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苏越关系是苏越关系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出现了苏越的迅速接近以至于结盟的特出事件,对东南亚地区和中苏美大三角战略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众所周知,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越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缔结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越南依靠苏联的支持,出兵  相似文献   

2.
1969年5月13日吉隆坡种族冲突以来,什么力量支配着马来西亚的政治?有人认为执政党(即巫统)内部严重争权的矛盾是当前马来西亚政治的支配力量。巫统是执政党马华印联盟中占支配地位的伙伴,而马华印联盟包括马来民族统一机构(2)、马华公会、马来亚印度人大会党和联盟直接党员组织(ADMO)。马华印联盟的力量和统一取决于代表马来西亚两大种族集团,即巫统和马华公会。巫统是占支配地位的伙伴。  相似文献   

3.
1996年9月21日,迫于压力,执政仅一年多的泰国总理班汉·西巴阿差突然宣布将在7天内辞职。9月27日,班汉宣布解散国会,并定于11月17日举行全国大选。这一事态发展是泰国内各种矛盾的聚合和政治斗争的结果。 (一)执政联盟内部争权夺利。今年以来,执政党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内阁成员辞职和复职,政党退出与入阁如同游戏,特别是执政联盟各党为集团利益,相互欺骗、玩弄权术,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威望,使人民对政府彻底失去信心。如9月18日不信任辩论前,执政6党信誓旦旦,表示将力保班汉总理过关,班汉也成竹在胸声称决不辞职或解散国会。但在对不信任案投票的前一个小时,执政联盟突然逼迫班汉在辞职书上签字,班汉只好宣布将在7天内辞职,以换取执政联盟的支持。但正当执政联盟开始推荐新的总理人选,呼声最高的新希望党首脑差瓦立·永猜裕筹划新的组阁设想之时,班汉又利用职权突然宣布解散国会,对其他执政党报了一箭之仇。  相似文献   

4.
美国"印太"联盟战略是美国在变化了的时代和地缘力量格局下对亚太联盟体系所进行的扩展和深化。美国将作为冷战时代的遗产的亚太联盟体系注入了新的目标和动机,中国不幸成为美国这一尚在构建中的"印太"联盟体系的核心指向对象之一。但是尽管如此,中国也不必太过悲观。因为美国的这一联盟战略存在着两大根本困境。一个矛盾是来自联盟体系内部的,另一个矛盾是来自联盟体系外部的。这两大矛盾决定了美国的"印太"联盟构想既难以正式成型,也难以如美国所愿,真正达到借盟友之力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中国可以抓住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寻求突破,从而尽可能地削弱或消除美国的"印太"联盟对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俄罗斯内外政策的调整,美欧联盟关系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特点:(一)美欧在加强相互协调的同时,它们之间不同利益的碰撞呈上升之势;(二)俄罗斯因素使美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它们三方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 估计今后美欧关系的前景将是:(一)美欧关系因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互有需求,但围绕欧洲事务主导权之争的矛盾将向纵深发展;(二)美国同西欧大国的相互关系因形势发展变化和各自力量消长而不断调整,将形成复杂多变的力量组合;(三)俄罗斯因素将继续对美欧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绕阿富汗事件和波兰问题出现的大量事实,充分暴露了西欧与美国联盟关系的脆弱性。几乎苏联霸权主义的任何一次挑战和西方经济危机的每一次冲击,都会加剧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欧美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渊源于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北约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联盟,通过东扩、科索沃战争及俄罗斯-北约合作机制的建立,继续保持了对俄欧关系的重大影响。由于俄欧关系和俄北关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俄为保证优先发展对欧关系的方针取得成功,必须同时加强与北约的关系。从俄罗斯、欧盟、北约和美国等彼此间的复杂关系看,俄欧关系的发展可进一步推动俄北合作关系机制化,并降低北约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工具的作用。但由于战略和经济上的分歧与矛盾,俄欧合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这将导致俄欧关系在上述方面的影响力和作用受到较大限制。  相似文献   

8.
徐蓉 《国际观察》2004,(5):42-47
在冷战结束至今的 1 0多个年头里 ,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多重表现 ,美欧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关系框架发生变化 ,冲突和矛盾不断增多。这些变化虽未导致联盟关系的破裂 ,却具有结构性的特点。从美欧共同战略目标的丧失到各自不同的战略追求和政策取向 ,从美欧在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上不同的理念到能力分配的不平衡 ,预示着美欧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全面的对抗与非合作 ,却带有某种根本性并且不同于以往联盟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1日,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投入运行,将为欧亚联盟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俄罗斯拟于2013年1月1日前推出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文本,但各国对统一货币的时间和方式尚存争议。欧亚联盟是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为自己勾勒的发展前景,是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发挥对盟国影响的关键一步,其前景是区域性经济-政治-外交协同组织,目的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真正成为一极。鉴于中亚国家是欧亚联盟未来争取的重点,俄罗斯必将以能源和军事安全为筹码来巩固欧亚联盟,俄罗斯、中亚与中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将不得不受到欧亚联盟的影响和制约。关注欧亚联盟的实质性进展和多边关系的变化将变得更为必要和复杂。  相似文献   

10.
战后,财团作为垄断资本统治的一种形式不断走向衰落。到八十年代,美国已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垄断财团。财团解体同战后美国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战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美国经济中各部门、企业的相互依存和利益协调大大加强;二、股权日益分散,金融机构无法单独控制工商企业;三、资本国际化趋势加强。尽管美国不存在财团,金融资本仍然对美国经济有重大影响。垄断财团的解体,不意味着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消失。垄断资本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东部为主的跨国集团、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集团和新兴工业集团之间。  相似文献   

11.
大国(美国和苏联)的一个首要战略目标是避免彼此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然而,它们的第二位利益(例如,美国要保护其海上的航道,苏联要建立新的军事基地)则是需要同那些可能已形成敌对阵营的东南亚国家建立关系。于是,大国便帮助这些地区联盟来满足它们的安全要求,从而在大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可能导致对抗的关系。它们在战略上必须十分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既避免发生战争又增进其盟国的利益。本文将评论大国对东南亚的政策,着重论述它们与该地区的主要敌对集团东盟和印支国家所建立的安全关系。就象所有的联盟那样,这些集团的每个成员都希望能以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从70年代末开始,美、欧关系进入了一个异常紧张的时期。它们之间的争吵、磨擦和互不信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战略等各种关系上。对于这种紧张关系,经济矛盾的不断加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经济问题也将是检验和影响大西洋联盟的命运和前途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宫力 《国际观察》2004,75(3):66-72
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 ,实际上是以中美为一方 ,以苏越为另一方在东亚进行的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角逐。“教训越南”的战略举动主要是着眼于稳定东南亚局势 ,着眼于国际反对霸权主义斗争格局。中美战略协调关系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14.
共同市场与“扩大质易法”“经过调查研究,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被压迫民族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同工人阶极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对于这些矛盾,不论是帝国主义者,或者是铁托之流的现代修正主义者,都是绝对掩盖不住,取消不掉,解决不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与美俄中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发展。“9·11事件”后 ,对不安全因素全球化的感知强化了欧美维持大西洋联盟的意识 ,矛盾得到缓解 ,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上升。但在中长期内欧美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迅速接近使欧俄关系有些“暗然失色” ,但这仅是表面现象 ,影响欧俄关系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欧盟在俄对外战略中与美国占有同等甚至优先的位置。欧盟对华政策仍坚持以合作和对话为主。欧中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为双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即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其实质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往往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民族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同越南的贸易中国是第一个与越南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也是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前唯一与越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8日,中国同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随之开始,直到1978年由于黎笋集团推行反华排华政策而中断直接贸易止,两国贸易关系持续了整整28年。28年来,中越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两国间的国家贸易,这是中越贸易的基本形式。二是双方地方国营贸易公司之间根据各自政府关于准进和准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国家,中原王朝的每次完全统一和成功崛起往往是基于对联盟体系的有效管理。中国疆域之内的部族、疆域之外的政权或行为体,均可能成为中原王朝每次崛起的强大阻力和安全威胁。为确立在东亚体系中的主导权以及建立稳定而持久的朝贡体系,朝廷选择联合一部分盟友,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并且与之合作击败那些威胁中原的游牧部落或其他行为体。羁縻关系和宗属关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中原与边疆政权之间在安全上的相互支持。与今天美国的基于价值观一元化的联盟体系不同,古代中原王朝的联盟政策是基于对道义原则的遵守,包括守信、慎战、强恕。它一方面恪守对盟友的安全保护承诺,另一方面对破坏区域和平的政权尽量不采用武力方式解决问题,而是怀柔远人、弘扬道义,公平公正地调节周边政权之间的矛盾。在上述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朝廷会选择联合盟友消灭主要敌人。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建立了最为成功的联盟体系,具体表现为它与北方草原和朝鲜半岛各行为体之间确立了羁縻关系或宗属关系,保证了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类似地,其他几个主要王朝在崛起时期,也是通过联盟保证政权安全和实现统一,进而提升在体系中的地位,这大体上是一个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多数时期的规律。相对于研究美国的联盟体系,研究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对联盟体系的管理经验,对于今天中国的国家安全同样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战略构想”是为了应对世界大变局,替代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保持有利于美国的地区战略平衡。其主要特点包括:在“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美国优先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加强印太地区联盟和伙伴体系;构建“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合作机制”;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关系。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将增加美国联盟体系的内在矛盾;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机制面临印度弱角问题;“印太战略构想”目标与财政资源不相称;战略目标之间自相矛盾。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将进一步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竞争性;向美国的盟国和伙伴国发出错误信号;有利于日本加强自身军事实力和扩张海权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20.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南亚经济和社会发展、妇女和人权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主导地位的印度,由于其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对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发展产生了深层次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其追求霸权、与巴基斯坦纠纷等问题的存在也时而阻碍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发展。为促进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进一步发展,印度需改变称霸南亚的观念,缓和同巴基斯坦的矛盾,加强与其他国家与组织间的协作、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