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修齐 《黄埔》2012,(2):10-10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获得第二届连任。他在发表胜选感言时说:“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这是台湾民众的胜利。”对这句话,我个人认为他的潜台词应该可以加上一句这是“九二共识”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正>5月20日,马英九利用就职6周年之机在台湾台中市"中国医药大学"发表题为"倾听青年心声、实现世代正义"的演讲。这篇长达5200字的讲稿,处处充满柔情喊话,同时不失一贯立场,可谓柔中带刚。马英九在演讲中,围绕当前岛内青年的焦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牛肉",同时对当前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等问题提出明确主张。这篇演讲突出表达了马英九希望破解民进党攻势,重新争取选民认同,化解施政压力等方面的良苦用心,但能否达到目标,尚有许多难题待解。  相似文献   

3.
马英九一审被判无罪8月14日上午,台北地方法院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作出一审判决,主文只有醒目的五个字:"马英九无罪",理由是马英九无不法和谋利意图。这意味着马英九能否继续"参选"的危机暂时得到解除,司法也还给了马英九一个他迫切希望得到的清白。  相似文献   

4.
正3月13至19日,马英九率团赴中美洲"邦交国"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访问,往返过境美国休斯顿和洛杉矶。这是马英九任内第12次出访,第9次赴拉美地区"固邦",第18次过境美国本土,是其任内最后一次出访。马英九主要意图是借出访对内宣扬其"活路外交"政绩,巩固"邦交"友谊和修复对美关系。马英九此行虽然目的明确,但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5.
江平 《人大论坛》2014,(4):52-52
台湾学者陈长文先生送给我一本书,书名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写的是台湾政界法律人的现象。这本书的序是马英九先生写的,他在序中谈到他当年报考法律其父不同意,要他报考政治,三十多年谁也未说服谁,马英九的父亲认为儿子学了法律后“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相似文献   

6.
77岁的连战,还能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他去北京会见习近平、胡锦涛,还说了十六字箴言,结果与马英九隔空交上了火。"连马心结"于此暴露无遗。在台湾,不同政治人物因立场、见解不同而公开辩难,是寻常事件。在国民党内部,也  相似文献   

7.
不变与不辩     
《台声》2015,(4)
<正>最近岛内有两件政治大事和马英九密切相关,他都表现异常平静,又异常执着。一是陈水扁"保外就医",二是王金平党籍案上诉。这两件事,如今他都成为败方。陈水扁贪腐案,马英九本有权"特赦",但他坚不采用;王金平党籍案,党内撤告之声排山倒海,他仍坚持走完"司法程序"。结果是陈水扁的贪腐案"保外就医"了,王金平的党籍案也在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化解之下有了解套之方。他的对手都胜利了。这期间,马英九遭受党内外冷嘲热讽,媒体批判者多,申援者少,电视名嘴、网络乡民,把他骂得犹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活路外交"政策理念,台湾对外关系出现大变局,台湾对日关系也进入了新的转变与调整阶段.马英九当局提出并推动"台日特别伙伴关系"主张与行动,比较有效地处理了"联合号"海钓船被撞、斋藤"失言风波"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在波折中前行.未来台日关系将在平稳中行进,但政治关系难有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加强与台湾青年族群的沟通,获得青年一代的支持,国民党启用了一批青年才俊,其中李佳霏、殷玮身居上传下达的位置,活跃在台湾政坛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民党给外界"百年老店"的印象,扩大了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支持基础。"猫女"李佳霏李佳霏是马英九的嫡系学生,因形象与沟通能力出众而受到重用,成为台"总统府"史上首位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10.
政治     
《台声》2017,(6)
<正>马英九:"台独"不会成功保留统一选项是最佳方式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卸任后于3月1日到访纽约,忙碌拜会当地4大智库学者专家。岛内媒体3月2日引述发自美国当地报道指出,马英九表示,台湾"独立"不会成功。只要不分裂,保留统一作为潜在选项,"我认为这可能是台湾生存的最佳方式"。在谈到台湾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时,马英九指出,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他认为台湾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台湾政局仍然以蓝绿对抗为主要特征,从年初激烈喧闹的选举到年末沉闷僵持的对立,国民党还是国民党,民进党也还是民进党,几乎看不到败选后的民进党有改弦更张的迹象,也看不到国民党还有什么更高的招数来让台湾经济和社会振衰起弊。马英九在社会各界支持"九二共识"的声浪中胜选连任经过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2012年1月14日落下帷幕。马英九以51.6%的得票率胜出,超出蔡英文近80万票。在台"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依然固守了台湾民意机构的过半优  相似文献   

12.
8月28日,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满100天,在这段被称为“黄金百日”的时间里,马英九这位岛内的“媒体宠儿”备受争议,马英九当局寄望的“热带气旋”似乎尚未成形。“马上”的这百日间,台湾经济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6,(2)
正吴伯雄接掌国民党主席后,促成了"马王合",国民党内的矛盾得以缓解。紧接着就是国民党面临的一场大战——"立法委员"选举。吴伯雄亲自操盘,国民党大败民进党。国民党的胜利和民进党的失败,是许多人意料之中,但国民党所获胜利之大,民进党失败之惨,则是大大出乎人们所料,令人跌破眼镜。吴伯雄强势主导"立委"选举背水一战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名单11月7日公布之后,余波荡漾,原因无他,隶属马英九阵营辅选大将的前"卫生署长"詹启贤在最后关头遭党中央自名单中剔除,造成马英九的辅选阵营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龃  相似文献   

14.
马军 《两岸关系》2014,(5):17-19
<正>4月10日晚6点,在诸多民进党"立委"的层层保护下,在众多媒体记者和民众的群群簇拥下,林飞帆、陈为廷带着学生走出了占据24天之久的台"立法院"议场。在三个多小时的晚会之后,主持人宣布占领议场活动正式暂告一段落,学生不再"坚守"议场,而是"转守为攻,出关播种"。用学生的话说,纷纷扬扬将近一个月的"太阳花"运动就此划上"逗点"。这场活动给台湾政坛以及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变数,也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撕裂。民进党及一些反对马英九当局的政治势力和有关政治人物借此纷纷站队表示对马英九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对马英九和他统帅的国民党而言,处理亲民性、现代性与候选人形象的塑造和维持是关键。处理好就是以逸待劳,处理不好就是强弩之末。马英九在国民党主席的选举中获胜。他当选以后的国民党走势和他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的位置判断广为各界所关注。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对国民党治理是好是歹,对2008年国民党重返"执政地位"是吉是凶,对他自己的"总统"之路是以逸待劳还是强弩之末?笔者以为取决于以下几点。党内整合。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是国民党首次将直接对决式选举引入党内,因此造就了国民党良好的民主形象,但是选举的残酷性本身也造成了党内理想和利益的纷争。党产、反黑金、党内改革如何进行并不因马英九的当选而顺理成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民两党围绕"五都"选举、马英九当局施政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审等议题展开激烈较量,岛内政局在某种程度呈现"国守民攻"、"蓝消绿长"态势,但"国强民弱"、"蓝大绿小"格局并未改变。马英九当局施  相似文献   

17.
正蔡英文当选民进党主席后,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面对民进党"逢中必反"的恶名与政治标签。"逢中必反"是民进党多年来一贯的政治立场与做法,在苏贞昌出任党主席后变得更加严重。有民调显示,多数民众认同民进党"逢中必反",并成为民进党的新政治标签,这对民进党的发展尤其是蔡英文的"总统之路"是一个沉重包袱。原因在于,民进党的"逢中必反",就像马英九被贴上"无能"标签让马英  相似文献   

18.
日前,TVBS公布最新民调显示,"双英"获得的支持率大幅拉近,不仅马英九领先蔡英文仅剩1%,甚至在推估得票率后,蔡英文的支持率已首度领先马英九。该民调公布后,蓝营一片恐慌,绿营则以为"鸿鹄将至",喜上眉梢。民进党发言人陈其迈趁势声称,  相似文献   

19.
黄涛 《两岸关系》2014,(6):49-51
<正>3月以来,由于接连遭受部分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和反核四社会运动的冲击,国民党的好感度和马英九执政团队的威信受到重挫。经过反思,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决定大力推进党务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延揽郝龙斌、朱立伦、胡志强担任国民党副主席。从目前台湾各界的反应看,此次党务改革有利于国民党世代交替,扩大决策圈,因而获得了国民党内和台湾舆论的普遍肯定。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台湾政局在"闹而有序"中度过。一年来,马英九当局由于内部改革措施出台草率,行政立法系统沟通不足,"闷经济"状况无法改观,导致施政始终无法摆脱困境。从台湾两大主要政治势力看,马英九虽顺利连任国民党主席,稳住党内权力地位,但因"关说案"爆发激化与王金平矛盾,给国民党内部团结蒙上阴影。民进党抓住国民党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