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文 《党史纵横》2003,(2):39-39
听邓小平讲话或者读邓小平的文章,总令人感到独具特色,其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十分简洁。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到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邓小平心中本来有千言万语要回答,然而他却把千言万语凝结为两个字:“等待”。1975年,邓小平狠抓各行各业,特别是军队的整顿。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题目就简单朴素:《军队要整顿》,内容更是抓住要害,狠抓五个字:“肿”、“散”、“骄”、“奢”、“惰”。简单明了,掷地有声。而且说了就做,…  相似文献   

2.
姚远 《世纪风采》2008,(6):19-2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多次出现因形势与任务需要而进行精简兵员的活动。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领导下进行的百万大裁军,却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行动,在我国甚至国际建军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军界改革大手笔,无疑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某种层面上的一个鲜明缩影、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研究和实践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建设的历史性任务。 早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复出,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期间,面对林彪、“四人帮”对军队的破坏,他就强调“军队要整顿”,恢复了毛泽东的建军传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军思想,如抓编制、抓装备、抓战略的思想,要克服软懒散、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的思想,要调整干部队伍和交流领导干部的思想,军队要克服派性、增强党性、加强纪律性的思想等。遗憾的是这些思想因邓小平同志再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他从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回答了新形势下关于我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其中质量建军则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邓小平在他的论述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7他的质量建军思想。第一,军队质量建设必须以国家经济建设为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冷静分析,得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  相似文献   

5.
王炎 《广东党史》2011,(12):7-12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邓小平恢复了工作。  相似文献   

6.
《军队党的生活》2010,(3):84-84
据文献记载,延安时期的稿酬制度至少从1936年8月就已实行。1937年5月10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总司令朱德,联名发出《中央军委关于征集红军历史材料的通知》,以纪念建军10周年。为编好军史材料,特组建了一个包括11人的编委会,通知还明确说:“一切创作稿件和纪念品,送来经采用后,均给以五角至二十元的现金酬报。”  相似文献   

7.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是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的人事人才理论为指导,不断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增强自觉性,把这项事关大局的重要工作做好。(一)胸襟宽阔邓小平曾要求各级领导成员:“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这个博大的胸怀,也应当用在对待军转干部的问题上。恰当地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百万大裁军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讲:“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江泽民强调:“人才为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胡锦涛明确指出:“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持续进行了9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国家陷入长期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军队建设也遭到空前的破坏。结束动乱,恢复正常秩序,是全国人民共同心愿。1975年,邓小平领导进行的整顿正是顺应这种心愿的睿智之举,而其中的军队整顿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月10日,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月17日在四届人大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人大会后,他代理病重的周恩来全面负责起中央党、政、军的…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面对“文革”造成的全国乱局,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开始全面整顿,“军队要整顿”更是响彻全军,他从抓军队整顿开始,落实干部政策,“解放”干部。很快,他把目光转向了解放军总后勤部(下文简称总后):总后确实是“文革”中的重灾区,林彪一伙在这里干了许多坏事。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2007,(8):1-1
8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系,比较通行的提法是“他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表述也常见于党的一些文件之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支持”和“领导”是两个概念,对同一个人而肓是不能并用在一件事情上的:并用了就等于说是邓小平支持了由邓小平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自己支持自己,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的两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评价道:“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弄清“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则是邓小平的两大贡献。邓小平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弄懂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正是由于对这两大问题的认识不清,使得我国社…  相似文献   

14.
刘明钢 《世纪风采》2014,(10):12-14
1975年,经历了9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与胆略,大刀阔斧地进行各项工作的整顿,同时,他又很注意策略,在迂回抗争中表现出超人的智慧。“三项指示为纲”1975年新年伊始,神州大地依然是寒风凛冽,但有几则信息却早早地传递着春意与希望: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回忆战争年代和李先念等坚持大别山斗争时说:“就是我一个,先念一个,李达一个,带着几百人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其他几个纵队,方针就是避战,一切为了站稳脚.”“这样搞了两个月,我们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报告,大别山站稳了,实现了战略任务.”新中国诞生初期,李先念奉调进京任财政部长.他回忆:“到中央之后,只了解了一些情况,问题是重大而复杂的,我之能力胜任不了,与陈、邓谈,但不允,只有勉强工作.”当时,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和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并已经调兼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同李谈话.李深感责任重大难以胜任,诚心诚意地请陈和邓作他的老师,表示:要我干,你们两位定要多帮助指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军事家”这一称号,对他而言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邓小平晚年曾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军人”、“真正的专业是打仗”o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并担任红7军、红8军总政委,后来又担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等职,在创建人民军队、指挥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授衔时,最初的方案中邓小平是元帅的人选之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此,中共中央有如是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他为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的七个观点1977年6月,第一次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人才。”1978年12月,第一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可划出一块地方来,叫做‘特区’。”1980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意大利记...  相似文献   

18.
提到邓小平的经历,几乎所有的人会伸出大拇指:三落三起,了不起!外国人佩服地说,邓小平是“打不倒的小个子“。1979年1月29日,在卡特总统欢迎邓小平的国宴上,邓小平曾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资格获得金牌。”的确,三落三起,最能体现邓小平大政治家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而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能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9.
1949年2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在渡江战役期间,照旧行使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渡江战役总前委仍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5人组成,邓小平为书记,刘伯承、陈毅为常委。”这就为渡江战役胜利作了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把总政恢复到战争年代那样 1977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韦国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上任之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找韦国清谈话,对他说:“你要把总政的作用、威信恢复起来,花几年时间把政治机关恢复到战争年代那样,特别是掌握干部的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