主要包括统合进步党、劳动党和正义党,都来源于原来的民主劳动党。2000年1月,民主劳动党成立,2004年在第17届国会选举中获得了10个席位,实现了左翼政党进驻国会的梦想。然而,2008年3月,民主劳动党中的一部分平等派人士宣布脱党,成立了进步新党。2011年11月,民主劳动党因内部分裂深化而解散。同年12月,进步新党、原民主劳动党和国民参与党的部分党员脱党后共同组建了统合进步党。  相似文献   

7.
吴兴唐 《当代世界》2011,(3):28-29,55
政党外交是近10年来传播开来的一个新鲜词语,人们可能对它还不太熟悉。不过政党外交随新中国成立而开启,其实践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只是过去把政党外交一般称为党的外事工作或党的对外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8.
甄鹏 《当代世界》2014,(6):50-52
<正>2014年3月16日,塞尔维亚提前举行了国家议会和贝尔格莱德地方选举。结果显示,2008年10月成立的前进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社会党名列第二,但丧失了左右政局的能力;老牌的民主党分裂,影响力大大降低;包括科什图尼察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在内的其他主要政党没能进入议会。塞尔维亚政坛几乎实现大洗牌。大选的经过2012年大选后,以达契奇为主席的社会党与塔迪奇的民主党谈崩,  相似文献   

9.
新工党自1997年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英国的政党财政改革.《政党、选举与全民公决法》(PPERA)付诸实施以及选举委员会成立至今,英国两大主要政党仍面临不同程度的财政困境.菲利普斯报告虽然勾勒了新工党政府新的政党财政改革蓝图,但由此引发的争论却使工会与新工党的关系遭遇严峻考验.种种迹象表明,新工党正在经历由"大众"政党向"卡特尔"政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19年4月至2022年11月,以色列先后举行了5次议会大选。这5次大选的结果表明,以色列工党和梅雷兹党两个主要的左翼政党正越来越滑向政坛边缘,甚至连在议会中稳定立足都无法保证。这两个政党的政坛地位在近年愈发衰落,源于主客观原因的交织作用。前者主要包括以色列工党和梅雷兹党的治理模式失灵,组织实力衰减,理论创新遇阻,以及选战策略失误。后者则是指以色列社会近年来越发大幅度、结构性右倾,造成该国左翼政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弱化。由于这些原因多样且复杂,以色列工党和梅雷兹党扭转其政坛衰颓不仅面临棘手挑战,还受到诸多因素牵制。因此,就阶段性的发展轨迹而言,它们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遏止其政坛边缘化态势,实现止颓回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