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86年,康大姐亲笔为我们题词:“为盲童服务是雪中送炭人。”实际上,康大姐就是一位一心为了盲孩子的伟大的雪中送炭人。  相似文献   

2.
康克清同志是我国妇女运动的著名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为开拓和发展我国的妇女儿童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尽人皆知的.她关心我国成千上万的盲童,热心扶植盲童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至今还鲜为人知.我作为一名盲人,一名半路出家的盲教工作者,亲身感受到了康克清同志的一片赤诚.  相似文献   

3.
13年前,来自德国的萨布瑞亚(Sabriye Tenberken)在雪域高原西藏拉萨建起了一所盲童学校。她本人就是盲女,却相信梦想能让无边的黑暗充满色彩。在丈夫保罗(Paul Kronenberg)的协助下,这所学校成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盲童的心灵之家。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在各地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积极努力下,学生人数有了增加,教学工作有了改进。但是我国的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基础十分薄弱,新的教育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一般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很低,特别是职业劳动训练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这给盲、聋哑学生毕业后参加劳动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目前学校数量还很少,而且设置不平衡,有些省、自治区还没有设立此类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盲童和聋哑儿童的入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盲人的世界是没有光亮的.然而在他的生命里却充满着阳光和色彩.他就是甘肃省盲协主席刘文新——一位在17岁花季因突发事故造成完全性失明的盲人. 1982年的一天,刘文新在学校参加义务劳动时突发事故,导致双眼视网膜脱落.他下意识地睁开眼睛,但是眼前只剩下满目的褐色斑点,那是他对视力最后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母爱     
杜勇 《人民公安》2011,(21):61-61
小区大院里住着一个盲孩。盲孩从一出生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是个先天的盲孩。盲孩很帅气很阳光,院子里的人见到他时,总会看到这个孩子脸上始终洋溢着甜甜的笑,他的牙齿很白很整齐。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有1700多万盲人,他们当中有的是低视力,有的是全盲,有的是先天失明,还有一部分是中途失明。尽管统称为盲人,但是这些不同的类别使每位盲人所需要的辅具各有不同,盲用辅具,对于盲人来讲就是他们的“眼睛”。虽然自2000年以后,盲用科技含量较高的辅具产品纷纷问世,但是多数盲人对高科技辅具“私人订制”式的需求,现阶段还是难以得到满足。据推算,在我国尚有90%以上的盲人还不能享受高科技辅具带给他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8.
奇人文教书     
正文教书跟他的名字极不相符,他从小眼睛失明,没上过一天学,所以既不懂文,更不可能教书,但是他人盲志不盲,通过努力成为村里响当当的"瞎老板"。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田埂上,一个背影疾步而行,如果不是他手中不停敲动的棍子,记者不会相信他是一个盲人;如果不是亲身所见所闻,更不会相信他拥有近400亩地。他就是桂林兴安县崔家乡上塘村石埠自然村村民文教书。  相似文献   

9.
淡然与漠然     
淡然与漠然,礼貌与漠视,是不是可以拿一把尺子来衡量,这个距离是不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我13岁时候的一次意外导致视网膜脱落,成为一名后天失明的盲人。2008年我来到澳洲,于是我在中国做了11年的盲人后,又在澳大利亚做了7年的盲人。在这两个不同的国度,我体验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我住在一对老年夫妇的家里,房东太太说:你出门的时候最好带着盲  相似文献   

10.
铭记历史 缅怀先辈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幸失明的黄乃先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前往苏联治疗眼疾,异国求医虽然没让他重见光明,却坚定了他为中国盲人同胞设计创制一套统一的盲文文字的决心.回到北京以后,他立刻开始了盲文的调查研究,他先是了解了当时曾在国内部分地区使用过的旧盲文,又下功夫收集各国的盲文字母表,他从俄国带回了俄语和英语的盲文字母表,找到了世界语、日语等各国盲文,用世界语盲文跟外国的盲友通信,通过国际邮件,邮递给世界各地的盲文组织.由于工作繁重,心急的时候诱发了他精神的不稳定,于是他一边跟病魔做斗争,一边研究学习旧盲文,研究新盲文.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地努力,1951年10月,确定了“新盲文”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残疾人日助残大会”上,一场精彩的盲童“变式速算”表演惊呆了与会者。以往,被视为残中之残的盲童无论在笔算、珠算还是口算上都远远不如健全人,但是,当他  相似文献   

12.
左传国语     
左丘失明厥国语鲁国史官左丘明单姓左字名丘明下至贞定十六年少孙见史有残缺左传作者左丘明复姓左丘他叫明国语二十单一卷国语记载总年数增补西门豹治邺后代称之为盲左后代文人胡乱论上至穆王十二载五百二十单七春左传国语@韩清茂  相似文献   

13.
日喀则的奇迹 2000年,“盲人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德国盲女萨布利亚.坦贝肯,带着她开发出的藏盲文来到西藏,创办了西藏盲童学校,一千就是10多年。2005年,萨布利亚的盲童学校分校——“西藏盲人培训中心”在日喀则落户。在这里,盲童们更多的是接受职业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好自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4.
日喀则的奇迹 2000年,"盲人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德国盲女萨布利亚·坦贝肯,带着她开发出的藏盲文来到西藏,创办了西藏盲童学校,一干就是10多年.2005年,萨布利亚的盲童学校分校--"西藏盲人培训中心"在日喀则落户.  相似文献   

15.
以耳阅人生     
<正>我是后天失明的。2001年视网膜手术失败,双眼视力降到0.1。2006年办了低视力残疾人证,再以后完全失明,黑暗的世界使原本活跃的我陷入极度痛苦。2008年,听说了盲人读屏软件,我与上海市、徐汇区及龙华街道残联联系。残联同志安排我参加定向行走培训,又安排我到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学习盲用读屏软件和办公自动化。学会"用耳朵读书",阳光重新照进我的心田。2000年开始,我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9门单  相似文献   

16.
徐立钱 《前沿》2013,(8):133-135
借助于文本内作品的解读,并辅之以文本外诗人的论述,本文试图阐述失明对于博尔赫斯人生观念和写作方向的决定性影响。失明固然不幸,但是对于诗人博尔赫斯来说,这一常人看来悲剧性的生理创伤却可以转化成为写作的源泉。他的使命正在于从失明中提取出独特的人生体验,由此创造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艺术世界。在他看来,黑暗、无限、混沌、迷宫、幻境更为真实,而与之相对应的光明、有限、清晰、现实等不过是人们的幻象而已。这一因为失明而显得极其决绝的追求暗合了现代艺术背"道"而行的内在冲动,因此也为博尔赫斯赢得了"作家中的作家"的称呼。  相似文献   

17.
亦夫 《八桂侨刊》2005,(1):47-47
一位教师,教的是一群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她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顿住了,因为那些饱受不幸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关于幸福的体验。后来她将孩子们分成面对面的两组,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一组是聋哑的孩子。失明的孩子说,最幸福的事是见到阳光,聋哑的孩子打手语“说”,最幸福的事是听到声音。后来,在她的传递下,两组孩子互换了答案。孩子们终于知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日,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一场名为“集善嘉年华——关爱盲童光明行动”的慈善晚宴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了这一帮助中西部地区贫困盲童走进学堂的大型慈善公益活动。来自有关部委、驻华使节、知名商会、国内外企业界的众多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在火车站卖唱的男孩也许引不起人们的太多关注,但当你听了关于卖唱盲童江文斌的故事后,或许你就不能不去关心、帮助他了。 小文斌于1980年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凤景树。母亲在他刚刚出生时就患了精神病,家中还有一个刚满3岁的哥哥和一个5岁却天生又聋又哑的姐姐以及年迈的奶奶。一家子  相似文献   

20.
<正> 他,是解放军驻五指山某师一位并不富裕的军官; 她,是出身在五指山黎族贫穷家庭的一个孩子。于是,一位军官与一个孩子的故事在五指山麓演绎,军官奉献出的是爱心,孩子升腾起的是希望……孩子的处境深深触动了唐仁安的心,他对小女孩的父母说:"让孩子去上学吧,没有钱,我来资助!" 军官名叫唐仁安,1989年,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