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平等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平等具有理想性,体现了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平等是相对的,存在于不平等之中;平等是具体的,脱离不了一定的历史境域。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反抗不平等追求平等的历史,是平等实然与应然间距逐渐缩小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然状况与其应然要求,仍存在很长的距离。应当在实然平等与应然平等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公平的关键是社会权益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萌 《理论探讨》2005,3(6):102-10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不是丢掉效率优先,要求公平分配,而应寻找造成问题的根本性原因:社会不公、权益不平等。应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从源头上治理社会权益不平等,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杨超 《学理论》2013,(23):33-34
平等,是一个社会民主最基本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发展、成熟,平等问题是首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平等对一个国家的民主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平等观念是从古到今一直继承下来的,平等成为西方自由、民主和宪政的基础;而中国由于传统的原因,平等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比较中西方平等思想及其影响,对当前的政治民主建设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追求现代性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基本方向,作为现代性核心价值的自由和平等则是其重要的思想航标。从事实看,改革开放是自由和平等不断扩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探索新道路也是从自由平等的意义上理解和诠释社会主义的过程。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与转型进入新阶段,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张力也日益凸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继续推进自由和平等,尤其是要将扩大人的自由提升人的尊严作为更重要的价值选择。这就需要重新理解人,从提升人的能力、扩展人的自由创造中寻找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中汝 《理论视野》2011,(10):10-13
集体自由与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的政治哲学,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是公正的底线。机会平等在中国较为充分地实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存在着不少与之相抵触的因素,直接妨碍其顺利实现。保障机会平等实现的因素有:中国民众机会平等理念的培育和实践;强化政府责任,实现起点的机会平等;消除社会排斥,实现共享的机会平等;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实际的机会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公正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按照平等的实践历程和实践程度,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双重维度.形式平等体现为平等对待、程序正义和权利平等,它以政治平等为表征;实质平等体现为财富和收入的平等分配,它以经济平等为表征.形式平等为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接受,实质平等则是检验其对待平等真实态度的标准.在正义意味着平等的时代,社会不能简单停留于形式平等,而应该最大程度地实现实质平等.只有将平等的双重维度内在地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平等政治价值和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1,(6):144-150
2020年,法国通过了《法国全民退休金改革法案》,试图整合"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引发了激烈对抗,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陷入自反性困境。罗桑瓦隆认为,社会保险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即通过再分配减少身份特权不平等,在"无知之幕"下实现个体相似性平等。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使"无知之幕"被撕开,差异性成为平等的新内涵。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冲突的实质是逐渐显性化的差异性特质与普遍性制度要求之间的矛盾,即福利国家遭遇的第二次平等危机。而差异性平等的实现无法再单纯依赖再分配,需要以关系平等重塑福利国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多种角度对资本主义平等作了科学分析。用哲学的语言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从法律上看,资本主义只给了人们形式上的平等;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是文明的奴隶制;经济上,平等地剥削劳动者是资产阶级的首要人权。所以,尽管资本主义平等观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级,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平等终究是一种奢望。相反,平等、公平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竞争的平等史,竞争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并不是简单地否定竞争,而是实现平等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为国内的分离主义思潮而苦恼的国家不少。日本也有“独立运动”,有人就在成天鼓吹冲绳应该独立。但谁都知道那只是冲绳人对历史和现实生气之极而在发牢骚,并没有谁认真地想过所谓“冲绳独立”的问题。所以,“分裂日本”,不是一件什么值得炒作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平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平等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资产阶级的平等权要求消灭封建等级特权,追求用劳动这同一尺度衡量不同的人,实质是形式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权则要求消灭阶级本身,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默认天然特权,实行按劳分配,体现资产阶级形式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随着生产力高度发达,必然实行按需分配,体现实质平等。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平等观,把权利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平等观念及其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观念一直强烈而又持久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反平等观念最重要的立论是人生而不平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主张社会平等的思想和理论流派包括自然法、基督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罗尔斯的平等理论等。对于平等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也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对推进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促进性别平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村民自治也给性别平等和谐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实现性别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政治文明演进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 《理论探讨》2006,1(1):25-28
“民主”治制已成为全球化形势下政治文明的合规律选择,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除更彻底的民主诉求外,在总趋势上与全球政治文明的取向并无二致。中国处在世界历史的格局中,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此决定了其政治文明的路向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鉴于中国政治特有的民族特色,作者倡言以“党员话语权平等”作为政治改革的可操作的突破口,由此能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扩延。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  李高明 《学理论》2010,(26):1-2
马克思认为,平等是确保社会的每个人公平地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平等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平等应以劳动作为统一衡量的标准。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思想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幸福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而不是利益的体现,价值体现与自由平等、爱等相关联,而利益追求只会使人永远满足不了各种欲求。去年年初我到印度旅行,看到印度社会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反观中国社会现实,会看到世界两大文明古国,在两种轨道上运行发展,印度的民间  相似文献   

19.
在分配不正义日益凸显的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努力通过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改变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但作者更赞同一种以社会关系的平等尊重为目标的平等理论,认为单纯的分配难以实现社会正义,只有相互间保持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并承认个人或群体的差异才能彻底消除不正义。同时,对人和群体差异的承认不仅在文化方面,还应包括一些行为方式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只有将安德森的民主平等和弗雷泽的参与平等互为补充,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对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研究,能够开拓我们的理论视野,加深我们对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的认识,为我国将平等观念制度化,完善和谐社会的正义要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同时 ,倡导性别平等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即 :科学发展观彰显出鲜明的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时代精神 ;确立起审视性别平等的新的坐标 ;提供了推进性别平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