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动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动机新探栗克元犯罪活动是由犯罪动机所驱使的。在犯罪主体不良心理因素中,犯罪动机是诸心理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它直接作用了犯罪行为。其他犯罪心理因素,譬如犯罪认知、犯罪情感、犯罪意志等,一般是通过犯罪动机的影响,面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间接作用。因此,犯罪...  相似文献   

2.
宋建成 《证据科学》2007,14(2):I0027-I0029
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实践中,往往要判断被鉴定人行为的犯罪动机,然后结合其他方面来综合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责任能力是否完整。这是此项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对此,笔者选择了有关犯罪动机众多内容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实践中,往往要判断被鉴定人行为的犯罪动机,然后结合其他方面来综合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责任能力是否完整。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学中,由于法律制度不同,对犯罪动机的认识也存在差异。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动机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其研究成果对刑法学、犯罪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分析不同学科对犯罪动机的认识、解读犯罪动机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犯罪动机的理论模式,并着重对模式中的三个要素(内在起因,外在诱因,自我调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战士需要和人格缺陷两个方面分析了战士犯罪动机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战士存在需要是客观事实,是战士行为的一般动因,与战士犯罪动机相关的需要层面是战士需要的变异以及与此相连的战士需要供求失衡和失范。战士的人格缺陷是战士产生犯罪动机的决定因素,战士的人格缺陷初步形成于入伍之前,发展于入伍之后。它主要由价值取向系统缺陷和犯罪抑制系统缺陷组成。需要始发犯罪动机,人格缺陷选择,强化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6.
需要、动机和目的在行为结构中的作用需要是否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推动他进行有意志的行动的唯一根源呢?专门书刊不止一次地试图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认为,需要是基本的、首要的推动力量;义务、社会要求等等,通常是间接地,即通过个人的需要而起推动作用。例如,个人由于受到在集体与社会面前所承担的义务的推动而行动时,他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7.
犯罪动机是一种犯罪心理现象,是刑法学、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揭示犯罪动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有必要对它进行心理学的分析。一、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概括,提出一个准确概念,虽有必要,但较困难。在这里,我们只  相似文献   

8.
犯罪动机的情绪性是犯罪人在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中情绪、情感因素的特征,是犯罪动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犯罪动机情绪性的探讨包括情绪性因素、机制与成分三个方面。其消极或积极的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因素,通过意识或潜意识机制体现于追求快乐与避免痛苦的犯罪动机成分之中。其中追求快乐的犯罪动机表现为犯罪行为人性快乐动机、归属动机、自尊动机、自我价值动机与犯罪美感动机;而避免痛苦的犯罪动机表现为犯罪行为人对抗生存危机感、安全威胁感、焦虑感、愤怒感与抑郁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犯罪动机的生物性是犯罪人在犯罪动机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的特征,是犯罪动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犯罪动机生物性研究包括其先天性、生理性因素、机制与成分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探讨表现为犯罪人特异性神经介质、边缘系统、激素、气质、应激状态等生理因素对于犯罪动机的作用,它们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自动机制体现于生存、性本能、竞争、勇敢等本能性成分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 欲求、动机和目的在行为结构中的作用欲求是否是激发积极性、引起有意识的行为的唯一源泉,在专门的著作中曾不止一次地试图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我们的观点,欲求是基本的、主要的推动力;职责、社会要求等等,通常以间接的方式,即通过人的欲求而起着推动的作用。例如,一个人如果受集体、社会的职责驱使而行动,他所以这样行动,也是为了以社会积极性来满足自己的欲求。然而人的欲求本身,要是同为了满足该需求而实施的行为之间的心理现象没有因果联系,便不能  相似文献   

11.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很重要,但是,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显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问题涉及到心理学领域,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心理学意义,作一些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直接故意犯罪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说告诉我们:犯罪是一种意志行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人的人身社会危险性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统一。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动机的推动下去达到一定的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共存于直接故意犯罪活动这一特定的客观形式之中。因而,犯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犯罪的目的与犯罪动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分歧。如犯罪的目的与犯罪动机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能否转化,我国刑法中某些条文所规定的犯罪目的是否科学等等,  相似文献   

14.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犯罪主观方面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内容,对两者含义的不同理解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定罪量刑的正确与否。尽管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但从实际  相似文献   

15.
贪污贿赂犯罪动机,是构成贪污贿赂犯罪的主观方面的一个因素。研究抑制贪污贿赂犯罪动机的理论,对于预防、控制贪污贿赂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剖析影响贪污贿赂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阐明遏止贪污贿赂犯罪必须从抑制其犯罪动机的形成入手的观点;并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苏××的“思想动机是促成这门婚事,达到图个劳动力的目的,而真正意向不是教唆被告去奸淫其女儿。”因而认定同案犯苏××犯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不能以犯罪动机定罪。所谓犯罪动机,是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在司法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系列杀人犯罪,是一种最严重的暴力犯罪,此类案件一经发生便为媒体所广泛关注,也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心理恐慌。国外一些学者对系列杀人犯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学者对此类犯罪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有鉴于此,本文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对此类犯罪的犯罪动机进行初步地探讨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系列杀人犯罪研究及系列杀人案件的防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犯罪动机的一般理论;其次通过介绍国外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认为国外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我国刑事立法采用,最后,对犯罪动机立法化进行思考,分析了立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刑事司法特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清 《法学评论》2007,25(5):127-132
学界关于动机与目的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没有严格按照犯罪目的既有的概念来使用这一用语,同时,动机与目的的相对性也使两者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以现行立法为基础、以动机与目的之本质属性为根据,在"超过的主观要素"中划分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可行的。目的内容的客观性和动机内容的纯主观性是划分两种主观心理因素的根本标志。在学理上,目的犯可以分为肯定性目的犯与否定性目的犯,单一性目的犯和选择性目的犯,实质上的目的犯和形式上的目的犯。刑法应当取消形式上的目的犯的规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认识分歧和认定困惑。我国刑法指明的犯罪目的,多为犯罪目的,个别属于犯罪动机,也有一些并非属于超过的主观要素,其实是该罪的意志因素。其中,既有明示的规定,也有隐含的规定。金融诈骗犯罪、非法占有型财产犯罪以及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并非是超过的主观要素,实属各罪的意志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期待可能性"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界所热衷的一个话题——起因在于对域外刑法理论的研习借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未加恰当调适便植入中国刑法理论而致长时期"水土不服"的问题。考察期待可能性之机理实质,实为我国刑法通说理论中犯罪动机中一种反向类型。以犯罪动机的原理及功能,可以较为简捷清晰地解说期待可能性问题,且对司法运用亦具高度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