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黄葛树,又被重庆人叫作"黄桷树"。由于在重庆方言中"角"与"葛"读音相同,加之重庆人认为树木名称应有"木"旁,像铜、锰、锌有"金"旁,鳝鱼、鲤鱼、鲫鱼有"鱼"旁一样,于是就有了"黄桷树"的写法。重庆叫"黄桷"的地名比比皆是,如黄桷坪、黄桷垭、黄桷峡、黄桷渡等,这些地名都与"黄桷树"分不开。5月的重庆,黄葛树一片新绿,街巷边跳橡皮筋的小女孩的清脆童音,仿佛又在耳旁回响:"黄桷  相似文献   

2.
正走马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西邻璧山区,南毗江津区,昔日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又因其建在一座形似走马的山岗上而得名,过去亦称"走马岗"。据史料记载,走马古镇在东汉时期就有人聚居,到了宋代,人口渐为稠密,而明清尤甚。古代自有重庆通往成都的驿道(又称官道)以来,走马古镇一直是白市驿与璧山来凤驿之间的必经之地。由于璧山来凤驿与古镇有几十里山路,山高林密,时有盗匪出没,凡是由重庆去成都方向的商贾行旅,到镇上后必在此  相似文献   

3.
正"东直门,挂着匾,隔(jiè)壁儿就是俄罗斯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儿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儿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儿就是国子监……"这首《东直门挂着匾》创作于民国初年,是老北京小时候常哼唱的歌谣。每句唱一个地名,串起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记忆,还有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小到台站港场、街巷里弄,大到城市名称、行政区划,都属于地名的范畴。城市发展对地名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3,(12):I0002-I0002
六枝特区是中国凉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古夜郎腹地。这里气候宜人,海拔适中,宜居宜业,被称为"凉都胜景、幸福六枝";这里绿水绕青山,奇峰藏异洞,自然风光秀丽,少数民族风情浓郁,郎岱古镇、岩脚古镇以及众多奇特的山名、地名、江河名和美丽神奇的  相似文献   

5.
北京街巷与历史风云李建平北京街巷横平竖直,经纬分明。走在北京的道路上,只要方向正确,就不会走错。这种自信心来源于北京街巷的特点。如果你有兴趣了解北京的街巷,就会发现它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有一些街巷,不仅与北京城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还记录着北...  相似文献   

6.
塘河古镇     
正在重庆江津与四川合江交界处,一条弯弯的小河从合江一路向北流入江津境内,然后呈"几"字形绕过一座古镇,再向北蜿蜒十几公里流入滔滔长江。小河清澈碧绿,古镇风景优美,这里就是塘河古镇。塘河古镇过去是一个场,始建于清乾隆47年(公元1784年)。最初主要有王、孙、陈三家大姓,之后逐步扩大,形成现在的规模。进入塘河老街,呈"丁"字形的场口有一座王爷庙,是老街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建筑。庙里几根历经岁月磨砺的大石柱  相似文献   

7.
百子巷     
<正>百子巷是重庆城内比较典型的街坊。民国初年,因此处小巷子多,故名百支巷。后按谐音,并取多子多福之意,更名为百子巷。百子巷通较场口、和平路,街区范围很大,周边过去有四贤巷、会府街、铜鼓台、黄荆桥街、棉絮街、走马街、学院街等街巷。民国初期,老城设9个坊,百子巷属第九坊。1935年9月,改坊、厢为联保,在今市中区境内设立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区下设25个联保,百子巷属于第四区观音岩联保。1939年5月,重庆市设12个区,改联保为镇,受区署领导。当时的市中区包括了第一区、第七区和第八区的一部分,共设有27个镇,这27个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5)
正在贺氏族谱中有过这样一段附文:贺龙族弟贺锦章写给族人的信,信中曾称:"我家祖籍湖北安陆贺家湾的贺家大庙。"这段附文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1930年8月,贺龙率领红二军团在攻克沙洋之后,乘胜挥师北上,于28日攻占钟祥县石牌镇。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贺龙兴致勃勃地巡查这个紧傍汉江的古镇。突然发现古镇店铺门楣上写了一个"贺"字,他若有所思,又见苏亿顺粮行前有一些买粮人,便停步驻足,躬身对  相似文献   

9.
偏岩古镇     
<正>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距重庆城区80余公里。偏岩古镇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间(公元1759年)建场为镇,属江北厅礼里六甲。因镇北处有一高约30米的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偏岩曾是重庆往华蓥古道方向的一座工商古镇,过去做生意翻华蓥山去川北,或到华蓥山烧香拜佛都要到这里住宿,曾有"到静观吃午饭,到偏岩歇栈房"的说法。这里依山傍水,古镇外侧几百米长的石坎下有一条小河叫黑水滩河,河水来自华蓥山,经胜天湖流经偏岩。河边的几十棵黄桷树多有上百年的树龄,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形成巨大的"树  相似文献   

10.
姚远 《当代贵州》2015,(7):16-17
<正>年味最浓在乡村2015年2月8日,赤水大同古镇的老街上,"九大碗"摆上了长桌。炉灶火旺、古镇溢香,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的3000余名游客参加"迎新春"活动,与古镇居民一起享用"千人团年饭"。与此同时,家住安顺电力城小区的吴应安老人,与老伴回到了老家杨武乡石头寨。他们将老屋打扫干净,在神龛前摆上供品,蒸上糕耙,洗净腊肉,等待在城里工作的儿女回来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他们不远千里,冒着严寒踏上归家之路;他们不辞辛  相似文献   

11.
中山古镇     
正中山古镇,坐落在重庆市江津区境内笋溪河畔。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沿河完整地保留着1100多米长的老街。古镇老地名叫三合场,据县志记载,自康熙三十三年起,三合场一直是封建王朝基层官府管理机构所在地。其地靠近贵州和四川的合江、綦江等地,又有水运码头,各种物资在此集中后,通过水路和陆路运出。当时镇上十分繁荣,至今还保留下来一些手工作坊,如铧厂、锅厂、铁匠铺、机房、染坊等。  相似文献   

12.
怀旧猫冲     
猫冲,那是我人生的起点,是一个在记忆中不能抹去的地方,是一个让人魂梦索绕的地方.自离开后就再没有去过.可我仍然能想象出它现在的模样.几蓬衰草,掩埋了往日的热闹,几处断垣,诉说着当年的艰辛.就家猫冲这个地名一样,带着蛮荒的野性,一块走进了历史.当年的我在大学分配时,面对地图,找不到猫冲在何处,只是从这个陌生的地名,便直觉地感到它的“野”和“荒”,但沸沸扬扬地听人讲,猫冲这个地方是水电城市,有点象重庆小山城.于是,我带着憧憬和希望,同样,也怀着疑惧与无奈,从美丽如画的湘江之滨,来到了猫冲,并在那里生活了18年的时光,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3.
海狮支路     
正1926年,英国人控制的海关税务司设于重庆南岸狮子山下,海关验关趸船和办公住宿的房屋也建在这一区域。为方便上下山,修建了从海关到狮子山的便道,取名海狮支路。海狮支路与黄家巷相连,距慈云寺不远。狭窄的街巷顺坡弯曲延伸,向下可到玄坛庙码头。海狮支路上既有开埠时期和民国时期建立的洋行、公司和商人建造的公馆,也有不少抗战时期修建的"抗战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居民和房管所又修建了一些房屋。  相似文献   

14.
醒了,沉睡已久的巴蜀古镇。2008年,安仁、上里、平乐、李庄等上千个四川特色古镇都将统一在"天府古镇"的品牌下正式亮剑。天府古镇,清末4000多个,居全国第一,现存且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仍有1400多个,居全国第一!这些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珍珠",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从遵义出发驱车来到了土城古镇。赤水河畔土城古镇土城古镇依山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赤水河绕镇而过,街巷多为青石板铺砌,依河  相似文献   

16.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3,(24):28-28
从瓮安县城出发,汽车在36米宽的旅游观光大道行驶20分钟,便可达到猴场古镇。这里自古商贾云集,贸易发达;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奏"的"猴场会议"在此召开,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这里民间耍龙舞狮习俗源远流长,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美誉的猴场古镇,在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推动下,正在打造宜  相似文献   

17.
正地名是专有名词的一部分,用来指称山岭、河流、政区、城市、村落、街巷等各类地域。它们大多由人民群众约定俗成,少数以行政力量刻意为之,命名依据出自当地某种自然或人文的区域特征。不同时代产生的地名或持续沿用,或历经演变更替,成为语言发展的见证、地理环境的标志、社会生活的写照、时代变迁的记录,因而也成为历史文脉的象征、地方文化的名片。北京地名在上述方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民间最早的畜力缆车沱,在川江比较常见,是河岸较大的内湾,由江水回流形成。沱内水流平缓、风平浪静,是泊船靠岸的港湾。重庆南岸江边,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地名王家沱,但在修筑南滨路后逐渐被人淡忘。王家沱与南岸弹子石谦泰巷的王家大院有关。在"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人中,一个叫王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人都知道,在渝中区菜园坝火车站的出口处有一条"八一隧道"。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个隧道为什么叫作"八一隧道"。1984年10月15日,"八一隧道"破土动工,当时这个隧道工程被命名为"重庆向阳二号隧道工程",参加隧道施工建设的是驻渝陆军第13军的官兵们。我作为工程亲历者,见证了那一幕幕奋战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解决交通拥堵,打通向阳山20世纪80年代初的重庆市中区(今渝中区),夹在长江与嘉陵江之间,因地势所限,交通出行不易,爬坡上坎是常态。即便长江和嘉陵江上相继架起了  相似文献   

20.
沧白路     
<正>沧白路原名炮台街,后改为建国路。清末,此处城墙上建有条石砌筑的炮台,安放的铁铸大炮人称"三将军"。1943年12月25日,为纪念重庆籍辛亥革命元老杨沧白,更名为沧白路。沧白路紧邻嘉陵江,位于20多米高的悬崖上。悬崖下的斜坡,分布着洪崖洞、天成巷、纸盐河街、千厮门行街、镇江寺等街巷。临沧白路崖壁上过去建有不少吊脚楼,靠崖的人行道有一座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义士、曾任重庆蜀军政府都督的张培爵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