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确保南方局同党中央以及各地组织(包括港澳海外)的通讯联络,以时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有关方针政指示,同时使各地党的工作和情报能及时上报,便于党中央决策。南的电台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南方电台工作在南方局整个工作中起了命线”的作用,所取得的成绩,即方局的伟大功绩之一部分。1937年至1947年,南方局先后在汉、湖南、桂林、重庆、江西、广福建、云南、南京、上海、香港、岛、新疆等15个地区建立了60部台,其中公开电台22部,秘密电台部,基本上形成了我党在国统区和的无线电台通讯网。这些电台在抗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保证南方局同央的通讯…  相似文献   

2.
袁明 《红岩春秋》2014,(9):73-76
正2013年12月,我随"红岩儿女"(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人员子女,本文作者的父亲袁超俊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任职——编者注)出团走访香港,路过皇后大道中时,导游向我们介绍,前面的新世界大厦——皇后大道中18号,就是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粤华茶叶公司)旧址。这使我想起了当年父亲确认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的事。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父亲李晨和母亲陈浩是北京人,他们是北京师大一附中的高中同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先后去了云南,考入西南联大,一边读书,一边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曾几次听他们讲起在南方局的工作经历。  相似文献   

4.
这里记述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邓小平同志在广西百色地区进行斗争的一段动人故事。 天降大任 南方的夏天,赤日炎炎,酷暑难当。1929年的这个时候,邓小平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派遣,由上海乘舟南下,途经香港,赶赴广西。 邓小平此行是应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等人之邀而来的。邓小平身穿西服,显得很精神,在他那炯炯双目中透视着他特有的沉稳、刚毅与顽强。  相似文献   

5.
孙岩 《红岩春秋》2009,(2):30-32
我的父亲和生母在南方局的领导下曾经在四川工作和战斗过,尽管自己当时很小,记事不多,但是把他们在那里工作的情况整理一下,提供给写南方局党史的人们参考是我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1,(7):16-17
重庆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希望之城。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了辉煌业绩:从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到顺泸起义,从南方局的坚守到重庆谈判,从邓小平主政西南到“三线建设”,从计划单列到重庆直辖……在90年波澜壮阔的党史长河中,重庆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与香港纪事齐鹏飞,齐辉1920年9月14B年仅16岁的邓小平第一次途经香港。三天前,邓小平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鸯特蓬莱"号,欲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日,该邮船途径香港泊一日。1929年7月至8月第二次途径香港。邓小平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离开上海...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四川广安县人。长征路上,任党中央秘书长等职,在协助中央核心领导工作期间,参加了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长征,使邓小平亲自经历和见证了中国革命是如何在惊涛骇浪中转危为安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长征路上编《红星》邓小平曾领导创建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委,到中央苏区后任瑞金中心县委书记等职,由于他坚决抵制左倾错误路线和拒不承认“错误”,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后在王稼祥等人的极力帮助下,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秘书长兼《红星》报主编。长征开始时,邓小平仍然背着“右”倾错误和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的包袱。长…  相似文献   

9.
乡情和往事     
龚育之 《湘潮》2004,(3):56-57
我的母亲生于宁乡,在我很小的时候逝世,归葬于宁乡。父亲是长沙人,籍贯从父,但我过去填的是湘潭,因为我出生在湘潭。1929年我父母在上海怀的我(所以我的学名叫振沪)。那时父亲在党中央机关做地下工作,母亲“住机关”作掩护,秋天父亲被中央派遣跟邓小平同志一起去广西,策划百色起义,就把我母亲送到湘潭姨母家中去分娩。百色起义的日子是1929年12月11日,半个月后,我就出生了。以后,母亲又随父亲奔波在外,病死于长春。我在长春上的小学。后来又到天津,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父亲带着我逃亡。因为日军侵占,平汉和津浦铁路北段已不通车,只能乘船绕…  相似文献   

10.
周勇 《当代党员》2011,(8):18-19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冠名“红岩”,是因为南方局的驻地叫“红岩村”。  相似文献   

11.
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周恩来的关怀下,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人、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廖承志率领我地下党员,在香港展开了一场驻港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秘密营救活动,共将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成功转移到抗战的大后方。其间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绝不亚于一场运筹帷幄的大战役。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秘密交通,是根据南方局肩负的使命和工作需要,根据南方各省市政治、地理和交通状况建立的秘密交通网络,它以设立在相关城市的交通联络站为点,秘密交通员往返交通点为线构成。南方局秘密交通所涉及的范围:南至香港,东至上海,西至当时的西康省,其间有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秘密交通线皖南事变发生后,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被迫撤销,八路军贵阳交通站亦被国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日零时,我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史册的一件大事。回归后的香港社会将有哪些“不变”与“变”呢?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早已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九七”回归后香港社会的“不变”针对有些人担心香港回归后政策会变,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和国家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社会制度不变。他明确地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  相似文献   

14.
李延  刘歌 《红岩春秋》2010,(4):30-34
我们的父亲李金德和母亲李玉明曾经长时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父亲是周恩来副主席的机要秘书,对外的身份是周恩来副主席的副官。母亲是周恩来副主席的译电员。每当他们向我们回忆起在南方局的战斗和生活,都非常激动和感慨。现回溯父亲在革命战争年代几个重要时期的片段,以表追忆。  相似文献   

1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自党的十五大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成功运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理论,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邓小平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的领导下,经过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可以允许局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而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依法保留不同于全国现行制度的特殊制度。这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1939年起,国民党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共逆流,南方局的机要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是,红色电波畅通无阻…… 在纪念南方局70周年之际,童小鹏之子童丹宁同志特将父亲生前所著此文送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15日,是我父亲习仲勋的百年诞辰。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天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广东人民对我父亲的特殊感情。我首先对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活动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向所有与我父亲一起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广东的历届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代表母亲齐心同志,向出席这次纪念座谈会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
  纵观我父亲革命、奋斗的一生,可以说有两大亮点:一是在80年前,面对严酷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我父亲同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出生入死、艰苦奋战,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二是在35年前,面对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我父亲在邓小平、叶剑英的支持下,响应党中央号召主政广东,把守祖国南大门,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创办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9,(9):30-30
卓琳既是邓小平相濡以沫的伴侣,又是共同奋斗的战友。“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这是邓小平从西南,局调至Ⅱ党中央工作后对妻子提出的要求,也是卓琳一生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烽火大江南北──在长江局、南方局工作的一段回忆曹瑛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湘籍老革命家曹瑛生前留下的长篇回忆录。文章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抗战时期作者在长江局、南方局工作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并对当时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发表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人读来耳目一新。(一)...  相似文献   

20.
遍览国内有关研究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论文和书籍,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青年学者齐鹏飞在其论文中曾提到过邓小平早年有过在香港的几次经历外,其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主观臆测:尽管邓小平从未去过香港,但却根据香港的实际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种流行于学界的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显然有待澄清。溯诸史实,我们发现:青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过5次过香港的经历。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怀抱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了由吴玉章发起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