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行政检察是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我国法律监督的成效。我国目前民事行政检察依法抗诉工作中存在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民事行政检察抗诉工作之外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
法律监督与检察职能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正云 《法学研究》2008,30(2):67-78
通过检省现代检察制度的生成可以发现,法律监督是现代检察制度共有的基本职能。由此,检察职能改革就是要通过强化法律监督来促进法律实现和人权保障。基于我国宪政体制下的法律监督制度设计,检察职能改革必须明确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限和特点,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完善监督内容,提高监督实效,增强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数字化是检察机关加快实现新时代法律监督、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的基础命题和重要任务。当前,以建立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模型为核心的数字化探索实践,因存在法律监督定位偏移、数据归集渠道阻滞、算法应用技术缺位等问题,其运用场景和实践效能严重受束。为此,仍须紧盯职能定位、数据来源和算法逻辑等方面,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优化革新,实现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智能化浪潮下,检察监督正发生着由案件监督向数据监督转变、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人力监督向算法监督转变的内嵌式变革,其中也存在着诸多发展隐忧,具体表现为数据共享的实现困境、全程监督的潜在危机与算法运用的公正遮蔽。执法司法数据共享是检察监督智能化的前提,需要从数据共享规则设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机制建构。检察监督智能化应采取以行政违法行为的智能化线索挖掘、立案侦查和刑罚执行的智能化审查、司法裁判的智能化类案监督为主要应用场景的“场景式监督”,并通过算法歧视的防范与修正、算法公开与解释、全过程的算法参与、算法责任追究等方式展开技术正当程序规制。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法律监督”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本文仅基于检察权意义研究法律监督问题。目前,关于检察监督权的规定条文散乱,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导致法律监督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法律监督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检察机关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几乎成为常态。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法》,界定“法律监督”的概念和范围,提升法律监督的效力和权威,构建完善的法律监督程序,规制法律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6.
吴军  衡蕊 《法制与社会》2010,(35):139-142
近年来,基层检察机关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日渐将法律监督工作摆在检察工作的突出位置,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举措。同时,受法律监督整体环境和传统检察执法思维的影响和制约,检察监督相对滞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本文以检察监督为主线,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为基点,详述了基层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理解、体会与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监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的职权性质再次受到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的不同理解。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自信,就有必要从检察与监察的界分、检察与行政执法的区别、检察与法律监督的关系、监督与制约的联系与区别等方面,进一步阐述法律监督的内涵,深刻认识法律监督在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特殊性,坚持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同时,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法律监督理念,明确法律监督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方式,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行政诉讼进行检察监督,目的在于及时调节和疏导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间的行政纠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面对严峻的行政执法形势,行政法律监督目的并未完全实现。行政法律监督应当包括抽象行政法律监督与具体行政法律监督两方面。以行政诉讼监督效果衡量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其效果并不明显。当前随着大调解格局、法院能动司法、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开展,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有难点,但也有不少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谢君泽 《人民检察》2022,(11):21-26
检察监督走向智能化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须经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监督对象行为的数据化是检察监督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数据行为的可计算是检察监督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大数据建模是重中之重。检察监督智能化首先涉及业务、管理与技术的顶层关系协同,并按照科学的技术方法理论体系展开;其次是深入开展精细化的业务调研,深入理解大数据建模的方法原理,并采取理性的法律思维与妥当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政法学刊》2017,(3):57-66
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对优化检察职能提出具体时间表之际,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防部门面临着整体转隶国家监察委员会,原有的检察监督体系有待优化,检察职能亟需重新定位。从法律监督的本源深度剖析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构建未来新型检察监督职能体系的设想,以达到科学配置检察职能并实现良性运转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下的司法机关和司法权定位,因此,以西方模式为标准质疑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角度定位是不正确的。运用哲学价值论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我国法律监督有着多方面的正面价值,如统合法律制定到实施的价值、协调法律实施各方关系的价值、权力监督制约价值等等。以法律监督价值为基础,坚持正面引导,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就能够促进检察功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按诉讼阶段可以分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其中审判监督最具争议。本文通过对两种刑事审判阶段法律监督改革方向的考察与分析揭示关于审判监督的本质认识,论述审判监督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更为合理的完善刑事审判阶段法律监督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谢仁章 《法制与社会》2010,(27):130-13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的使命。检察司法活动屈从于司法之外的权力,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也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本文指出提升检察公信力,应当紧密结合我国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从强化法律监督,推进司法公正的角度出发,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为核心优化检察权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目前对我国检察侦查权的性质认定存在很大争议,有的认为是行政权性质,有的认为是法律监督性质。通过对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我国检察侦查权内容的分析之后,本文认为我国检察侦查权从法律设置初衷和法理基础上说都具有法律监督性质,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权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曲磊  高刚  徐大伟 《法制与社会》2012,(36):147-148
检察诚信实质上是检察权的公信力,是公众对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执法活动的信任程度.作为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检察诚信的构建有赖于监督主体、监督过程、监督结果三个层面的高度相关,需要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从构建检察诚信的手段措施出发,以期树立检察机关的公正司法形象.  相似文献   

16.
检察解释,即检察机关司法解释,它与审判解释一起构成我国司法解释的体系。检察解释极大地拓展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覆盖面、充实了法律监督的内涵,同时具有积极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检察解释属于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法律监督的功用。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检察解释的法律监督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法律监督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司法公正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容否认的是司法不公和司法错案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司法工作实务阐述了司法不公矛盾在检察环节的体现与特点,并对维护司法公正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检察法律监督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其华 《法学杂志》2001,22(4):23-25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 ,检察机关进行的法律监督称为检察法律监督 ,如何认识检察法律监督在国家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断完善检察法律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检察法律监督的作用 ,对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少谷 《人民检察》2023,(16):26-29
检察文化与检察实践相生相伴。法律监督是透视检察文化的最佳视角,法律监督的价值理念是揭示检察文化内涵的精神标识。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新时代检察文化的根本立场是政治忠诚,核心价值是客观公正,主体定位是公益代表,基本品相是清正廉洁。新时代检察文化的内涵塑造,需要注意区分检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检察文化本身,应从选树检察文化品牌、培育检察英雄模范、宣传检察典型案例、打造检察文艺精品等方面能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王海军 《法学家》2022,(1):1-14
我国的“法律监督”概念,乃是在借鉴和理解苏联的检察机关定位、监督职能和“检察监督”概念之基础上形成的。苏联法中的“检察监督”,是在维护法制统一的目标下,以一般监督为核心,以垂直领导为组织保障所形成的概念。基于对“检察监督”的认知,“法律监督”在中国最初是作为一个法学概念被提出,并初步完成概念转型。“法律监督”入法成为法律概念后,在中国法的语境中生成新的意义,最终获得宪法上的内涵并具有了中国化的理念和制度内涵。在强化诉讼监督及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四大检察”新格局下,“法律监督”在职能维度成为一个具有宪制基础并拥有广泛监督职能的专门制度,是党领导下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法律监督”概念的核心内涵已经定型,但职权配置方面依然处在动态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