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挝历来重视外援,仰赖外援。1986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更是“特别注意更新与外国的经济关系,争取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援助”,“高度评价来自国外的援助、合作和投资。”①老挝领导层认为,“老挝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要进入社会主义,必须有外国的帮助、合作,首先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同情、支持、帮助和合作”,视之为  相似文献   

2.
泰国与印支三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是邻邦,其经贸关系源远流长。然而在本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由于泰国与印支三国在政治军事上出现了对峙状态,泰国与这三个国家的正常经贸关系一度中断。只是到了1988年,泰国前总理差猜提出“变印支战场为商场”的口号以后,泰...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是有着六百多公里共同边界的邻邦,两国人民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友好传統。近百年来,又是同遭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压迫和剝削的患难兄弟,也是为反对帝国主义爭取民族独立而共同战斗的亲密战友。自从两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1975年12月2日以前,老挝共产党宣布,不再依附外国,口号是“和平、独立、中立、民主、统一和繁荣”。1976年初以后,老挝共产党宣布,将在老挝实行社会主义,于是口号刪去“中立”,加上“社会进步”,成为“和平、独立、民主、统一、繁荣和社会进步”。1975年12月2日以后,老挝的统治机构包括党、政府和最高人民议会。在老挝国内真正掌权的只有11人,即政治局委员会5人,总理府5人和一位被认为是极重要的人物西蓬·帕立坎,他虽然只是内政、退伍军人和社会部副部长,但他主管全国治安,掌握着全国的秘密警  相似文献   

5.
老挝的改革     
1975年12月2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以后,老挝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民经济停滞不前。1982年,凯山·丰威汉在老挝人民革命党“三大”的报告中承认:“大多数老挝人的生活条件仍然和1975年以前前政府统治时期差不多”.1979年底,老挝开始对过去的政策进行某些检讨和调整,1986年召开的老挝党“四大”进一步比较全面地检讨了过去错误的经济政策,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决策.  相似文献   

6.
尽管在澜沧王国之前,老挝国土上还曾出现过不止一个的部落国家(城邦),但是,迄今老挝史学工作者,尤其是政界首脑,在回顾本国古代历史时,多着重以澜沧王国为古代老挝最光辉的历史时期。梭发那富马曾经说过:“老挝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来自中国南部的寮族和泰族人民在原有土著人民的本土定居后,就诞生了这些人民在印度文明的文化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兰生(今译澜沧)王朝的国家。”凯山·丰威汉在概述“老挝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立国卫国光辉历史的国家”时,也是从老挝“在民族英雄昭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苦难的老挝独立 一、要求恢复老挝的主权 自由老挝运动:一九四五年四月八日,琅勃拉邦王西·沙旺·乌翁在日军指使下宣布全老挝独立,就那时来说,意味着全老挝受到琅勃拉邦王的权威统治。老挝南部的前占巴色王家奔·乌莫亲王对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提出抗议,同法国抗日努力共同行动;在前占巴色王国,同琅勃拉邦王对等的王室西恩·克安也获得“亲王”的称号。这类历史上的地区割据成为老挝的独立及组成联合政府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本文取材自泰国汶博·梭蓬《丧失自由之路:老挝在共产主义下生活》一书。作者旨在提醒泰国当局要记取老挝的“教训”,以“避免泰国落入共产党之手”。仅此书名就是以表明作者的反共立场观点。书中所载有些与事实也有出入。由于作者在成书之前为搜集资料,曾在廊开老挝难民营生活了相当长时间,采访了57名不同地位、不同经历的老挝难民,因此,该书记录了许多详细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披露了不少内幕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原书约10万字,现择其国内前所未闻或鲜为人知的部分,编译成本文。  相似文献   

9.
今日老挝旅游环境斌全位于中南半岛东北部内陆的老挝(寮国),它四邻与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接壤,是个多山的国家,境内80%是山地和高原,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老挝全国领土面积23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其中有90%以上为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0.
老挝于1945年赢得独立,接着在反法殖民战争后于1954年初步获得日内瓦会议保证的中立国地位;1962 年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正式确立老挝的永久中立国地位,1977年又自动丧失永久中立国地位。本文主要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从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末“老挝中立”的演变历程和印度支那国际局势的变迁及大国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郝志刚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在长期友好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胞波”友谊。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中国人到缅甸谋生,经商和定居,在缅甸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群体,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也随之而产生。1962年以后缅甸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13—14日,第二届老挝最高人民会议召开第八次会议,回顾了1991年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了1992年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目标。会议认为,1991年是执行老挝人民革命党“五大”决议的第一年,尽管国际形势发生十分迅速而复杂的变化,国内又遭遇严重的旱涝虫灾,同时敌对势  相似文献   

13.
素以森林资源丰富面自豪的老挝,三年前在万象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却发出了“森林状况已濒临危险线”的警告。下列数据表明,情况确实严重。 本世纪50年代,老挝森林面积约17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0%;60年代初,联合国资料显示,老挝森林面积已减到15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3.5%;7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4.
高棉人民革命党成立于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九日,是领导柬埔寨革命的先进政党。 高棉人民革命党继承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领导柬埔寨人民,同兄弟的越南和老挝人民亲密合作,为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直到取得完全解放国家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世纪末的全球资本扩张加快了东南亚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老挝乡村社会面临着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压力,其乡村现代化转型展现出特有的文化形式与实践策略。一方面,现代化促进了灵性文化传统的“复魅”,表现为仪式活动形态与特征的多重变化;另一方面,通过“魂—群”共变的形式,仪式实践策略由内而外地引导着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变革。老挝乡村灵性文化的“复魅”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与老挝的市场经济改革相关联。仪式的复兴既体现出乡村改造传统文化的努力,又表明了村落共同体参与现代化转型所具有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老挝当局伙同越南黎笋集团极力鼓吹老越关系是“特殊关系”,说这是一种“罕见的”、模范的”、“纯洁的”、“美妙的”……关系,把它吹得天花乱坠。所谓“特殊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现作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礼明 《东南亚研究》2001,(1):59-63,66
冷战结束后 ,老挝加快了对华方针和政策的调整 ,两国关系在经历曲折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老挝实施新的对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未来老挝对华政策的总趋势将是继续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老挝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老挝的贫困研究多从政府政策、资源争夺、市场供求等结构因素进行探讨,缺乏对地方性知识的关注。本文借助贫困研究的文化和结构两种解释路径,以老挝北部佬族村寨为例,论述了老挝乡村贫困的双层逻辑:一方面,老挝乡村贫困人口受传统财富观、自然伦理、生活习惯、家庭内在矛盾和社会潜在问题等文化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财富积累是缓慢的,对摩托车等现代商品的象征性消费也是透支的;另一方面,老挝乡村的贫困问题还受制于赌博、吸毒、市场化冲击、历史遗留问题等结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挝老听族群和老松族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老听族群各民族 “老听”意即在山上的老挝人,“听”或“腾”均有如是含义。老听族中多数支族的语言属于孟一吉藏语,属于印度尼西亚人种。 老听族群各民族共约有一百万人,仅次于老龙族群,且包括极多的民族。从前,老龙人常常称他们为“佧”,以示蔑视之意(“佧”意为奴隶、奴婢)。  相似文献   

20.
舒全智 《东南亚研究》2023,(1):1-22+154
二战结束后的五年(1945—1949)是老挝反殖民运动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老挝反殖民运动经历了伊沙拉运动和巴特寮革命两个阶段。前者主导了早期的抗法斗争,但因内外交困而最终失败;后者在伊沙拉运动末期兴起,开启了反殖民运动的新模式。老挝反殖民运动从伊沙拉运动到巴特寮革命的转折反映了地区局势的冷战化趋势,塑造了战后老挝政治的框架。本文依托法国殖民档案、印支共文件和越南官方史料,试图厘清老挝反殖民运动的兴衰转型,进而揭示困扰战后老挝政治的根源,窥探东南亚冷战的源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