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近几个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预定目标,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一个较好基础,对于持续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我作为一名搞粮食加工的企业家听了深受鼓舞,认为这是为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为闽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  相似文献   

4.
由于湖南省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承担的重大责任,以及面临农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收入的巨大压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其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在改革"深水区"阶段,深化改革是湖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和根本出路。为了有效推动湖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需要在农业农村的关键领域深化改革,主要是要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农产品收储政策的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农地制度的改革、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使用机制和农村金融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湖南省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承担的重大责任,以及面临农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收入的巨大压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其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在改革"深水区"阶段,深化改革是湖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和根本出路。为了有效推动湖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需要在农业农村的关键领域深化改革,主要是要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农产品收储政策的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农地制度的改革、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使用机制和农村金融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市场不缺农产品,但缺少放心安全的农产品。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2013年以来,衢江区紧紧围绕放心安全这一目标,调结构、补短板、促增收,全区域。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我市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着眼"城乡统筹"和"缩差共富",突出有效供给、农民增收"两个确保",强化科技进步、基础建设、民生改善"三个重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三个效率",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普遍较快增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比上年增长13%,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2个区脱贫摘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3%,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8.
2012年新年伊始,新世纪以来第号文件"发布9个,强以"调三加农快"推为进主农题业的"科一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既体现了中央农村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也凸显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务实性。这次"一号文件"之所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也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二、关于粮棉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1 .要对粮棉主产区农民增收形势有清醒的判断在全国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始终是个大问题。若粮棉主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误 ,使大宗农副产品的供给背离市场要求 ,那么全国的农产品供求形势就会反转 ,这样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政策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要使主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适当 ,主要靠当地农民对现金收入的追求中产生的适应市场供求的经营行为。重视主产区的农民增收 ,以此为主线来调整结构 ,就会使主产区的农业生产的机制和体制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 ,…  相似文献   

10.
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首先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其次是有完善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粮农收益保障机制;同时要注重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1.
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2,(2):26-26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包含"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等六个部分共23条,  相似文献   

13.
确保大连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着重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国发[2017]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还不牢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因此,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从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八个方面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政策性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4,(3):92-93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课题组在《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保障国内大宗农产品最基本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同时必须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在国内外农业关联度不断提高、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农业贸易政策选择必须着眼于我国农产品市场高度开放。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11,(11):40-4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建党90周年。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区粮食继续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粮食生产面临形势更加复杂,资源约束日益严重,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业生产面临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明确了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农民致富奔小康有重要意义。宿城区三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实现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改变和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善于用市场机制经营农业,要引导,而不包办。必须增加和保障政府对农业公共产品供给,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技术免费培训制度,形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的制度安排,建立农民参与的激励制度。必须创新和改进政策支持,改善支农惠农的财政补贴方式和环节,建立健全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担保、保险支持体系,建立品牌、标准、质量检测体系及市场体系,建立基本价格保护和基础性储备制度。必须培育和提升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吉林农业在全国大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振兴吉林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三农”工作艰难的爬坡期。要按照中央要求,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