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变译能力带进高校翻译课堂,是当代社会发展对翻译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传统翻译教学的重要补充.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教会学生如何"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翻译目的、目的语读者特征选择恰当的变译方式,并在一定变译原则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传达原作的内容,是翻译教学中变译能力培养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魏家海 《理论月刊》2007,(2):142-144
间性协作大致包涵主体间性、文化间性和文本间性之间的协作。间性理论进入变译理论研究的视域,将丰富翻译研究的方法。文学变译需要综合顾及译者、原作者、原文、译文、译文读者、语境和超译文等因素,变译在“间性”实现,变通的结果是变译,译者的意图或加在译者身上的意图通过文学间性的运作,生产了各类变译文本。  相似文献   

3.
冯正斌 《前沿》2010,(10):136-138,155
本文借助"目的论"及接受理论,通过对变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目标语读者及译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系统论述,得出译者主体性在变译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为此,译者在变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及读者的接受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采用灵活的变通手段和变译方法,在译前与读者达成共识,译后与读者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4.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广告语是集经济、文化、宣传、美学为一体的艺术性语言。广告语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文体翻译,从审美心理认知角度,广告语的翻译应着重选用仿拟、夸张、元翻译等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美学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不寻常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扩散的一种方式。通过译作,把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是翻译的目的,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本文着重例举彝文、汉文、英文三个不同文化群体中有关一些反映颜色、称谓、成语、典故等事物的不同表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所构成的困难,意在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操作,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门调解文化冲突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不 可译 现象 在 翻译 界一 直 是一 个值 得 争议 的问 题 ,在 我国 翻译 教 学 中 往往 忽 视 了 不可 译 现 象 的存 在 。本文 试 图从 翻译 理 论和 实践 的 角度 ,通 过对“ 不可 译 ”现象 的分 析 来引 发对 翻 译教 学的 思 考。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使得可译性限度和不可译性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打破传统的以语言学理论来解决语言学问题的思路,借鉴系统论和控制论领域中的灰色系统理论,论证以该理论为依托来处理不可译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近十年中国文化外译的研究文献,发现当今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一是研究内容重"译"而轻"介";二是研究理论狭隘,多局限于译学理论本身;三是研究链条缺失,只关注了翻译的维度,而忽视了传播的维度。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过程实质上包含有翻译过程和传播过程两个环节,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寻求一个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对外译介全过程,涵盖文化译介活动所涉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融合翻译学与传播学理论,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的研究模式。因此,文章在译学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了传播学视角,采取对比、选择、整合与构建等步骤,试图构建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翻译传播学模式,以期为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翻译单位是翻译所运用的基本单元,从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哲学等角度,不同的学者对翻译单位作了不同的解释。翻译单位是语言符号间的层次关系,这一观点符合翻译单位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语翻译的最大等值。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4,(7):92-93
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徐莎 《思想战线》2012,38(3):135-136
一个文本在自身发展成熟后,就会开始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旅行。当它打破时空界限来到陌生国度,就会面对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结果。文本旅行通常会遭遇三种后果:一是水土不服,惨遭遗弃;一是被东道国同化,失去自我本色;再者就是有机的融入东道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志诗学与民族志实践,对少数民族典籍外译具有重要的启示。少数民族典籍外译最具操作性的途径是由懂汉语和外语的译者与既懂汉语又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合作,以汉语为中介语进行翻译,并把充实的民族志背景信息融入其中。民族志诗学提倡的"可表演性",使译本保留原文本的"活态"特征,对少数民族典籍外译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英译中形象的理解及其审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卫  郭慧 《理论月刊》2005,(7):123-125
文学艺术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更是用形象诉于灵魂。翻译古诗词时,译者要仔细分析诗人塑造形象的方法,并发挥形象化思维,忠实地再现原作中千姿百态的美妙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8,(12):77-77
恒春成为台湾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与一部台湾本土电影《海角七号》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周彩玉 《传承》2012,(6):64-65
红色旅游是了解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红色旅游公示语译文也就具有对外传递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信息功能。从红色旅游的特点来看,其公示语英译不仅要注重文本论的运用,更要注重采用目的论,遵守相应的具体原则和功能要求,辅之相应的翻译策略,方能有效释放红色旅游公示语译文的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想"与"因"结合的诗学观,不仅为诗歌创作、鉴赏和文学批评提供借鉴,而且也可作为汉诗英译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宇文所安英译王维诗的"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画境中的动态性、静态性和光线色彩的和谐性在翻译中的摹写和润饰作用,分析了禅宗审美意境翻译中的"无我之境"、情景交织中的意境翻译的动感、声情意象翻译的乐感,总结了典故翻译的文化交互性,指出了宇文所安的翻译艺术的再现性重于表现性。  相似文献   

19.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学说,它本身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广告中的商标翻译应力求表达准确,达意。本文指出,商标翻译的准确性不在于是一种一一对应的词意、句意的转换,而是在于把握其不同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要反映出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传播、推介安徽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搜集当前徽文化旅游资源英译文本,分析当前徽文化旅游外宣文本的英译现状,并从加注、释义和省译等方面提出翻译方法,从而提高徽文化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质量,推动徽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