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探索》2004,19(4):90-92
尽管国内学术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并视之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是其例.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对这一命题虽有酝酿,但并未最终确定,同时即使在提到这一问题时也仅限于俄国,而俄国并不能代表东方.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使用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说成是马克思有关东方社会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能成为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研究历史发展,特别是东方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对于东方后发国家在探索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以及由此设想而引导的诸多实践等问题上,一直颇有争议.其主要原因在于将"演进"与"跨越"完全对立起来.本文认为,"演进"与"跨越"并不能抽象地对立起来.在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首先必须弄清楚跨越什么,其次是弄清楚如何跨越.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当前最大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来发展生产力,来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力.内涵于马克思上述设想中的诸多观点,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俊强 《探索》2006,4(3):170-176
当前学界兴起一股用"差异"、"对立"、"还原"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无疑是有意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本文对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同一中的"差异".澄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评价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求实》2007,42(4):4-7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本质的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即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生产活动的人。逻辑起点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原初状态或本质属性,从逻辑起点经过中间环节到逻辑终点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出发点是认识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逻辑起点和出发点既可以是一致的又可以是不一致的,这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的区分,标志了马克思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为马克思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它对我们深化理解马克思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相关文献中,并未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命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俄国农村公社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二是俄国农业公社经历双重革命,保留必要条件,不必毁灭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对第一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则没有明确回答,然而十多年后恩格斯基于新的历史环境实际上否定了过渡的可能性,俄国如此,"东方落后国家"亦如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未能就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的特殊性作深入的研究,未能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深刻的理论,可是他们在俄国社会发展途径能否不同于西方的问题上持小心谨慎的态度,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列宁着眼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俄国的社会发展途径区别于西方国家发展途径的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的建设与社会发展"走自己的路"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倪薇 《探索》2001,3(4):79-81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整个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马克思既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前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跨越"的决定因素.俄国和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设想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的理论有很多,本文目的是阐述"真"的同一性理论的内容,以及一些学者对于"真"的同一性理论的批判,进而分析"真"的同一性理论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客观的、全面的科学分析.在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存在两条实现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的政治斗争,另一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演变,如股份制的发展向"联合的生产方式"转变;在资本主义历史地位问题上,除众所熟知的异化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贫困化理论等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之外,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却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很高的客观评价;在资本主义历史遗产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类似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价值度量和理论渊源方面也有不同的认识."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