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状况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师生观对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原则、途径、纽带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对教学质量、学生成长、校园建设乃至社会建设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制度规约权力的常态下,教师惩戒权应明晰其法律属性.教师惩戒权应该是基于国家教育权的授权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派生而形成的一种权力,存在于师生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教师惩戒权本质上的权力属性并不能否定教师在如何操作层面的选择权利.应通过“良法”之治和人理结合,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合法与合理行使.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学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师生互动,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不顾我国法律是制定法而照搬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学模式,或把案例教学仅仅理解为案例分析,皆是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误识。中国法学教育借鉴案例教学模式,应当考虑大陆法与普通法的不同的法律基础,把握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模式的区别和互补关系,解决教学激励机制、学生素质、师生比例等有关问题,不断创造可行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4.
试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一般意义上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教育教学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关系的核心。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观念与现代学生主体意识的冲突,二是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与学生迫切需求的冲突。教师素质、师生个性心理差异、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构建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机制;第三,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关于界定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特别权利关系理论、公法契约理论、私法契约理论、代替父母理论、特权理论、宪法理论、信托理论等等.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观点包括特别权力关系、教育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以及民事法律关系.从博弈分析的角度分析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该采用综合说.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化冲击高等教育的主导——教师群体网络化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解构并重组高校教师的权威意志。在传统的学校社会里 ,教师是成人社会的代表 ,向学生传递着成人社会的知识与价值观 ,用成人社会的“标尺”去度量学生 ,塑造学生 ,教师的年龄和经验使其成为知识的高位者 ,成为教育的权威。网络世界里的信息是低廉的 ,空前丰富的 ,信息的低廉化带来教育低廉化 ,致使人们对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不复像从前一样毕恭毕敬。随着教育进入空前民主化的时代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也渐趋模糊 ,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日益频繁 ,人们不再讲究师道…  相似文献   

8.
亲和力是师生纯洁感情的升华与凝结,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两课"教师如果能与学生之间形成这种亲和力,并适时、适度地灵活运用它,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因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而与高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诸多复杂的法律关系。要使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除了要做大量细致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善于运用法律来解决矛盾和问题。从当前来看,依法确保秩序、依法维护权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点。为此,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法规与校规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工作的实质在于“传道”和“解惑” ,但“传道”和“解惑”只有经过师生双方之间共同智力活动才能实现 ,因此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被动者 ,更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动者。学生要成为受教育的主动者 ,在教育中“受道”、“解惑”,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积极有效的手段 ,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激情 ,开拓学生的智慧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其从学习的被动者自然转化为学习的主动者。现代科学表明 :人类情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特别是他人情感参与更能产生深刻影响。可见 ,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智慧情感的发展进而影…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对关系,与教育效果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将爱作为教育之魂,促成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教育还应注重学识和教态,唤起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学是法学一重要分支学科,在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中,将法律文化学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极重要的现实必要性。法学教育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法律文化学教育的过程,教师正是通过此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文化素养的,其可行性路径主要包括运用法律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加强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师自身法律文化素养四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化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中,将法律文化学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极重要的现实必要性。法学教育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法律文化学教育的过程,教师正是通过此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文化素养的,其可行性路径主要包括运用法律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加强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师自身法律文化素养四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诉讼纠纷日益增多,但是目前的行政法律理论和行政法律制度都已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但是都不足以解释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中的事实关系.而现有法律规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纠纷不能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这也给实践中妥善解决高校教育诉讼带来了障碍.目前虽有部分司法案件对这种制度缺陷有所突破,但是还需要通过立法的手段为其确立明确的依据,以此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并使学生能够通过行政诉讼的手段维护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15.
重视学生在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地位陈泓焦献民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就教育的主客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三、教师学生同是主体(“双主体论”)。①笔者从争论中受到了启发,拟变换角度,从我国的教...  相似文献   

16.
谈情感育人     
情感育人是指教师用高尚的情感去关心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并通过学生积极的反应达到教育目的。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情感投入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桥梁。教育能否被学生接受,需要经过情感的渗透和催化。情感育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以爱心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纯的心理成分,而是在教育过程中由教师的理智、美、道德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怀,它要求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学习生活中的体贴、同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现今由于教师知识权威的被消解和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高校师生关系逐渐趋于淡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原因,分别从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只有合理的调整教师、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的关系,在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成果喜人,但也存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也即规定了卓越法律人才的应有素质。就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而言,需要学生、教师共同努力,也需要完善体制机制,还应当处理好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与本科课程设置的关系,与法学/法律硕士等的关系,与法科学生职业选择和规划的关系等,并避免几个误区。培养模式和内容卓有成效,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佘翠花 《工会论坛》2010,16(1):122-123
教师与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本前提之一,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的信任教育理念。教师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建立互动的信任型师生关系等方面建构信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理念确立,必然带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角色等一系列变化。教师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改变其接受者、模仿者的角色,积极学习、学会学习,从体育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师生在新体育课程中角色定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