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Xu HF  Chen JL  Da XP  Wu KR  Liu GQ  Zhao ZQ  Han XH 《法医学杂志》2010,26(5):328-33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源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VMC组22例、DCM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的心肌组织中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denovirus receptor,CAR)的表达进行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VMC组和DCM组心肌组织细胞膜呈现深棕黄色阳性颗粒,有较高水平的CA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 VMC和DCM组心肌中CAR的高表达,提示VMC和DC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并破坏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功能受损,使VMC进展为DCM。  相似文献   

2.
Li HY  Li YH  Zhu TJ 《法医学杂志》2007,23(4):247-249,F000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性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改良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病毒性心肌炎(28例)、扩张性心肌病(31例)和对照组19例。结果CAR阳性表达为棕色,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膜。在VMC心肌中均检测到较高水平的CAR表达(免疫组化面积积分为4.3975±0.0365);DCM组26例心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CAR表达(4.2064±0.0526),有5例几乎无表达(0.0723±0.0014),对照组心肌中几乎未检测到CAR的表达(0.0731±0.0362),VMC组及DCM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MC和DCM心肌组织中CA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VMC和DCM的发病都有病毒感染的参与,两者可能来自同一个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所致猝死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改良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C猝死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中MCP-1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20例VMC猝死组中有17例MCP-1染色阳性;而20例非VMC猝死对照组仅4例局部散在MCP-1弱阳性表达,其余均阴性。VMC组MC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CP-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法医病理学诊断VMC所致猝死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贾晓倐  周党侠  宋天保 《法医学杂志》2008,24(6):411-413,I0001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性成熟期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性成熟期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大鼠以15mg/kg剂量每天皮下注射可卡因28d。观察动物体质量、睾丸质量改变,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睾丸Fas基因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大鼠体质量、睾丸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O.05):(3)实验组睾丸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Fas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Fas基因阳性表达与睾丸细胞的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9012,P〈O.05)。结论可卡因可致大鼠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功能损害.造成生精细胞凋亡.增殖能力下降.可能与Fas介导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尺神经损伤平面和修复时间对爪内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尺神经损伤修复后靶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肘部、腕部2组实验组和1组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肘部和腕部完全离断两前肢尺神经后即刻、1个月、3个月修复一侧神经(另一侧为对照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和比较大鼠爪内肌细胞凋亡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即刻修复组大鼠爪内肌促细胞凋亡基因Fas、Caspase-3表达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修复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高,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随修复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伤后即刻、1月组实验侧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相应对照侧低(P〈0.05);而3月组实验侧与相应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修复时间,不同损伤平面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有密切关系,与损伤平面关系较小。在法医学鉴定时机认定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猝死与晚期DCM心肌中心肌连接蛋白(connexin,Cx)43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3例DCM猝死者心脏(A组)和5例晚期DCM患者行心脏移植手术切除的心脏(B组),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Cx43阳性表达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和面积(S)值,比较两组间和左右心室间的差异。结果 Cx43阳性表达在A组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在B组表达清晰,主要位于闰盘处。A组与B组心肌Cx43的S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左、右心室肌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x43的OD值,在A组与B组之间,以及各组左、右心室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猝死心肌Cx43表达较晚期DCM心肌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DCM患者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凋亡基因caspase-10存外伤性癫痫病灶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外伤性、非外性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恼皮质及交通事故死亡者脑皮质各15例,运用RT-PCR技术观察比较各实验组凋亡基因caspase-10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实验组凋亡基因对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外伤性癫痫组(:aspase-10基冈和蛋白表达水平比非外伤性癫痫组和交通事故死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外伤性癫痫组caspase-10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交通事故死亡组(P〈0.05)。结论凋亡基因caspase-10能促进神经元凋亡,对外伤性癫痫的发病过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CM)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组(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正常心脏等),25例VCM和28例DCM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β-sarcoglyca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对其阳性反应率进行χ2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β-SG蛋白在对照组,VCM组和DCM组中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00%,80%,46.4%。经χ2检验,3组阳性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χ2分割法分析,VCM和DCM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s=-0.6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病变与β-SG的被破坏有关;随着VCM病变程度的加重,其可能发展为DCM。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Spry1和MAPK蛋白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揭示其发病及猝死机制,并为法医学心源性猝死的鉴定提供指导。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VMC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和Eagel’s培养液,处死小鼠取心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及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pry1蛋白及mRNA、MAPK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VMC组在光镜下可见心肌间质水肿,广泛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形成多处灶性、大片状坏死,心肌组织中Spry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pry1 mRNA水平略降低(P0.05);而MAPK蛋白表达水平在VMC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ry1参与的MAPK/ERK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着促进胶原表达的作用,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甚至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43(Cx43)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者心肌细胞的表达,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筛选法医尸检案例45例,其中SMDS组、冠心病猝死组及对照组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组别Cx43蛋白在心肌细胞内的表达进行阳性单位(PU)定量检测,分析Cx43蛋白在各组表达的差异。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DS组心肌Cx43染色明显减弱,阳性着色条带分布不均、深浅不一,有的呈散在颗粒状;冠心病猝死组亦见类似变化;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经统计分析发现,3组心肌细胞内Cx43表达的PU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MDS死前存在心肌缺血及心电紊乱,应属心性猝死范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验大鼠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组织蛋白酶L在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缺血标记物.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缺血30 min、1h、2h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以及异氟烷预处理后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烷预处理组).同时设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以作对照.用ELISA法检验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的含量,同时用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各组血浆中的组织蛋白酶L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增多到正常对照组2.37倍(P<0.05).异氟烷预处理组血浆组织蛋白酶L和心肌梗死面积都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结论 血浆中组织蛋白酶L不适合作为单纯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血浆标记物,异氟烷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血浆组织蛋白酶L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其受体CC类趋化蛋白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2,CCR-2)在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和非SC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和CCR-2在SCD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非SCD)、对照组(冠状动脉正常)的差异表达。结果 MCP-1在三组间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是78%、47%、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2在三组间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是72%、47%、0%,在SCD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SCD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MCP-1及其受体CCR-2的表达增加与SC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NTE和COX-2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法医学的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挫伤组(按挫伤后处死时间再分为lh、12h、1d、3d、7d、14d共6个组)每组6只。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NTE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SPSS13.0软件分析COX-2和NTE的表达情况与脑挫伤后存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绢NTE和COX-2均呈低水平表达,脯挫伤组伤后NTE和COX-2表达逐渐增强,均于1d达到高峰,至14d时COX-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NTE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挫伤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1h组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脑挫伤后脑组织NTE和COX-2的表达均呈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其表达规律有望为脑挫伤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旭  刘会  项剑  郑拓  于丽丽 《法医学杂志》2014,30(4):264-266
目的 探讨固视性质检查在客观评估视敏度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MP-1微视野仪检查75例眼底损伤者的固视性质,将受检者分为中心固视组、不确定组、偏心固视组.分析三组间视敏度的差异,同时对视敏度与微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视敏度检测显示,中心固视组为4.80±0.16,不确定组为4.20±0.45,偏心固视组为3.40±0.57.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三组间视力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敏度(y)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x)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y=-18.76+6.21x,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7(P<0.05).结论 视敏度与固视性质检查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固视性质检查具有客观预估视敏度区间的法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RIN1基因启动子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55 G/C、-1140 G/A遗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合PAGE法对中国北方汉族183例健康无关个体和17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GRIN1基因5′端的-855 G/C和-1140 G/A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人群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并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两组群体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855 G/C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女性和实验组女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0 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及两组女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IN1基因启动子区-1140 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相关性;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学因素可能存在性别倾向,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司法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