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宗博 《理论月刊》2002,(11):23-25
知识经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劳动的比重不断加大,其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为此,马克思关于作为价值源泉的劳动的有关论述以及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需要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和发展。走进知识经济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深化对知识经济与知识劳动价值问题的认识,既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价值论问题的基本要求,也是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玉华 《前进》2002,(6):40-42
经过近10年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不再是经济学家的理论构想,而成为我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活现实,过去一些陌生或有意回避的市场经济理论也进入到学术讨论之中。随着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理论界对如何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从劳动的新变化上,谈谈对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 ,要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为贯彻中央这一精神和纪念建校 5 0周年 ,甘肃省委党校于 2 0 0 2年 4月 12日举办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 ,”省内部分专家学者、省委党校领导和有关教研人员与会。现将本次研讨情况综述如下。1 在如何深化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兰州大学刘家声教授认为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就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  相似文献   

4.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是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需要。我国社会劳动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劳动主体及其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 ,新的劳动形式层出不穷 ,生产劳动对市场需求的依存性显著增强 ,劳动质量不断提高 ,分工合作更加广泛和密切。今后应当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上来 ,全面考察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 ,深入探讨劳动形成价值的条件 ,正确认识各种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首先要客观评价该理论的学术价值和革命意义;其次明确该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在深化认识中自觉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再次深化要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和价值理论两个方面研究有所发展;最后深化认识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发展的角度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要从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拓展劳动的范围,重视除生产性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外的劳动,从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发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劳动价值论,面临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即结合当代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发展,应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新的科学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1,(7):94-95
顾书桂在《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劳动价值论虽然只是关于商品生产的理论,但它依然是理解劳务生产的基础。服务创造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翻版,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马克思主义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劳务价格和劳务供给取决于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针对有关价值理论的诸多争论和低效研究,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试对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提出一些新观点,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孟范昆 《理论月刊》2001,(12):39-41
本文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性劳动的理论,对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的管理劳动作了较深刻的分析。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行的私营经济,决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雇主生产性管理劳动的产生,是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和企业规模发展的必然产物。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的管理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在生产中创造价值。雇主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生产中创造更大的价值。雇主在生产性管理劳动中劳动力的支出,也形成价值。因此,现阶段私营经济雇主得到较高的收入,是符合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饱受各界诟病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部分违法行为的入刑规制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在脱离劳动教养制度肆意适用侵害人权的同时,更要防范因部分违法行为入刑规制而又陷入到重刑主义侵害人权的泥淖之中。对此,应该重视人权保障,强调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用现代的法治观念来引导和加深公众对恢复性司法和开放式处遇的认识,发展和完善符合国际新趋势的社区矫正制度及相关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刑事法律体系在内的规制体系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形成一个协调有序、衔接自然的违法行为规制体系,在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同时又实现对人权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2.
Fruits of Labor     
正Apple futures can benefit both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industry Soon apples will not only be for eating,but also for trading much like commodities such as gold,crude oil and stock indices.On December 22,2017,China started listing apple futures,the world’s first fresh fruit contract,on the Zhengzhou Commodity Exchange in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3.
China desperately needs more skilled workers, bu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acking, as is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blue-collar jobs In late August, with enrollment work nearly completed, universities in China reported an overwhelming number of incoming students for this school year. Vocational schools, meanwhile, were once again short of new students and struggling to surv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tough busi-  相似文献   

14.
论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正确理解生产劳动的含义及其外延,将科学劳动、管理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中来,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承认科学劳动、管理劳动作用的科学认识之路,这样做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系统描述中国的童工状况,并分析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影响性因素.对于中国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和法规在最近十多年的变化,以及为消除童工现象所采取的行动和实施的计划,也做了相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论家政工的劳动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约有家政工1500万,其中以女性农民工为主。因家政行业技术含量低、危险性小,从而成为很多农村妇女进城打工的首选工作。但因中国《劳动法》不适用于家政工,同时没有保护家政工劳动权利的专门法律,致使家政工劳动权利受侵害的现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本文从劳动者的界定、家政工劳动权利的特殊性以及家政工劳动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家政工的劳动权利,以期引起立法者对家政工群体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利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我国劳动立法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必将引起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国际劳工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工会组织作为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及劳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永正 《桂海论丛》2013,29(5):48-53
西方左翼的非物质劳动思想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信息时代的劳动,因为它与生产工具的性质无关。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了以网络化为特点的"信息化范式的劳动",但忽视了人工智能对劳动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智能化台阶上,劳动工具由机器演进为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从而使得直接生产过程分裂为生产前端和生产后端两部分。信息时代的劳动在本质上是知识劳动,主要表现为两种知识性服务,一是前端为后端提供服务,二是人对人提供服务,二者构成信息时代的劳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服务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服务生产领域中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的兴盛,一方面证实了新价值的创造(GDP)与劳动量(就业人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劳动价值论关于服务劳动非生产性的论断提出了重大挑战.必须将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向服务生产领域拓展,通过论证服务劳动的生产性来揭示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同时也必须回答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和生产价格决定,以及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个人不能直接占有和支配公有的生产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剩余价值被谁占有.确认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