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这一思想深入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  相似文献   

2.
“人是类存在物”理论是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解释。作为自然界的“类存在”,人始终是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对实践主体的科学认知是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前提条件。按照马克思“人是类存在物”理论,作为实践主体,人必然要以“生态人”的身份出场,而“生态人”在现实社会中必然是多维度的,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相吻合的。在新时代,人不但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人的身份肩负起对自然界的责任和义务,还要具备生态政治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等多重品质,这对于新时代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制度,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其内涵,实行适合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政策导向,完善相应配套的法规政策,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了特别强调,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作说明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制度需要制度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力 《理论月刊》2002,3(9):29-31
对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标志着主体约束意识的觉醒,也标志着主体意识的成熟。人类社会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当今最迫切的问题是纠正主体活动在无约束的情况下继续运行。强化主体约束意识,它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当代文明乃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需回答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要着重回答"化"的前提、"化"的态度、"化"的工具、"化"的阶段、"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是融合五"化"的整合体: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逻辑前提,树立解放思想的求真务实态度,立足于实践的根本性工具,经过内化与外化互动的双重阶段,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7.
张恒山 《人民论坛》2010,(11):19-2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明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变化着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在最大范围内获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文明主体力量。同时,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主体观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获得了维护和平与发展和谋求共同发展的国际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9.
谭建军 《岭南学刊》2014,(6):104-107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和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以粤北欠发达区域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例,在探索生态发展和生态体制改革面临普遍性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困境,生态补偿不足,生态管理效率低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深化体制改革:要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改革生态补偿方式、方法,深化政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论文明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全面考察文明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不无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司法文明     
法治文明包含司法文明。司法文明表现为司法的方式文明、结构文明、信赖文明、独立文明和价值文明。司法文明不仅是法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司法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党管人才原则,这是一个事关我国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和未来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一个确保我国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大战略举措.“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重大意义.广纳天下英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的理性化是商工文明的首要特征。商工文明时代推崇、普及理性思维,使商工文明社会在获取、积累、普及对外界事物的真理性知识方面和高效率地组织生产、生活、追求物质财富方面都远远超越由非理性思维占主导的农耕文明社会的相应活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方法论意义和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深远的生态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目标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视野、群众立场、实践观点、辩证方法和未来向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在于建立空间相对有限的自然观、重视对资本生态负效应的规避和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不同的文明形态发生联系、碰撞、交锋时,就会有优劣之分。那种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能够形成更安全的社会生活秩序、能够提供更公正的社会服务的文明系统是较先进、较优越的文明。先进文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展、扩张,以至排挤原先较为落后的文明,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转型。就像农耕文明产生后不断地排挤积压采集、狩猎文化一样,商工文明一旦产生就不断排挤积压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现实化的主体诉求,不仅是深化价值观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坚持用科学价值观正确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个体层面来看,正确调适主体尺度,是价值观现实化的动因需求;不断增强主体素质,是价值观现实化的客观基础;努力提升主体能力,是价值观现实化的基本条件;科学开展主体评价,是价值观现实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当不同的文明形态发生联系、碰撞、交锋时,就会有优劣之分。那种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能够形成更安全的社会生活秩序、能够提供更公正的社会服务的文明系统是较先进、较优越的文明。先进文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展、扩张,以至排挤原先较为落后的文明,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转型。就像农耕文明产生后不断地排挤积压采集、狩猎文化一样,商工文明一旦产生就不断排挤积压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宏观高度和视野,以及社会结构的中观维度对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本质的思想阐释,学界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其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文明社会形态的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一个有待挖掘的重要视域。文明是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包括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文明时代",也包括超越私有制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阶段。马克思的文明社会形态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为我们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生态文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理论意义。针对我国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现状,我们该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的"五位一体",体现了党在新时期战略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同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精髓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