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企业文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到了70年代,美国企业界日益感受到来自日本企业界的压力,美国在惊叹“日本奇迹”的同时,反思自己企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范式是“国际化”,80年代的范式已转变为“跨国企业家”,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新范式“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范式继续在全世界盛行。正如许多未来学家所预测,上世纪80—90年代发生的范式转换所产生的作用足以缩短东北亚地区世界级城市之间的物理距离。并促进这些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效应与预期目标相悖,高通胀率伴随着高储—蓄率。因“储蓄热”而导致的投资及“有效需求”不足,不仅使赤字财政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大打折扣,而且成为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诱因之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之前,凯恩斯的学说一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界和决策机构占据统治地位。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即是“有效需求原理”。鉴于在自由放任的社会状态下,“非自愿失业”是长期存在的,而且单凭自发的供给和需求,或自发的储蓄和投资的均衡所决定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拉美国家普遍制定了“进口替代战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拉美地区从落后的农业经济过渡到先进的工业经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经历了30年的发展奇迹。20世纪80年代后,拉美国家主要经济指标同时全面恶化;  相似文献   

5.
如果不是仗着果断、坚忍、百折不挠,以及几分“黑社会老大”的野性,柳传志可能早被埋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混乱秩序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连锁性政治剧变,放弃了各自实行了40余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以“民主化”、“市场化”、“欧洲化”为目标的转型之路。2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进程、认真探究东欧社会主义大厦集体坍塌的内在根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原住民精英在世界原住民运动和岛内“反对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下,在党外反对势力的介入与扶持下,通过“个案服务”与“街头抗争”的形式发动了一场旨在提高和改善原住民经济地位与政治权利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运动理念模糊、组织涣散、领导层内讧以及外部势力的操控,导致运动存在难以克服的困境,以致最终式微。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新绘画”运动的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思想界、文艺界异常活跃,新涌现了一大批绘画群体,并取代了长久以来占据美国统治地位的前卫性艺术形式。作为美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埃里克.菲谢尔,他的绘画以传统的写实技法揭露了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私密生活,使西方自现代主义以来备受冷落的写实主义绘画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9.
<正>一、法务会计的产生和作用现代法务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并很快成为美国20大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1997年3月,美国成立了法务会计委员会。最近几年,美国还创办了一些内容涵盖会计欺诈、审计、税收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思想,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政治影响。使一度中断的海峡两岸联系得以恢复,挫败了蒋介石“反攻大陆”以及美国妄图使台湾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因为在形式方面暗中契合了"以人为本"这一信仰,20世纪末,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获得巨大发展.但是当前网络媒体还存在不少发展瓶颈,在内容方面人文精神的缺失,又使得网络媒体目前距离主流媒体还有较长一段距离.从长远发展来看,"以人为本"应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理论,半个世纪之后,胡锦涛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这说明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内部矛盾"逐步转变为"公共供给不足"。这一转移,肯定了中国当代社会主体从"人民"到"公民"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政府职能要按照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对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以前,强调政府权力"有限"一直是西方宪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旋律.经过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和理性思考,人们终于在近代初期摸索出一套以分权制衡为主体构架的限权机制,权力滥用与腐败的潜能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府"有限"论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和政策选择也被推到了顶峰,政府"有为"的作用和意义被严重忽视,结果导致诸多负面效应.于是,从20世纪起,西方各宪政国家纷纷摒弃了片面强调"有限政府"的"消极宪政"模式,转向努力寻求"有限"与"有为"平衡的"积极宪政".这种发展趋势至今势头不减.  相似文献   

14.
16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主观地割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否认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此他们的理想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20世纪的社会主义者为了抵制资本主义的侵蚀,拒绝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但又急于赶超资本主义,因此也曾空想萌动.尽管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但在"两制"关系上的认识误区,使它们都陷入了空想的怪圈.只有正确认识"两制"关系,科学设定过渡时期,大胆利用资本主义,才能彻底告别空想,使社会主义始终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紧紧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世界政治大动荡年代西方社会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现实 ,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 ,创造性地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 ,提出了“现代国家是加上了专政的领导权”或“现代国家 =政治社会 +公民社会”的概念 ,强调“现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 ,重视知识分子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 ,等等。他的理论 ,对于我们研究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发展 ,同时研究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思想发端于商周时期,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仍然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至16世纪的西欧,是适应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变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政治观念.中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思想虽有其历史价值,然而,"民本政治"毕竟不同于"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非此即彼”思维长期支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两极对立的“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且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与道家的“发乎情,止乎游”,历经了禅宗的“发乎情,止乎觉”,明清之际启蒙美学主旋律变为“发乎情,止乎情”。它代表着中国美学在与“西天”佛教文化对话后的成熟,距离最终的突破,距离“五四”之际王国维、鲁迅的探索,乃至距离后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新哲学观基础上的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的探索,都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描绘出未来社会的三大基本经济特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0世纪中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因忽视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导致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了弯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爱情主题是中国20世纪女性诗歌创作的第一主题。从20世纪新诗草创时期到世纪后期,女性爱情诗创作从对爱的理性呼唤到情爱的温和抒唱,进而深入到对性爱的神秘探索,直至超越本能的疯狂,实现创造生命本质意义哲学深思,20世纪女性诗歌中最终产生的创作生命的“伟大的疲倦”的雕像,隐示着她们实现本真又超越性爱后的庄严与美丽。这种“人类的思想”正是20世纪女性爱情诗歌的最高境界,它为女性诗歌中这个永恒的话题完成了最美、最神秘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