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并从社会支持影响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现有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10个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警院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理想均值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明显偏低。同时发现社会支持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有人与其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警院学生给予关注,以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与应对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朱婷 《法制与社会》2010,(19):192-193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全面体系,它对增进老年人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主要包括相关理论回顾、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资源系统和提供系统、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功能、以及不同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支持需求与满足状况,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九届五中全会已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独居老人作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有深刻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从社会工作实务的视角出发,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对城市独居老人孤独感进行评估,为降低老年人孤独感制定有效的措施,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同类问题地解决提供参考方向,拓展老年小组工作实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传统儒家文化对公安文化的影响,探求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颇为有益。本研究在对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16名在职民警半结构式访谈进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使用Nvivo11软件分析了传统儒家文化对公安文化的影响方面:公安物态文化影响、民警行为文化影响、组织制度文化影响、公安精神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海平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2,(35):173-174
本文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用幸福感量表对保定地区三所监狱的358名监狱人民警察进行了随机测量。第一,保定市监狱人民警察主观幸福感总体保持在中上等指数范围,高主观幸福感者多于低主观幸福感者,但监狱人民警察的幸福感程度低于一般社会人群平均水平。第二,30周岁以下的高主观幸福感者人数相对较高,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该数据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衡水市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并对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犯罪在社会犯罪占有的比重和数量也有增长的趋势。从花都区近五年来老年人犯罪的司法实践看,老年人犯罪问题正成为影响社会、家庭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花都区近五年(2007-2011年)老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特征,并结合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老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探讨预防和应对老年人犯罪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黎传稳 《法制与社会》2011,(11):173-175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城市满意度和人们幸福感相应地增加,城市问题的增多或未得到改善遭到人们的抱怨。他们抱怨的内容包括城市的环境、交通和住房以及各种让人生活不安的社会问题。这些城市问题既牵涉到法律规范,也需要进行社会原因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解决中部地区的城市问题,本文力求运用法社会学的观点探究出解决城市问题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杨话  戴玥 《法制与社会》2011,(10):177-179
青年律师是我国律师行业的希望与未来.为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本文通过对114位北京市青年律师反馈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并且运用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同10位法学专业毕业的青年律师及5位重要他人展开深度访谈.从青年律师自身、律师事务所及北京市律师协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青年律师的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律师自我完善、律所经营改...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已成全球趋势。本文对2010年-2015年间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披露现状、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三个方面总结了近五年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老有所养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四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的青年人为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年轻人的养老观念、意愿,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进一步解决中国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为切入点探究其影响因素.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与成熟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假设:一是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具有正向作用;二是差错管理氛围在包容型领导风格与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三是组织认同感在包容型领导风格与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采用相应的分析软件进行模型检...  相似文献   

13.
赖寒 《法制与社会》2010,(14):160-161,183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考察了人格特点、父母教养方式及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等因素对于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等的影响。本文以实证材料为据,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当前社会中流动儿童所面临的主要的社会威胁,包括社会排斥,低社会经济地位所致的长期压力,以及社会支持缺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当代青少年青春期宽恕发展的特征为切入点,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对处于青春期三个阶段的35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处于青春期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宽恕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归纳青少年应对人际冲突时宽恕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研究宽恕对缓解青少年人际冲突产生的影响机制,构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干预对宽恕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进而探讨以宽恕为导向的心理辅导对青少年的作用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青少年宽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青春后期的青少年宽恕水平最高,青春前期、青春中期的青少年宽恕水平次之。2.宽恕干预在减少青春期人际冲突中具有显著作用。3.青春前期是对青少年实施宽恕干预的最佳时期。4.干预导致了对宽恕内涵的认知变化、对冒犯事件的情感体验变化和处理冒犯与冲突的行为变化。5.影响干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他人期待、社会规范、社会与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15.
民众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源于经济流动(即相对收入的提高),还源于社会流动(即社会地位的改善).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社会流动感知和预期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感知和社会流动预期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在社会流动预期与幸福感之间具有遮掩效应,在社会流动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社会公平感在社会流动感知与幸福感之间、社会流动预期与幸福感之间、社会流动预期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均发挥着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流动感知和预期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还具有新的公共政策价值,即社会政策的目标定位可从弱势群体向非弱势群体拓展,回应社会流动高预期人群对公共服务治理(尤其是公平性)的关切,从而带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之效.  相似文献   

16.
当前,老年人性犯罪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种性质恶劣、影响极大的犯罪现象。在调查四川省广安市农村比较突出的老年人性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性犯罪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表面上看,老年人实施性犯罪是为了满足其性欲,而在实质上,老年人更多是想通过这种犯罪释放他们的"畸形"心理需求,以引起政府、社会、家庭等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对老年人性犯罪的对策应当重在预防,而非打击。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时其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科学价值。本文从生活与职业状况、居住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认可度、身心健康、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未来的预期七个维度出发,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河南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现状。并运用增权理论从个人、人际、政治三个层面探讨提高这一群体幸福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 ; 方法 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十年间司法鉴定中有关老年人犯罪的 39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 结果 老年人犯罪年龄集中在 6 0~ 6 9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以文化程度和社会层次偏低的人群为主 ,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本组杀人案件中 ,尤为突出的是受嫉妒妄想支配的犯罪动机。鉴定诊断与国外报道不符 ;  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朱明霞 《证据科学》2003,10(1):47-49
目的探讨老年人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 ; 方法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十年间司法鉴定中有关老年人犯罪的39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老年人犯罪年龄集中在60~69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文化程度和社会层次偏低的人群为主,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本组杀人案件中,尤为突出的是受嫉妒妄想支配的犯罪动机.鉴定诊断与国外报道不符; 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2,(29):279-280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犯罪也逐年上升,这已经是一个引人重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分析老年人犯罪的特点入手,研究了老年人犯罪的成因,并制定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