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在甘肃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在于:二元制度模板所致路径依赖与制度意识刚性,公权力者的有限理性与政绩偏好,农民政治参与冷漠、利益相关者不在场;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短板";实现农村社会保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在于: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促进治理机制现代化;保障参与渠道畅通化;推进治理方式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剂”。就我国目前而言,社会保障问题面临两大考验,一是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的保障问题;二是社会在面临老龄化时突显的养老保险问题。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从农村流入城镇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多,成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外的第三类人群。他们的就业、生存环境和生活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农村三大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三个子体系,根据“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三大基本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保障资金不足、管理的非规范性等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规范的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和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恢复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5.
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贺翀 《理论前沿》2006,(6):37-38
农村社会保障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备条件。在构建新农村时期,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土地保障功能自身的局限性,同时以土地作为农民的保障载体也阻滞了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要建立着眼于中国现实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13亿人口,约75%在农村,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传统的限制,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相比,不仅建立得比较晚,而且项目不全,保障水平也很低。实行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有别的办法,并不意味着社会保障工作不重要,而是要求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建设。一、搞好社会保…  相似文献   

8.
《海南人大》2006,(10):62-62
监督法突出人大常委会监督的特点和优势,注重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督法,的确是一部符合人大工作实际,待合我国国情的好法,充分涔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大监督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悬殊,其典型的二元性已经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随着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头戏.从城乡二元发展理论角度,分析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初具规模的今天,需要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在借鉴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