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20,(4)
从近代到十月革命,俄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中俄的交往以及中俄边境贸易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中俄密约》的签订、华俄道胜银行的成立、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得俄国的资本也随着铁路输入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对中俄交往的重要城市哈尔滨的发展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量的外国资本注入,不仅改变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而且也为中国东北的边境城市哈尔滨带来了生命活力。在交通运输、建筑行业、城市规划等方面尤为明显,直接把哈尔滨推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1923年1月,列宁在著名论文《论合作制》中提出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这个论断。这种“根本改变”,是列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经济、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版的某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中,在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的部分内容阐述上,明确提出:“大会根据列宁的指示,决定暂时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政权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战斗口号。”按照上述的这类提法,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收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同时,曾明确地提出了用另一个口号——“政权归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来代替。由于教学的需要,查阅了一下有关历史资料,觉得这个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说:“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做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列宁选集》第3卷第784页)但是,十月革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并取得胜利的。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却贬低了苏维埃政权并使官僚制度复活,严重地妨碍了劳动群众参加苏维埃国家机关的管理。同时,苏维埃国家机关除外交人民  相似文献   

5.
罗莎·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一书中,满怀激情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欢呼,高度评价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所采取的果敢行动。书中对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刻阐述,同时对当时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实行的一些严厉措施,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在苏维埃俄国决定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时候,俄共党内、苏维埃政权内部以及在工农群众中有不少人大惑不解。有的人说,“我们刚把本国的资本家赶走,现在又要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了”,这是在“出卖我们的俄罗斯母亲”,让工人“退回去受资本家的奴役”;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也有人担心,利用资本主义会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等等。列宁对这些反对意见非常认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写于1922年3月12日,发表在同月第三期《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上.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在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自卫军叛乱以后,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上进行颠覆活动,而且在思想意识方面大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力图迷惑和毒化工农群众.例如一些披着“哲学家”、“社会学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8.
中东路事件是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近年来,史学界又有所评论。发表于1989年第2期《理论探讨》的刘萍华同志《重评中东路事件》一文大胆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颇使人受启迪。但是,我感到有些问题的是非没有说清楚,就其结论而言,也并非恰到好处。现在,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陈拙见,以求对中东路事件做出公正评论。  相似文献   

9.
宋洪斌 《侨园》2011,(12):48-49
在中国近代史,东北一直是外国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沙皇俄国和日本始终觊觎中国东北,相继在东北充当了无耻的饕餮角色,而铁路就是他们罪恶的触角和吸血汲髓的管道."中东铁路"的由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夺取了黑龙江以北约六十三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约定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定,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强行割占了中国四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不仅如此,沙俄为进一步掠夺,又向清政府提出在中国东北修建"东清铁路"的要求.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于1896年6月答应了沙俄的无耻要求,把"东清铁路"及南部支线(令长滨线、长大线)的修筑权拱手让出.于是,沙俄在中国领土开始修筑"中国东清铁路",旨在控制远东,掠夺和侵略中国."中国东清铁路",史上简称"中东铁路".1903年7月,这条铁路的干线支线2489公里和南部支线944公里全线通车运营.  相似文献   

10.
曹勇 《侨园》2014,(2):80-81
颇煏传奇色彩的少帅张学良的机要秘书王香林,被誉为不是武者的将军,不是使者的谋臣,不是文人的主笔.他平息了张学良主政东北的杂音,调准了震惊中外的中俄中东路事件后《伯力协定》的基调,他是"保境安民"和"谏阻出师"的倡导者和追随者,他亦身怀正义,拒绝出任伪满县长之职.  相似文献   

11.
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中,列宁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对苏维埃政权的选举做了思考,在注重选举的人民民主性基础上,强调选举的阶级本质。列宁认为,苏维埃是新型的民主政权,需要代表制和选举制,在苏维埃政权中劳动群众能普遍地行使选举权。剥夺剥削者的选举权,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是俄国革命自然发展的结果。由于无产阶级思想的觉醒和组织纪律性,苏维埃代表选举中工农比例不同,使无产阶级在选举中比农民有实际的优越地位。人民的罢免权是真正的民主原则,苏维埃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在于人民的选举权和罢免权。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全国政权和经济建设。列宁当即指出:“我们应当同过去诀别,着手进行真正的经济建设,改造党的全部工作,使党能够领导苏维埃的经济建设,取得实际的成就。”(《列宁全集》第2版第40卷第37页)以列宁为  相似文献   

13.
中俄历来都有很深远的经济交往,其中在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贸易持续时间长、规模范围大,成为中俄经济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开始,在之后的两百年间,俄国逐渐垄断了中国内地的陆路贸易。恰克图在清代中俄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中转站。就对中俄边境恰克图贸易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按着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展了反对东北当局武装占驻中东路的斗争①,同时,也开展了反对东铁工维会(即中东铁路工业维持会)的斗争。关于“中东路事件”以及党在这个事件中的斗争总策略,史学界已有不少评述,但对中共满洲省委发动东铁工人反对东铁工维会这方面的历史评述得并不多,意见也不尽一致。本文试就满洲省委对中东铁路工业维持会的斗争策略问题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7)
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东进,图谋远东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1896年6月,中俄为了共同抵御日本的威胁,秘密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此条约使沙俄取得了沟通太平洋海滨的筑路权。中俄成立道胜银行来解决修筑中东铁路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华俄道胜银行名义上虽系中俄合营,然而事实上权利由俄人把持。道胜银行发行的纸卢布为什么叫"羌帖"?历来众说纷纭,最有可能的说法为"契丹卢布"一说。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0)
甲午战后,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势。中国沉沦,日本崛起,俄国加紧在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活动,日俄矛盾日益尖锐,英日在共同对俄的基础上互相接近。基于远东格局的这种变化,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期待"联俄制日"。1896年,中俄签订的"中俄密约"和《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是清政府实施"联俄"政策的结果。清政府本意是"联俄制日",结果竟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出兵占领东三省,中俄矛盾激化。中俄东三省交涉,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各种力量介入其中,受其影响清政府由"联俄"走向"疏俄"。  相似文献   

17.
中俄之间历经百余年的领土争端,坚冰已经打破今年是中俄“国家年”。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踏上了中俄边境的报道之旅。透明清晰的边界线中俄山水相连,两国之间拥有长达 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边界问题曾是困扰两国的痼疾。  相似文献   

18.
中东和平进程历时 10年 ,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其间既有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的喜悦 ,也有签署《怀伊协议》带来的实现和平进程的一缕阳光 ,更有中东和平“路线图”所带来的希望。但这一切伴随着频繁的恐怖活动 ,报复手段的升级 ,所有签署的和平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在爆炸声中烟消火灭。其根本原因在于 :以色列不愿执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能有效地制止恐怖活动 ;美国的调停、监督不力、有失公允 ,正是上述原因卡住了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在多灾多难的中东地区如何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人们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19.
卢森堡说1917年俄国国内有着进行革命的"深厚的根源",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专政的一次"世界历史性试验"。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政策问题上,她与列宁之间存在较大的思想分歧。她说苏维埃政权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当前的生活以及以后对农业进行改造制造了许多麻烦,并造成了农村一个力量强大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社会阶层;而列宁则认为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赢得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推进俄国"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崔贵海 《学理论》2011,(22):1-6
哈尔滨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是一个年青的城市,它的形成和发展走了一条与其他城市迥然不同的历史。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沙俄以联合制日为诱饵,诱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攫取了在东北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也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的特权。1898年6月,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