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问题】驻村工作队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基层治理机制,其运行机制蕴含着嵌入性治理的丰富内涵,但目前尚未从学理上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与治理逻辑进行系统探讨。【方法】运用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理,并基于嵌入性治理视角,从"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两个维度建构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治理逻辑。【发现】研究表明驻村工作队的运行机制和治理逻辑在中国政府治理实践中具有独特性,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工作队的新样态;"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以刚性的体制和制度来构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运行的"结构嵌入性"治理机制,以柔性的价值情感、社会生态和利益关系重构来构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运行的"关系嵌入性"治理机制。【结论】研究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维度,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中国边疆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黄山市:组织全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日前,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该市的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集中视察活动。视察组对黄山市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确保精准帮扶措施持续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相似文献   

3.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防止市场与公权力侵蚀的制度性保护机制以及独立于政府、市场之外的治理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具有环境适应、目标获取、整合与模式维护这四种功能系统。社区自组织作为社区内生、自治的组织力量是社区社会组织的最主要部分,但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尚无法使其承载起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上述功能。影响或阻碍社区社会组织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是社区组织发展的行政性资源与社会支持资源不足以及现行社区体制空间约束。为此,需要通过加强政府顶层制度设计、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与促进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等三条路径实现对草根社区自组织的赋权增能、嵌入性吸纳与持续性保障,以更好地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4.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城市和乡村等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许多潜在的问题。对待社区封闭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功能组织,以实现特殊时期社会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尊重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不再"失位" 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价值主体,民心得失是衡量乡村治理成败的核心标准.当前基层政府擅自"为民做主"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手段操控村级选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村组织等导致农民的主体意识缺失,农民"失位".这就要求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左晓慧 《法制与社会》2012,(33):128-129
乡村治理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治理理论在我国乡村社会中的运用。现阶段,我国乡村的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乡村治理的重心在于通过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力量发育不完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的发展,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农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尊重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不再“失位” 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价值主体,民心得失是衡量乡村治理成败的核心标准。当前基层政府擅自“为民做主”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手段操控村级选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村组织等导致农民的主体意识缺失,农民“失位”。这就要求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与公司治理结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公司组织三个基本结构为基点,探讨我国目前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考虑的或可能涉及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认为控制权配置作为均衡所有对公司有经济资产投入的利益主体在公司中的利益和权力的制度表现,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核;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相机控制的作用,其对公司治理的潜在影响是债务可能导致的控制权转移甚至重新配置,产生新的控制权安排,由此动摇既定的治理结构内核;激励结构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从多角度考虑的、动态的激励结构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的困境表现为司法承载过多的社会治理压力,导致司法主体与行政主体功能错位。《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厘清了司法重"法"、行政重"治"的辩证关系,实现了司法的主体性回归与监督功能的强化。同时,立法、行政与司法共处于治理转型与公法秩序的构建和维护中,司法还应积极发挥对政府治理的规范效应与指引作用。司法与行政"既分且和"能够确保司法监督功能的发挥与指引作用的实现,共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干部下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政治经验.本文以"帮扶式"下派为对象、以驻村指导员制度为案例、以"嵌入-衔接-执行"为框架对干部下派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结构性排斥、沟通阻滞及下派干部作风不实等困境.应从嵌入场域提升各主体对下派干部的接纳度、加强科层衔接和政群衔接提升信息反馈效率、内在动力与外在约束相结...  相似文献   

11.
祁春轶 《法学》2020,(5):93-105
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整合、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形态,我国社会组织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在发展中接管和分担了政府转移的各种职能,补足了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功能欠缺,同时也形成了社会组织功能发挥的不同领域。将社会组织的能力培育置于政治参与和利益传递、进行行业联合和治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公正等功能领域进行观察,有助于辨析和肯定社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的制度经验,识别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的制度约束,进而从法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化版权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当坚持多元共治的理念。版权信用治理应当设定多维目标,关注多方面利益需求;版权信用治理的主体应当坚持多元化,在政府主导下广泛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版权信用治理的对象应当覆盖常见的多类失信行为,不能顾此失彼;多种机制应当在版权信用治理中交叉使用,并能够进行有效协同;版权信用治理的方法应当具有多样性,并基于失信行为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
干部驻村既是党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的制度安排。干部驻村制度及其运行具有客观的政策逻辑、自洽的行政逻辑以及迫切的社会逻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场域转变过程中,不同程度面临角色冲突、权责不匹配,名实脱节、逻辑知行分离,激励强度失范、考评监督失衡等现实困境。本文认为,在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应推动干部驻村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运行程序法治化、考评监督协同化以及执行环境耦合化,以实现干部驻村制度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人权治理的二元主体中,国家治理体现为人权思维的落实,农民治理主体则表现为人权追求的实现。以人权为元价值机理整合,在乡村振兴人权治理中构建起了彼此承认的主体间性。乡村振兴人权治理的交往系统,既是交往制度得以顺利开展的理论根基,也是交往机理的外在制度建构。借由交往机理与交往制度的有效运转,在交往商谈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交往理性得以获得各方认同,并借助法律建制化的方式搭建起稳定的人权规范体系,进而为人权治理的开展提供稳定的规范保障。乡村振兴人权治理的合作面向是国家与农民两大治理主体最终形成的合作关系,并在乡村振兴人权治理中确保多元主体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利与幸福生活权等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局统一安排,洛南县国土资源局对口包扶四皓街道办韩村和高耀镇会仙村“两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符合韩村、会仙两村实际、注重群众增收脱贫的举措,在包村扶贫工作中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局党委就扶贫包村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落实,成立了洛南县国土资源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局长董继龙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下设韩村和会仙两个工作队:韩村工作队由局党委书记薛耿华任队长、副局长王卫国任副队长,驻村第一书记为四皓国土所所长王敏兼任,县局驻村工作队员为赵江平、赵黎明;会仙工作队队长由局长董继龙兼任、副局长杨强任副队长,县局驻村工作队员为刘文成.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主体作为乡村参与主体和决策主体,是乡村治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乡村治理经历了皇权、宗族和乡绅共存的治理、国家权力为主体的治理和村民治理。虽然中国乡村治理发生了范式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制度的安排,村民作为自治主体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其法律地位没有明确授权。因此,首先要从制度上明确现代乡村治理主体是村民,同时从法律上界定村民的资格,从而使乡村治理变成村民治理,真正实现乡村民主。  相似文献   

17.
从各级党政部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是新时期扶贫的重要内容。论文以G省H村为案例展开个案研究,从互动治理的视角关注第一书记与村庄各主体的互动策略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第一书记与以村干部为代表的村治力量的良好互动是驻村扶贫的重要前提。(2)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互动过程中,在不同的权威类型下会产生不同的互动结果,而决定第一书记权威运用和村干部策略选择的因素是"时间压力"和"利害关系";在第一书记、村干部达成一致后与贫困户的互动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充分程度是决定贫困户有无参与意愿的前因,而贫困户自身的参与意愿则会导致不同的互动结果。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揭示了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微观执行过程与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18.
樊涛 《法商研究》2023,(5):132-143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发挥农地的资源价值,将我国农地从财产转变为资本,让农民成为股东,使得农民获得农地的资本性收入。一般商事公司作为营利性组织,为我国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农地公司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则肩负实现我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农地公司入股存在着无法形成公司独有的财产、不利于公司债权人的清算制度及公司人数不得超过50人等制度困境。未来我国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专章规定农地公司,构建侧重保护农民股东权利的公司资本制度与公司治理模式,使公司法能够成为有效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刘法杞 《行政与法》2024,(3):117-128
城镇化背景下村庄存在权威资源衰落和乡村治权弱化的现象,乡村治理趋向协作型治理。协作是多个治理主体通过正式、非正式方式共同创建规则和结构进行交互的过程,协作型治理依靠组织性运作机制和程序性运作机制实现了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化。分析城郊L村协作型治理的基础和治理机制可以为乡村向城市的过渡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模式和样版,反思新时期的乡村关系转变,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功能主义理论为视角,探讨乡村治理中的多元权威主体参与治理问题,借鉴了帕森斯的AGIL模型,结合具体实践对其进行部分修正,构建了以文化系统为中心的"适应型权威——目标实现型权威——整合型权威"的"权威三角"分析模型,并选择深受"老爷"文化影响的S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特定的文化能对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各权威主体形成规范与约束,并使它们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现稳固的"权威三角"治理格局,使乡村治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