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字时代,提高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和社会资本是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工具变量法及倾向值匹配法分析发现:(1)数字融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社会资本是数字融入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机制;(3)数字融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城乡差异,相较于城市户籍的老年人,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从数字融入中获取更多的心理健康收益。数字融入对进一步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倡导建设数字包容社会和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需要消除老年群体的数字接入障碍和数字技能壁垒,提高老年群体的社会资本,从而实现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辽宁省数据为基础,分析家庭支持、社会参与、婚姻状况等因素对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并提出改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权益保障、需求满足和公平共享三方面提出了养老保障获得感的内涵,并对北京市1316名老人的养老保障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获得感处于中高水平,随文化程度提高呈"抛物线"型发展趋势,独居以及在社区居住较久的老人养老保障获得感最低;(2)经济独立性、可帮忙的社工和邻居数量均可提高养老保障获得感;(3)家庭养老观念可以确保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获得感,社会养老观念的正向影响开始显现;社会养老服务提高养老保障获得感的作用开始显现,但服务补贴的作用尚未显现;(4)所持养老观念不同,老年人对于不同来源养老支持的定位也不同,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障获得感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324名青岛市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青岛市新市民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城市居民;(2)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年龄对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4)婚姻状态对青岛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5)不同居住状况对青岛新市民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居住状态对其目标价值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6)受教育程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知足充裕、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心态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显得突出,通过调查大庆市老年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讨论,开展老年心理服务模式,期望通过热线咨询、个体与团体咨询、植入积极记忆等方法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湘潮》2005,(6):55-55
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正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规模向老年化趋势迈进,许多老年疾病的发生,如老年性痴呆、中风瘫痪等,不但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且给老年人的子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照顾上的困难,这些老年人的家人常因工作和照顾老人之间的矛盾而苦恼,解决这种工作和尽孝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一个敬老、爱老,让老人有幸福生活的养老乐园。2004年9月,岳阳市编委通过多次的实地考查,终于在原市福利生产中心建立了岳阳市老年人寄养中心,负起全市社会老人、社会孤寡老人及中心孤寡老人的寄养工作,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文化…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6,(2)
中韩两国的东方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有相似性,因此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可借鉴韩国经验。使用韩国中老年人口跟踪调查数据(KLo SA),以自评满意度为衡量老年群体福利的指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定序因变量模型,分析家庭养老的基本要素,检验并讨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方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这两种方式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实证研究参与社保能提高老年人口的幸福感,家庭养老对社保有挤出作用,重视养老服务提供而不必迅速提高缴费率。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公民表达个人偏好实现自我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应然价值取向。传统的公民文化、缺失的参与机制和有限的参与能力等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构建公民参与型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政府推进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瓶颈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比于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部分社会化的家庭养老方式,起源于草根的社区互助养老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的优势,在促进全社会养老观念转变、缓解全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促进社区和谐、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成效更加显著。而且,较之其他类型的养老模式,社区互助养老更容易得到老人的支持和参与,不仅符合我国家庭养老和互助养老的历史传统,而且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这些都保证了社区互助养老的可行与可持续发展。当然,作为一个在新的环境条件下重生的养老模式,社区互助养老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主体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改变教育主体单一化的模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多元主体模式,既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和同辈辅导与互助活动,各教育主体发挥自身的优势,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周志文 《世纪桥》2012,(11):153-154
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改变教育主体单一化的模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多元主体模式,既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和同辈辅导与互助活动,各教育主体发挥自身的优势,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兵团部分调查数据,从可能潜在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若干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兵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现状。研究发现,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对非组织老人的关爱、减少孤独感、提供老年人之间互助的条件、消除对现有住房的产权顾虑及为在疆外有子女的老人提供子女探视便捷性均有助于提升兵团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相比于其他地区,兵团老年人在家庭经济决策方面似乎更加民主。  相似文献   

14.
在追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研究如何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提供老年福利、实施福利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ERG理论框架下分析老年人时间利用调查结果能够探寻该群体行为背后的需要满足状况,为完善老年福利供给与治理提供参考。根据老年人的时间利用特点,老年福利供给应在政府主导下强化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社区福利,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的参与,加快老年社会福利制度从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为主的补缺型逐渐过渡到满足其生存、关系和成长多种需要的适度普惠型,从"保生存"逐步转变为"促发展",最终实现老年人需要的更好满足。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闯 《探索》2015,(2):125-12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家庭保障方式不断弱化,社会保障供给严重不足,使得自我保障成了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实践中最主要的方式。自我保障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提升老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可以弱化对家庭、社会保障的依赖,缓解家庭、社会保障的压力。不过,当前我国农村老人自我保障也面临着经济自养能力不足、日常生活照料自理困难以及情感自抚不易等困境。农村老年自我保障功能的优化需要在不断提升老人自我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家庭保障、社会保障和个人自我保障之间的衔接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16.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面对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政策措施准备不足的短板,要树立健康、有为、快乐的积极老龄观,做好积极发展新型养老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就业、发展银发经济三大重点任务。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还要从健全工作体制、构建协同综合模式、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5)
人口老龄化对传统老年福利政策提出了重大挑战。以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思维重新建构老年政策,在健康、参与、保障的政策框架下探讨老年福利政策的发展方向,探索老年志愿服务在推动老年福利发展、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改变传统老年福利观注重保护和照顾而忽视老年人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的缺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情境中,老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存在观念、政策制度、组织和社区等方面的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对推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实践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谁来养老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纵向研究发现,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选择依靠子女转变为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经济意愿。老年人的养老经济意愿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呈现依靠子女养老意愿减弱、选择社会养老保险和自己储蓄养老意愿增强的变化趋势。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受老年人自身、代际、经济、健康、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转变表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加快优化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乡适度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解决谁来养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深入和家庭结构变迁的冲击,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模式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而作为家庭照顾者主力军的老人配偶和成年子女的需求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针对家庭照顾者的服务经验,提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不能仅仅局限在老年群体,也应该包括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这种延展性服务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恐惧,抑郁,浮躁,贪婪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家庭、诱惑的压力,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正确看待得失、挫折和升迁等等。党政领导干部心理保健的方法,如改善物理环境,端正个人的态度和认识,懂得寻求社会支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培养业余爱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