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行业协会商会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大都关注行业协会商会的经济服务功能或从现象出发描述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社会治理,而较少从理论视角去构建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与机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与自主治理理论提出了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社会治理路径与机制的分析框架: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辅助机制、参与社会自治的补充机制与参与社会共治的协同机制。通过对温州市行业协会商会案例的考察发现,温州商会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事项,开展行业自律、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参与环境自治等社会自治领域,以及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培养社会人才充分就业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共治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实践。为了更好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社会治理,党委与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行业协会商会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多元化角色,同时要赋权赋能行业协会商会以增强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石家庄市社区治理在实现整体推进的同时,仍存在党建引领效用不突出、多元治理碎片化、社区服务高效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探索石家庄市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的实践路径,需要着力增强党建引领的能力,构建集体行动的基础,实现社区服务的高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关系是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政会关系在行业协会商会的合法性基础、资源汲取能力及其生存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影响,型塑着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公共治理的能力、意愿和行为.政会关系的变革,是政府转变、下放职能,行业协会商会承接、完善职能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前提条件.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政府与行业协会关系正处于“破旧立新”的过渡时期.当前,政会关系的重构应由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协同推进,加快政会脱钩、推进政府职能转移,用市场机制激发行业协会商会的活力,构建新型政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合时宜的单一治理、日益壮大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治理理论等,都在宣告——"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将是其改革的最终归宿。合作共治的基础来源于理念的一致性、优势的互补性、合作的长期性。合作共治的类型包括项目型、替代型、互惠型的合作共治。"合作共治"作为政社关系范式变迁的新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第五个现代化"所必须的一种社会治理关系架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日益取代行政村成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体和基本单元。为推动示范区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示范区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市杨浦区尝试建立现代社区治理模式,以社区多元共治为理论基础,探索了政府购买、居民参与等治理手段与方式。对上海市杨浦区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多维考察,有助于皖江示范区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从行政性治理到多元共治: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转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环境污染正在成为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实践证明,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性治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能遏止日趋恶化的环境形势。而从有限的几起环保事件来看,非行政性力量的积极参与与多元合作共治,使得中国的环境治理有了走出困境的可能。从行政性治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型,不仅具有理论必要性,也不乏实践合法性与可能性。因此,应该尽快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实现中国环境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区同城化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在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中,整合区域社会管理资源、破解区域社会问题和促进区域社会发展,都需要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但是,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一体化面临着行政区划的制度障碍、分工负责的体制约束和利益博弈的行动困境。必须从府际合作与多元共治切入,探讨推进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中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入探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困境和难题的突破。而协同意识与规范意识不强、传统管理思维下导致的治理主体地位不平等和各治理主体间的权责界限不清晰正成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重塑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整体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及优化协同共治的结构体系,为消解困境难题提供新思路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先锋》2023,(4):58-59
<正>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武侯区针对社区供需对接不畅、治理主体单一、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多元协同共治,构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反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坚持组织强基,构建多元共治一线堡垒。一是重心下移,建强组织体系。一体推进网格党建“三建一管”、小区党建“四有一化”建设,成立一般网格党组织584个、专属网格党组织222个、微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882个,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6629名,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外形势变化不断。就国内而言,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社会自治的勃兴、公共领域的拓展、多元思潮的传播等,党政权力二元一体的治理模式渐呈失灵之势,而公民个体和组织群体的力量则日益壮大。这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继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尤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它直接的目标指向就是多元共治。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转型是达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其他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则是重要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社会风险的诱因呈现多元化、多域化和多样化特征,倒逼着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模式发生相应改变,即由单一政府管控向多元协同治理转变。但是,当前防范化解社会风险过程仍然存在制约实际效率的三大问题:社会风险研判重静态分类轻动态分析;社会风险评估重结果定级轻过程诊断;社会风险防控重专业分工轻力量整合。因此,为打好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攻坚战,确保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效果,必须构建"一核多中心+制度"的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协同共治模式,建立健全相应运行机制,提供坚实的护航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政会共生”是脱钩改革之后政府与行业协会关系的一种可能形式。在政会共生模式下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组织功能、内部治理、收入来源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均与当下主流观点存在明显差别。政会共生关系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政府与行业协会在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方面利益契合;政府与行业协会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双向依赖;双方确立制度化的长期合作关系。政会共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有为政府的角色预设、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普及、行业协会发展成熟以及行业协会拥有高自主性。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互动关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会共生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5.
将“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作为一种创新型策略提出来,既是为了适应制度环境变化、权力结构调整和组织使命趋同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破除绝对权威崇拜、自身能力不足、警戒防范态度和法制保障滞后等制约因素的困扰。鉴于“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并非自然生成,则需要从“合作共治”的前提——意识的培养、基础——互信的构建、核心——权责的明确、保障——法制的完善等四个维度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平等的核心是权利问题,只有达到权利均衡,才能谈得上一般意义上的平等。权利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前提,权利平等的实现,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其变成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而这正是新型民族关系的实质。自治是一种平等权利的体现形式,而自治民族是因为这个权利而被人们理解的民族。当然,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自治,我国的自治有自己的独特内容。本文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出发,试谈对民族自治和民族共治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诸如自治民族和自治地方;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和自治权利等问题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治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危机复合共治"模式,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和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这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魏九红 《前线》2023,(1):81-83
基层是社会治理重心所在,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工委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践行“红墙意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品牌建设树亮点,打造守望相助的实践新模式;以民需导向破难点,打造民事民决的实践新模式;坚持街区治理抓重点,打造商户自治的实践新模式,形成了基层治理实践新模式的经验和做法,为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脱钩改革带来政会关系变化,促使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组织转型。对上海市A区行业协会商会的扎根分析发现:政策变化与资源困境是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转型的两大动因,组织转型的举措包括制定发展计划、进行财务审查和咨询外部专家,组织转型的成效主要体现为组织结构更加完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专职工作人员更加专业、服务更加多元和精细。基于此构建了新型政会关系中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转型的过程模型,以期为行业协会商会适应新环境、有效开展组织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共建就是要对多元主体的权责建立制度性安排;共治强调的是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是指治理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当前,社区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成为趋势,针对社区治理存在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深圳市福田区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党群平台等方式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