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政务是政府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如何使移动政务平台被公众接受并持续使用是政府在数字时代应关注的一个重点。采用虚拟社区意识理论(SOVC)以及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模型(UTAUT2),利用一项上海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虚拟社区意识在移动政务平台使用行为与持续使用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意识与移动政务平台使用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是显著的,虚拟社区意识与移动政务平台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呈正相关,而移动政务平台的使用行为与持续使用意愿没有显著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与现有的理论基础,探讨对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的启示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政务中,需求侧的公众体验与用户评价应该被重点关注。研究基于32个省级政务APP用户评论大数据,析出用户评论的关注范畴、主题特征与主题方向,设计用户评论数据的分析模型,构建公众对移动政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框架。研究发现,政务APP的用户评分整体不高,用户认为政务APP可用性问题突出、易用性发展分化、完备性尚有空间、强制性部分存在、安全性得到保障;移动政务绩效水平显著影响公众评价,政务APP的正向完备性、正向强制性、负向可用性、负向易用性显著影响公众评价。研究启示,政府与公众“合供”受到政府态度、技术环境、公众感受等影响,移动政务要率先解决好技术制约性问题提升服务包容性,开展鼓励推广比强制推广更能获得公众好感,适时建立移动政务的互动反馈和质量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民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级政务微博、微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通使用,喻示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已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微政务"与农村基层治理在细微、便民、亲民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基层政府应通过打造公共服务的全新理念,让政务公开实现信息有效传达的同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背景下,多样化的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实践仍然难以彻底消除“办事慢、办事繁、来回跑”等现象,深层原因是时空的限制尚未被打破。空间生产理论的引入为地方政务服务中心空间治理的研究、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在界定地方政务服务中心空间治理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构建权力、权利和技术要素对地方政务服务中心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模型,进而可以合理解释并总结出地方政务服务中心空间治理的实践逻辑:一是通过技术嵌入倒逼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通过政民互动推动服务空间再生产,三是通过组织重塑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空间的再生产与再分配比空间本身更加重要,应通过充分考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目标重构政社关系,从而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数字治理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公众和社会角度检视政务服务绩效水平,是当前学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议题。本文将公共价值在中国场域具体化,提出了政务服务绩效评价公共价值体系,从使命、工具、权益价值维度构建政务服务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的用户体验评价,组织调查员模拟办事人身份对A市10个县区的政务服务绩效进行线上线下用户体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建设过程存在透明度呈现低、数字化转型迟滞、回应反馈实效差等显性问题,改革注意力较关注“效率”“技术”等工具价值,而“回应”“便捷”等权益价值被消解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呈现一定漂移状态。本文以公共价值视角构建政务服务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有望为政务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将用户体验评价引入政务服务领域,以期从公众和社会的需求端角度观察政务服务绩效真实状况。通过一手数据分析,有助于提升评价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在此意义上,为政务服务绩效评价提供了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林婷 《理论研究》2008,(2):33-36
政务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公共治理模式是相型相构的,它们同为“现代性”事件,在思维方式、功能原则上也具有一致性,因此,实现政务公开必须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同时,从效应上阐释,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扩大公共参与促成公民社会,提高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实现公共管理的公正性,重塑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最终有利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目前我国在实践中对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政务公开法制化缺失、政府义务性缺失、公民权力意识的淡薄均会对公共治理中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造成阻碍。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立与公共精神的培育等不失为促进二者发展与完善的、具前瞻性也更具现实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务公开对于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作用。政务信息的分类依据缺乏可操作性、政务公开部分流于形式、公开过程随意性较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目前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不到位,政务公开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为此,应加快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8.
政务诚信是指作为政务主体的政府及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履约践诺的状态和行为。既包括政府责、权、能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及政策的前后一致,具体体现为制度供给、履约、政务人员依法履职的诚信等,也包括社会公众对政务主体行为道德诚信的评价。公民道德素质是指公民在调整自己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质和行为。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表现,政务诚信对公民道德的素质提升具有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市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为观察政府绩效的主观感知与公共参与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公众对政府黑臭水体治理的绩效感知是否影响其环保参与度?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又通过哪些渠道与作用机制产生影响?文章基于412份有效实地调查问卷和1 202条网络热线问政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环境治理绩效感知显著提升市民的环保参与概率,个体规范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在原有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本文引入了居民污染感知和政治信任两个情感成分变量,发现污染感知强烈的群体越不愿意参与黑臭水体治理,良好的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可以有效缓解这种负向影响;政治信任则主要通过构建内在约束机制的方式约束公众个体规范,提高亲环境主义群体的环保参与概率。本文还利用网络诉求文本再次论证了基准结果。本文的实证结果为如何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引入心理学工具提高公众环保参与程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乡镇政务公开的现状与理想的民主治理境界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弄清乡镇政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构建解决乡镇政务公开问题的对策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6,(1)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首先需要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蹈西方社会契约型信任的老路,找到能够推动信任体系改进和诚信文化型构的中间力量——政务诚信;同时需要找到使政务诚信建设和社会诚信提升的行动主义路径——政府及各类行动者作为诚信规则体系及信任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制造者和改革者,引导社会进程并改变诚信文化结构与信任规则体系及类型,完成以政务诚信建设带动社会诚信提升的目标。其中,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在行动主义视角下聚集社会治理体系中各类行动者的资源,以"元治理"的定位鼓励、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在不同平台、用不同方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时,产生相互的信任与合作,建立起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与公民国家需要的良好关系,完成政府信任资源与政治文化相互的构造过程,以政务诚信建设引导、培育社会精神与文化。这就需要形塑具有公共精神的行动者,造就具有包容精神和行动能力的服务实践者。要在公共生活的健全中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在行动主义的合作治理体系建设中"导(道)之以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信任资源。  相似文献   

12.
政务公开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探作行为,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应基于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理念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因不同的国度及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在我国政务公开应显示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优化政府职能及发展直接民主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终于被发现的有利于直接民间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优化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创新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关注。通过对浙江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案例讨论,揭示在传统政务服务边际效益递减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治理场域的制度变迁。研究发现,当前营商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是在数字时代市场主体需求升级与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双重动力共同作用下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改革的结果,反映了经济和政治两种逻辑在特定时空场域中的交织互动,催生了从政府供给导向向市场回应导向的转型和调适。这为政府创新研究提供经验事实,同时为类似组织现象的理论解释提供一种可能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从现在开始,辽宁省的政务服务由"网上"延伸到"掌上"了。2014年12月10日,省政府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正式开通,用户下载安装后,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查阅、获取政府信息和政务服务。省政府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软件,用户可登录辽宁省政府门户网站(www.ln.gov.cn),点击首页右上方"移动应用客户端"链接进入下载页面,或在移  相似文献   

15.
政务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新平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政务微博认知与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形成;二是存在"微博盲";三是不能真诚对待微博中的内容;四是微博回复不及时,搞形式主义;五是政务微博命名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应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微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不断完善网上舆情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微博的管理和评估体系,把政务微博平台中的民情民意落实到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政务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S省在构建良好政务环境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部门协调制度尚不完善、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要完善部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完善政务数据平台和处理流程;抓好行政审批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建设,稳定壮大工作队伍;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创新能力;转变政务监督评价机制设置思路,强化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意识,从而为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凸显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碎片化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推进地方政府整体性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广州市海珠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新型社会治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高效便捷、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立体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地方政府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手段—目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制度建设和部门协作,善用大数据,推动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变革,进而实现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民众基于自身立场在官员微博政务性功能和舆论功能之间更为期待前者,尤为希望官员微博能回应和处理其利益诉求,然而官员微博属性上并非政务微博,对政务作用机制具有间接性,这决定了官员微博政务性功能面临着技术局限和行为局限.应从民众调整期待和官员良性对待民众诉求回应两方面努力以超越官员微博在政务性功能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政务信息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通过制定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潮流。用政务信息化解决国家治理中的三大痛点:"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用政务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篇大文章,一是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思维,二是要敢于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三是要为政务信息化提供安全、法律、标准、政策等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政务督查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对于建设高效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行政水平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福建省某市为例,在对该市的政务督察的现状、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地方政务督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