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闪亮主题。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究其道德关切表现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的伦理特征和深蕴其中的忧乐关怀精神以及对古代“民本致富”、“德生于力”、“ 忧乐境界”思想的创新发扬。由此也足以见识到邓小平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江泽民同志集成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而且在共产党员在处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深化了这种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阶段性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其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导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8)
按贡献分配以财富论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法则。贡献应是作为"劳动"的贡献,根本不付出任何劳动,仅仅依靠占有生产资料而致富的方式在道德上难以得到认同;劳动也是指向"贡献"的劳动,即为市场所承认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劳动投入量。非生产性劳动的贡献在于节约了大量交易费用,因而使生产性劳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财富。剥削是对他人劳动和财富的强占,消灭剥削意味着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与其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相一致。利润的合理分配依赖于公平的市场机制和协商谈判机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的经济性、共同性、渐进性从不同维度促生了共同富裕的伦理精神。道德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富裕最基本的是经济富裕,共同富裕的经济性揭示了道德深厚的物质基础。关切人是伦理学的基本使命,共同富裕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人,而且在精神生活上尊重每一个人,共同富裕的共同性关切了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尊严。渐进性共同富裕具有的民族必然性进一步激发了共同富裕的民族进取精神。加强对共同富裕伦理精神的探讨,理论上对于深化共同富裕的价值合理性研究,实践上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美好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中国的扶贫理论都做出了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共同富裕思想,为新中国扶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善共同富裕思想,使新中国扶贫理论基本定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扶贫开发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继续深化扶贫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6.
张建忠 《探索》2012,(2):173-178
公、平、正、义、和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升华。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实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为时代背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了西方近现代文明成果,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亲身践行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它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和个人伦理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辐射力,可以在国家、市场、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进行价值引导。它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拥有广阔的诠释空间,这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应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之价值需求成为可能,也为它的稳定性提供了担保。  相似文献   

7.
人生价值在于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调查表明这一标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可度偏低且教育效果欠佳。"人生价值在于贡献和索取的统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具有较高认可度。"人生价值在于做贡献和满足个人合理利益诉求的统一"是折中命题。从个人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两个层面解读人生价值标准具有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应当提高对人生价值标准的认识,自觉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蒋盼 《实事求是》2022,(5):67-74
共同富裕是宪法学的一项重要议题。共同富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社会正义为目的,以维护人格尊严为旨归,在这三重意义上构成了宪法与共同富裕理念的价值关联。共同富裕理念中的“共同”和“富裕”的关系在历次制宪和修宪中的变化,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共同富裕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共同富裕的宪法表达可见于宪法原则、国家目标、经济制度以及基本权利四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富裕宪法规范体系。现行宪法要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且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富裕保障体系,不仅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宪法依据,也为共同富裕的相关立法及其保障确立了具体路径,使公民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社会服务享有平等的待遇,进而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朝着和谐、稳定与有序的方向前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一种奠基于一定的价值共识基础上的社会协调过程,它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间伦理原则做基础,而这种伦理原则需要相应的以价值合理性为基础的伦理文化来维系和支撑.中外思想家对主体间伦理进行了多种价值合理性的证明,为主体间的伦理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但都没有为这种伦理文化找到真实的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观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根本性变革,以崭新的思维方式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间伦理文化找到了真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并提出建构民生伦理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民生伦理就是指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取向,民众对社会的民生状态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所持的道德态度、所作的道德评价及其道德标准.当代中国民生伦理应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民生幸福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低收入群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对象。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探索如何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将成为时代性的课题。围绕制订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基于最少受惠者视角论述了价值目标、实现路径和关键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价值目标上,阐述了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公平正义、社会合作和内生动力论。在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方面,总结了先富帮后富、城乡一体化、“救助+慈善”助力的发展路径。在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政策路径方面,提出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就业为核心的增收性帮扶政策路径,健全以纾困为核心的综合性保障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家软实力不仅是一个宏观问题,还需要具体化和实体化。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国家软实力需要通过组织软实力得以呈现和实现,价值层面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层面,组织伦理能力可以视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在实践中,应当根据行政目标型、利益目标型和社会目标型三类组织的差异性分别培育其伦理能力,并通过组织伦理的制度化、文化化,将组织伦理能力转化为组织软实力,继而通过组织的伦理行为与组织形象,对国家软实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实现过程,对资本条件下贫困普遍化现象进行了伦理拷问及历史透析。伦理建构同历史演进的统一促使破解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之法真正形成,生产力的大力推进及生产关系的合理调节在发展中走向一致,这是社会贫困的伦理性和历史性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高度结合。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探究,将有力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任务的开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价值旨归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蕴于马克思的资本生产性命题之中。一方面,资本是自为存在、自我增殖的价值,资本以物质要素为内容,以社会规定性为形式,其内容与形式存在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与私人财产所有权的分离是条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资本的生产性具有时代嬗变特征。新时代应该树立对资本的正确认识,健全规范资本发展的法律体系,完善规范资本发展的制度体系,优化资本治理体系,建立引导资本发展的政策体系,以规范和引导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健康发展,促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继明 《学习论坛》2004,20(7):17-21
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基础。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决定 ,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 ,同样也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在商品经济中 ,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只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相一致 ,就不存在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中“四种生产要素”的提出,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各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要素贡献论”,首次在分配制度上引进了市场机制,是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各种理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支撑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本文试以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等三个方面为载体抓手,对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贡献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总结新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从而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新的贡献:社会全面进行是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具体展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拓展,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时代价值蕴含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之以恒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满足了人民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最终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理论建设》2022,(2):18-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球视野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民族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理念贡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全人类的美好生活愿景提供发展贡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制度贡献。中国治理的理念贡献、发展贡献和制度贡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出的重大时代贡献,将不断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