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廓 《行政与法》2022,(2):35-41
数字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吉林省在数字农业发展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仍总体滞后,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均衡、项目规划脱离实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新时期,吉林省应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3.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乡村振兴法治化的专门性、基础性法律,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政策引导型向法治保障型的转变。以该法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化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该法从规范、内容和治理三个维度确立了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基本框架,其实施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促进多元规范有效衔接、通过政府推动多元共治以及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对于我国全面构建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法制建设现状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通过一系列手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人权治理的二元主体中,国家治理体现为人权思维的落实,农民治理主体则表现为人权追求的实现。以人权为元价值机理整合,在乡村振兴人权治理中构建起了彼此承认的主体间性。乡村振兴人权治理的交往系统,既是交往制度得以顺利开展的理论根基,也是交往机理的外在制度建构。借由交往机理与交往制度的有效运转,在交往商谈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交往理性得以获得各方认同,并借助法律建制化的方式搭建起稳定的人权规范体系,进而为人权治理的开展提供稳定的规范保障。乡村振兴人权治理的合作面向是国家与农民两大治理主体最终形成的合作关系,并在乡村振兴人权治理中确保多元主体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利与幸福生活权等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自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以来,中央与各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直接影响着数字乡村建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53份中央与省级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文件的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从目标引领、行动策略与保障要素三方面着手。首先,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确立总体目标,还要细化分解成具体目标,以有效引领数字乡村建设的方向;其次,在行动策略部分,可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四个方面推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再次,必须从组织、政策、示范建设、安全、人员、宣传保障六个层面为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实施提供保障与支撑。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主体法治意识培育搭建制度框架,农民主体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题中应有之义.通过调研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农民主体法治意识虽然总体得到提升,但仍存在乡村治理相关立法未全面推进、法治措施未深刻落实、农民权利义务意识未真正建立等问题,可通过推动立法、培育人才、加强调研、建立考评机制以及深化监督等...  相似文献   

8.
李可  李建 《法制与经济》2021,(11):59-62
乡村治理能力法治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不仅是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工具,也是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外在体现.法治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必须在包括法治乡村在内的法治整体框架内来运行.法治化助力乡村振兴应坚持党的建设与法治...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在了解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前提下,探析其所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农业、农民、工业、政府等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息息相关的因素出发来找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李三原委员说:报告对乡村产业市场化的表述不够。粮食产能稳中有增的同时存在耕作面积下降的情况,要考虑提升粮食产量增加的因素。果业发展中,应增加我省核桃等木本油料的干果产品。茯砖茶应作为我省乡村产业的品牌。大力发展药材等产品,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邓方安委员说:农业乡村厅所作的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全面、详实,是个好报告.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含义、历史以及最近被广泛利用的背景、国际协调的分类(对象、程度与方法)、除国际协调以外可供选择的方法、为实现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而进行的多边谈判中出现的主要论点等有关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来看,在对跨越国境的经济活动维持传统的规制(边境措施的缓和、承认国内措施的多样性等)已变得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规制主体的国家来讲,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将是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一度的省人代会,寒风中浮动的腊梅暗香给深冬的合肥增添了几分生机,这生机也洋溢在代表们的笑脸上.今年的省人代会依然会风简朴,节奏紧凑,但大家精气神十足. 1月17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合肥隆重开幕,我在会上听了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感振奋、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13.
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随着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公共活动之中,乡村社会已具备了培育现代公共精神的土壤.由于乡村社会结构和形态正处于转型期,现代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应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农民公共意识等方面着力塑造现代公共精神,以助推...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具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供给的双重目标,由此使参与其中的企业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属性.调研结果显示,本地化水平、股权结构和收益机制是影响企业社会属性的主要因素;乡村企业的社会属性源自于政党资源下沉和组织动员、乡土社会共同体的自主性价值.未来,具有社会属性的乡村准社会企业将是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加持,农村基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仍面临着自治能力不足、法治建设水平不高的局面。福建省石狮市检察机关作为基层法律监督机关,发挥一线优势、依法能动履职,将检察职能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检察机关特色的“检察+”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伴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检察机关还要在“检察+”模式的基础上,立足主责主业、参与乡村治理,守护绿色生态环境、强化溯源治理创造美好人文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万师 《行政与法》2023,(1):36-44
景村融合发展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景区与周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景村融合发展包括三种模式,即以景带村式、依村造景式和景村互托式。乡村振兴背景下,立足景村融合发展规划,完善景村融合发展机制,加强景村人文景观开发、景村原生资源利用,能够提升景村融合的契合度,进一步带动景村产业发展,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从商品经济迈向数字经济这一过程的实质是从商品逻辑转向数字逻辑。这一转向带来了主体上、空间上、要素上和价值上的治理挑战。数字经济治理正在经历重要的时代变革,形成了包容平衡的治理理念、三元构架下的治理模式、敏捷穿透的治理方式、技术嵌入的治理路径和安全可控的保障体系。这些治理变革推动着对数字经济秩序的总体性塑造,进而确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原则,构建了有效的数字经济法律体系,探索了新型的数字治理机制,塑造了数字文明的社会生态,为数字法治建设提供了时代动力和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农民法治意识是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内在因素。新时代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下,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培育面临农民仍然不习惯用诉讼手段维护个人正当权益、留不住服务农村的专业型法律人才、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教育针对性,建设服务农村的专业性法律人才队伍,加大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以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权威,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民族地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姜红 省人大代表、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红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皖南山区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至国家法律层面.在BX县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金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贫困户顺利脱贫.步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农村金融业毋庸置疑地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回顾过去的农村金融发展各种政策法规,可发现农村金融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