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在一师十三团,每天到天意超市购物的顾客络绎不绝。谈到生意红火的秘诀,老板余延志总会憨憨地一笑:"没有别的,就是诚信。"今年49岁的余延志,不足一米七的身高,微胖身材,脸上常挂着憨态可掬的笑容。2006年春天,他看好了团场幸福路两侧的商机,决定开一家超市。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又贷款6万元,开起了天意超市。从超市开业  相似文献   

2.
无悔的青春     
农五师八十二团加工厂工会主席牛玲娣是兵团首批选派生,她在八十二团工作6年多来,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才智,为团场的发展建设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 1997年7月,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畜牧专业的高材生牛玲娣,分配到了八十二团,任三连副连长,分管全连畜牧业。她到连队的第二天,便走家入户了解情况,短短半年时间,她跑遍了连队所有住户和放牧点。牛玲娣既是连队领导又担负着牛羊防检驱治的任务。每年冬春羔繁育期、牛羊转场期和牲畜越冬期,牛玲娣更是忙得不可开  相似文献   

3.
祁永胜,农四师七十二团的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从摆地摊卖小百货起家,历经拼搏,现在拥有一个商店、一间澡堂、一辆桑塔纳小轿车、480只生产母羊,总资产达到40余万元,被评为农四师再就业“十佳”创业明星。 1989年,七十二团水泥厂倒闭后,祁永胜被分配到团链条厂工作。由于该厂经济不景气,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下岗通知书。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极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他和妻子一合计,拿出家中仅有的200余元积蓄,憋着一股劲,迈出家门,在七十二团繁华地段摆开了地摊,从此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苦干了一年,祁永胜拥有了自己的小铁皮商店。靠着诚信经营、磊落取利的原则,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随后又租了间临街的门面房开起正规的百货商店。随着七十二团经济的发展,商店越办越多,提货却要到百公里外的伊宁市。祁永胜又以超前的眼光和胆量不失时机地开了该团第一家百货批发店,品种达四五百种。创业的路上总有艰辛相伴。为了方便顾客,他把货摆在院内,早晨天不  相似文献   

4.
<正>王萍1988年从四川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七连,给别人放过羊,打过工,感到兵团的地好、人好、环境好,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扎根兵团,于1992年和丈夫一道成为了兵团职工,从此开始了自己在兵团的创业人生。多年来,她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帮助过多少人种地垫资,给多少家解决了生活困难。从1995年起,当她稍微好过一点时,就开始帮助别人,不管是资金上还是劳力上都无怨无悔地帮助贫困职工,就是为了这些贫困的职工早日脱贫致富。王萍常说:"自己是从  相似文献   

5.
今年31岁的王丽是农五师八十二团一连的一名女职工,身兼连队女工主任。老军垦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她在八十二团这片热土上抛洒着汗水,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富裕。她不仅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着女职工积极参加连队承包土地,而且以高尚的情怀关爱着女职工,为她们排忧解难。 王丽1971年出生在八十二团二连一位老军垦战士家中。1991年高考落榜后,她毅然选择了农工这个行当。 1998年,她随丈夫刘洪星从四连调到了一连。当时的一连是  相似文献   

6.
正"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多少感人的事迹,也就站在讲台上的时间长了些,还有很多老师任教年限比我更长……"刘定欣老师开门见山一席话,坦诚而质朴。1983年,刘定欣从合江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泸县海潮镇陈湾村小任教。不到一年,又被调到更为偏僻的大中村小。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家有一缸粮,不来中小上。"刘定欣虽然很舍不得自己带了一年刚取得了进步的班级,但一想到大中村小更需要老师,还是收  相似文献   

7.
正从一名普通的毛纺厂下岗女工到木门生产企业老板,她历尽风雨,从未却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工厂、自己的注册商标,也拥有了风雨过后的炫美彩虹。李英祥下岗前是河北张家口长城毛纺厂的挡车女工,1998年下岗。没工作了,就得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了。李英祥决定去学开车,学会后开起了出租车。这一开就是7年。毕竟是女司机,起早贪黑的,当家里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家住农二师三十三团乌鲁克社区黄岗小区的肢残、下岗女职工路春英激动地告诉笔者:"如果不是工会‘四位一体'维权帮扶中心对我们这些困难职工进行生产生活困难帮扶等‘一站式'服务,我真不知该如何面对生活。"路春英因病致残12年,婚变后独自一人带着女儿,尽管母女俩享受了低保,但长期服药造成的经济负担,使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团工会维权帮扶中心的助困、助医使她渡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42岁的阿米娜,是二师二二三团园一连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女职工,只有高中学历的她,借助养殖贴息贷款及房屋拆迁等优惠政策,勤劳肯干,勤勉持家,调动起家庭中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用25年时间,从白手起家,到年创利10余万元,如愿住上了宽敞的楼房,有了车、有了一家小超市,小日子过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成为团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多元增收致富的典范,多次被团场评为"五好职工"、"致富女能手"。勤劳致富,改变现状1990年12月,阿米娜结婚嫁到夫家,当时没有钱盖房,就和婆婆一家  相似文献   

10.
1月28日,五师九十一团个体户张春为日夜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了价值两万元的矿泉水、方便面和急需紧缺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以实际行动支援全团疫情防控工作。张春经营一家乐鲜果蔬自选超市.  相似文献   

11.
正1月28日,五师九十一团个体户张春为日夜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了价值两万元的矿泉水、方便面和急需紧缺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以实际行动支援全团疫情防控工作。张春经营一家乐鲜果蔬自选超市,在看到自新冠肺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9岁的邓霞高中毕业了,被分配在农一师一团十三连包地。两年后,22岁的邓霞调到了团商贸公司,1994年她又到新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会系脱产学习了两年,让人艳羡的工作和温暖的家庭使邓霞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工作起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人的一生谁都没法预测。1998年,34岁的邓霞下岗了,她一下子觉得太阳仿佛没有从前明亮了。回到家里,无声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一家3口要生活,生长发育的女儿需要营养,丈夫每月工资也只有700余元。生性倔强、不甘落人后的邓霞去过广州,到过南疆喀什、北疆石河子,一边打工,一边悉心学习、观察,看是否有适合自己做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我家劳力紧缺,在放苗的关键时期,多亏了连队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及时找人把棉花苗放出来了。"5月3日,五师九○团十二连少数民族职工马丽·坎加坎高兴地对笔者说。马丽·坎加坎是一名哈萨克族职工,承包了50亩棉花地。由于爱好烹饪,在团、连领导的帮助下,她家先后开起了"香别特牧家乐"、"哈萨克风味早餐店"。"五一"节后,马丽·坎加坎家的50亩棉花急需人工放苗。由于家里资金周转不过来,又不好雇工,连队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人帮她  相似文献   

14.
当你走进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韩灵芝,大家都会说":韩灵芝,终于熬出头,摆脱了贫困,快步步入致富路"。韩灵芝,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屯垦戍边卫士,初中毕业后,她响应团党委号召,扎根团场,建设团场,参加劳动务农,从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团场职工。这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在二十四团这片土地上不知洒下了多少辛酸和泪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8,(7)
正今年64岁的宋振纹,1998年从贵州鼓风机厂下岗,在社区的帮助下,自食其力,开办了一家洗染店。十几年来,她从自己的微薄收入中拿出钱来,给无数人带去了希望和温暖,也给自己带来了欢乐。2008年初春,贵州遭遇了特大雪凝灾害。宋振纹得知贵阳市正在组织开展"绿丝带市民互助行动",积极报名参加了"抗凝冻、保民生、欢迎你来我家过年"的项目。她把来自四川、福建等不能回家过年的6名大  相似文献   

16.
<正>"哈哈,问我在网上赚了多少钱,这是我的秘密,老公那你说我赚了多少……""我家现在的90多平方米的楼房是何老板赚的钱购买的,她的私房钱现在藏了多少我就不清楚啦……"这是一师十二团女职工何振燕在家中与老公的玩笑对话。但从他们甜蜜的对话中了解到,何振燕这些年在种好自己40亩棉花地的同时,还额外赚了不少钱。成为大家口中的"何老板"。2000年,何振燕在老家河南初中毕业,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十二团二连拾棉花。"我当时就觉得新疆兵团团场比我们老家农村好,团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千里迢迢从山东来疆支教的杨富志与农五师八十二团中学的肖梦华喜结良缘了,大家都说他这是支教结出的缘份。 杨富志,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莱芜市实验中学教师。于2000年8月来到八十二团中学进行对口支教。他凭着一腔热情,满腔赤诚,一到八十二团后便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行军壶,一个挎包,一根木棍,年近六旬的王先华,作为二师三十一团林管站的职工,18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巡林。从早晨九时到下午六时,最多一天要走30公里路,走过一道道林来又一道林,实在无聊就吼两嗓子豫剧,他记不清自己穿过多少荆棘灌木丛,不知摔过多少次跤,亦不知手上脸上划出多少道皮外伤。"正当青壮年时就开始和妻子一起植树造林,巡漠守林,如今我们两口子都已两鬓斑  相似文献   

19.
8岁的陈莹是八十二团学校一年级的学生,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可谁能想到,她竟是一名先天性双耳失聪的残疾儿童。陈莹能有今天,多亏了与她非亲非故的柴君兰老师像慈母般地呵护与关爱。  相似文献   

20.
"下岗不可怕,怕就怕思想下岗,如果有志气,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干出成绩,发挥自身的特长。"这是农十师一八四团三名转岗女工告诉笔者的一番话。宋洪洁:凭实干获得荣誉宋洪洁原是团机关的一名出纳,实行报账制后,会计统一考试上岗,快40岁的她落在了年轻会计的后面,下岗了,在加工厂当了一名普通职工。性格开朗的宋洪洁,和厂子里的职工迅速打成了一片。她是该厂职工中惟一的女党员,在工作中事事走在前面,责任心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轧花期间,熟练工人手紧,她带病坚持轧花,直到轧期结束。在年终评先进中,连续两年票数名列榜首,获得了团"三八红旗手"的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