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红岩春秋》2009,(3):77-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位于秀山县城西北28公里处隘口镇坝芒村。 1934年夏,贺龙率红三军在川黔边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正"1934年夏,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红三军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3.
《红岩春秋》2006,(5):57-57
三大主力红军在重庆的活动范围图(图例:红色为红军活动区域)文俊制1933年底至1934年春,红三军进入渝东南,创建以酉阳南腰界为大本营的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召开会师大会,开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创建。图为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文俊摄)1934年6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城口全境,开展土地革命,随后健全了重庆地区唯一成建制的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文俊摄)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所部保卫遵义会议,进驻綦江县羊角乡。随后,红一军团8000余人进驻綦江…  相似文献   

4.
<正>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1932年底,贺龙率红三军入川,进入今天的渝东南一带活动。1933年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湖北省咸丰县大村会议提出"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口号和"占领酉、秀、黔、彭作为新的根据地"的策略路线,红三军向四川省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一带发展。1934年6月,红三军进驻酉阳县南腰界,红三军司令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14日,红三军走出的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组成考察团来到巫溪,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并考察投资项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巫溪通城长红村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土墙上的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居然是由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将军亲笔书写的。红三军到巫溪巫溪红三军革命遗址保存较好,考察团一行来到长红村,听取了讲解员关于红三军小长征战略转移到巫溪的艰难历程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贺龙率领红三军由湘鄂西转战酉阳、黔江、彭水,攻下沿河,于6月初到达酉阳南腰界。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根据地,组织干部深入发动群众,组建工农武装,开展政权建设。贺龙和参谋谷志标一起召集  相似文献   

7.
正南腰界位于重庆市酉阳东南部,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以及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这里曾经是红色的土地,是革命的摇篮。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并以此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开展了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建立大本营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奇袭彭水县城后,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认为彭水"背山面  相似文献   

8.
王宗槐(1915—1998),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第九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解放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转战黔东,对黔东地区"神兵"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使之成为红三军直接领导的地方革命武装,既充实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也使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白明跃 《红岩春秋》2023,(12):60-63
<正>2023年8月2日,在重庆酉阳退休干部吴华兴家,笔者见到一把尘封了89年的战刀。这把大刀长76厘米,刀环直径5厘米,如今依旧保存完好。当年,身处险境的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将这把刀留给吴华兴的父亲吴荣友,同时留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故事。留守苏区1934年10月26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所属部队陆续到达酉阳南腰界。27日,两军举行会师庆祝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后,红军其他主力部队也相继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二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组成较晚。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四军和鄂西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地区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一万人。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黔东地区,创建黔东苏区。1933年6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次年8月奉命西征,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建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2.
正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7月21日至22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政府正式成立。黔东特区根据地,包括重庆酉阳、  相似文献   

13.
正唐赤英,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他先后任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洪湖警卫师师长,参与指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战斗。洪湖苏区被敌人占领后,他与军长贺龙率红三军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到湘鄂边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唐赤英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4.
<正>王尚荣(1915-2000),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青年干事,红三军司令部参谋、侦察科科长,龙山独立团参谋长,第五师十五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团长、独立第一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副司令员、独立第一旅旅长、第二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副军长兼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5.
文俊 《红岩春秋》2006,(5):20-24
贺龙和龚渭清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他领导的红三军征战在重庆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首领龚渭清之间的传奇故事,早在彭水民间广为流传。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笔者于8月11日上午赴彭水县,在红三军驻地旧址(现彭水县委大楼前)采访了原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罗永国。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传奇的故事。1922年5月,贺龙率领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驻防于涪陵、丰都、彭水、沿河等地,以清剿匪患,安定社会秩序。在彭水期间,他济困救贫,深受县内各界人士敬佩。彭水颇有社会影响的哥老会大爷龚渭清对贺龙尤为敬仰。贺龙也很欣赏龚渭清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常常和龚渭清等谈论彭水的商业、教育等问题。两人还结为了“拜把”兄弟。10年后,已是红三军军长的贺龙为创建酉秀黔彭根据地,于1934年5月上旬率红三军奔袭占领了彭水县城。贺龙进城后,再次前往探望昔日好友龚渭清,不巧龚渭清外出未归。贺龙留下一张条子,并告诉他家人说:“我如今已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专为穷苦人打天下,希望龚渭清能支持革命,奔向革命,走向进步。”龚渭清回家后,家人告知他贺龙来过的情况后,他拔腿就去追贺龙,但贺龙已带领红军西渡乌江,向黄家坝方向前进了。同年6月,...  相似文献   

16.
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在贺龙、关向应同志的率领下,在贵州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县,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组建了黔东纵队、黔东独立师等,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下称纪念馆),陈列着一套开国少将朱绍田在1955年时的授衔礼服。这套礼服,是由他的家捐赠的。朱绍田,1912年9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1929年5月参加红四军,担任贺龙的警卫员。随后任红二军团警卫班长、排长和警卫营指导员。1933年12月,任红三军(红二军团改编)第九师政委。长征中,任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8,(8)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修建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红二方面军丰功伟绩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由红2、6军团指挥部、红6军团司令部、红2军团政治部、干田坝长征誓师坪等旧址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和纪念馆组成。红2、6军团  相似文献   

19.
正1932年12月15日,贺龙率红三军越过川陕鄂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浩浩荡荡进入四川巫溪(今重庆市巫溪县)。红军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传。战略转移8000里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