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现代农业视阈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益俊 《前进》2009,(10):48-4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只有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霁 《政策》2009,(5):28-29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本期《经济建设》栏目特刊发一组文章,介绍几个市(县、区)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情况与作法,供各地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原来的"框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组织方式发展传统农业,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传统农业,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农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陈文胜  陆福兴 《求索》2007,(11):71-7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因此,只有培养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新型农民,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需要新型农民,而且也造就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是为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8,(13):22-23
藤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70多万人,占全县人口的75%,总面积3945.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78万亩,肉桂、八角、西瓜、粉葛、沙田柚等众多农业名特优产品享誉桂东南,曾获“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等殊荣。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藤县积极探索本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为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2008,(1):29-3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有关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科学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根据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特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  相似文献   

8.
李成琳 《公民导刊》2007,(12):21-2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总书记的讲话.为农业农村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为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做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2007年11月8日。重庆市区县(自治县)人大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在涪陵隆重召开。来自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人大农委及全市39个区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和农财工委负责人共116人参加了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健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与会同志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如何搞好新一届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廖炯波 《当代广西》2009,(17):47-47
将科技注入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进一步突出现代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手段。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武装”精品农业板块;依靠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育高端农业特色品牌;依靠发展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朱有志  陈文胜 《求索》2010,(1):12-14
本文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大战略中,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略,通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农业现代化、农地制度、乡村组织建设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向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现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多样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张明沛 《当代广西》2007,(22):16-16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扎实努力,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广西农业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实际,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7,(4):16-16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结合实际,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领域。应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扬长避短,突现特色,积极发展和开拓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领域,重点实施好优质粮棉生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农产品精细加工、多功能农业“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08,(2):20-26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当今,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时期。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更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朝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加速发展。●中国国情决定了全省性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任重而道远;海南省情预示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可能异军突起;海南农业将永久处在重要发展位置上。●海南农业摆在全国农业大格局中看,显然属于特色农业,尤其是热带特色不容抹掉,但亮点太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现代农业要求,把基地特色打造得更多些、更亮些,特别是高效、订单、科技、生态四大特色更应凸现出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确定…  相似文献   

16.
张家寿 《当代广西》2014,(15):52-52
正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早在2010年,农业部就已经首批认定北京顺义区等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广西有北海市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启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先行先试之路。2012年,农业部认定第二批101个示范区,其中广西有田东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兴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两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地方  相似文献   

17.
林虹 《政策瞭望》2014,(8):36-3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近年来.仙居县立足三大优势、走好三条路径、强化三种保障,创新理念.不断开发农业潜在功能,生产高标准、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安全的山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代洪丽 《人民论坛》2012,(20):76-7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更是重中之重。但金融支农不足是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从目前广西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现状入手,剖析问题,找出成因,提出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赵珊  韩立坚 《淮海论坛》2009,(1):29-30,37
尽管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很少.但农业规模经营仍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最近,中共江苏省委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12年。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要达到50%,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重头戏.许多地方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