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光旦教授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四辑上发表《湘西北“土家”与古代巴人》(以下简称《湘西北》)一文之后,在土家族族源研究上,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影响至深且远。潘教授为土家族呕心沥血,写出了辉煌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特别是他因土家族问题错划为右派,受到拆磨,我们土家族人民应当怀念他,感激他。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潘教授提出的某些论点,确有一些偏颇和不当之处,本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  相似文献   

2.
贵州土家族分布区域变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两代土家族在贵州省曾有广大的分布区域,清初以降,分布在黎平、锦屏、平塘县通州一带和黔中地区的世居土家族相继消失。本文延引《百苗图》等贵州地方史志有关记载,对贵州土家族的历史称谓及分布区域变迁情况进行初步考证,借以反映土家族分布区及贵州民族分布区在近两百年来变迁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三湘多奇才,这是世人皆知的。但在我熟悉的人中,被称为“奇人奇才”又写出“奇书”的,好象只有“荆蛮族”的著名学者林河先生。“荆蛮族”不见经传,是本民族的“自称”。林河先生认为现在的好多“族称”都是“他称”,不能反映民族实际,所以他采用了民族“自称”。可见这一称呼的来由已久。 在周建忠教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一书中,有一篇《林河论》专章,论说林河先生的研究成就。文章的开头,周教授就饶有兴趣地点出林河“号称‘奇人奇才’”,在文章的结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识别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1956年8月,费孝通与林耀华两位先生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一文,将“关于少数民族族别问题的研究”列为当时民族学研...  相似文献   

5.
富有土家族所特有的民族心理素质、民族精神、民族特点、民族风格和饱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传统歌舞《打闹歌舞》重又搬上了历史舞台,这是黔东北土家族人民的一大喜事。1983年,在北京举行的乌兰牧旗式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沿河土家族的《打闹歌舞》,作为黔东北和贵州省的代表节目参加了演出,受到首都各族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1984年,贵州省电视台将这一节目录相上映,又一次受到各族观众和文艺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接着,铜仁地区举办《梵净山之夏》音乐晚会和全国举办的职工《建设者之歌》音乐晚会在贵阳举行时,又被特邀前往作表演。各族观众和文艺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富有土家族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的好节目,是一簇含苞待放的山花。 黔东北土家族的《打闹歌舞》的来历怎样?为什么刚搬上文艺舞台,就受到各族观众和  相似文献   

6.
当年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有口皆碑。对当时北大的学术环境,稍做具体了解之后,让人感叹不已。当时的北大,学术巨子众多,其中包括信奉马克思主义者。学者群分新旧两派,还各办有刊物——《新潮》和《国故》。学者们授课各讲各的。课堂中可以批驳对方,但又一校共处。曾见一篇回忆文章有这样的记述:“有这么几天,看见校园内人们匆匆来去,在几个教室门前窗口,都挤满了人群。上前打听,方知一个教室是胡适在讲学,而另一个教室,则是梁漱溟先生的讲坛。好奇心的驱使,我也挤入人群,听先生讲道,中心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4%,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同时,也是一方民族文化的厚土:优秀民歌《龙船调》唱响世界,“摆手舞”豪迈粗犷,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精美绝伦,土家吊脚楼堪称中国南方干拦式建筑经典,“恩施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公案纷纷扰扰 ,多不胜数。汪精卫为孙中山起草的《总理遗嘱》是否有违背中山先生本意之处 ,就是其中一件。美藉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在谈中山先生的《民权初步》时 ,则毫不含糊地认为 ,《总理遗嘱》“漏列”《民权初步》 ,就是由于汪氏认为这种“小道”不能与《总理遗嘱》的经典并列所致。其实 ,视《民权初步》为“小道”者 ,又岂止汪精卫一人 ?不仅解放前大有人在 ,就是建国后也不乏其人。国内学界至20世纪90年代末承认 ,“《民权初步 (社会建设 )》是一个被疏忽的研究对象 ,多年来研究者涉及甚少”。那么 ,《民权初步》真如汪精卫…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公案纷纷扰扰,多不胜数。汪精卫为孙中山起草的《总理遗嘱》是否有违背中山先生本意之处,就是其中一件。美藉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在谈中山先生的《民权初步》时,则毫不含糊地认为,《总理遗嘱》“漏列”《民权初步》,就是由于汪氏认为这种“小道”不能与《总理遗嘱》的经典并列所致。其实,视《民权初步》为“小道”者,又  相似文献   

10.
陈国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43年生于四川巴县。196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80年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曾任研究室主任,现任副所长分管科研、对外学术交流。任《贵州省志·民族志》副主编,贵州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西南民族学会、贵州土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1980年以来,从事土家族、水族、民族理论研究,1986年至今,参与组织领导一年一期的贵州民族调查(即‘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工作。发表有《水族》、《土家族》、《贵州土家族历史风俗文化概要》等100余万字的著作、论文,编辑出…  相似文献   

11.
滇云之花     
有一首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那么,反映当今民族生存状态和以指导民族工作为己任的《民族工作》,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了。我是一位民族学研究者,从《民族工作》创刊之日起就是她的忠实读者。20年来,目睹了这个花圃是怎样繁荣起来的。开初,《民族工作》仅是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工作通讯性质的出版物,读者面不广。这些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民族工作》日新又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更深入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更强了;同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报道了边疆和民族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变化,吸引更多的读者了…  相似文献   

12.
《中兴图传》(以下简称《图传》)是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898年)绘制的一幅长卷画,主要描绘“梵僧化斋”、“奇王祥瑞”等南诏建国初的一些佛教传说故事。原《图传》分作两个长卷:一卷是图画,纸本彩绘,长十九尺一寸五分;高一尺四分。此画卷前面有清朝张照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所书的长记,叙述南诏的历史和他对本《图传》的看法。画卷后有“嘉庆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其本意一说是“本地人”的意思,一说“毕兹卡”是古代“伏羲”、“鼻息”(古羌戎的一支)的转音。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别称,殷周时称为“巴人”、“彭人”,春秋战国时称为“板盾蛮”,秦汉时期称为“武陵蛮”,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文化是土家人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 ,土家族文化的保护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又出现了难得的机遇。做好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有为”与“无为”、共性与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家族文化保护和开发五对关系 ,才能完成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5.
编完《竹枝图》,长长舒了一门气。《百喻图》、《唐诗图》、《世相图》、《竹枝图》,同丁聪先生二十多年的合作,即所谓“陈文丁画”尽在于斯了。我成长的时代,是一个赞歌盈耳的时代。起初是大家倾心竭力地唱,许多人(包括我)是发自内心地唱,以为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全  相似文献   

16.
1997年,27岁的天津青年张某通过表哥认识了美籍华人陈先生,当时陈任美华中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陈给他看了自己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的照片。张顿时眼前一亮,他借机向陈借用“意向书”和合影照片,得到陈的同意。张首先仿制了一份真假难辨的“意向书”。然后,他拿着那张“陈与克林顿”的合影照片到天津市一家大型商场的电脑绘图专柜制作了另一张“合影照片”,只不过站在总统旁边的陈先生换成了张本人。 一切办妥之后,张通过杨的父亲认识了天津一汽贸经销有限公司的杨,杨看了张的“意向书”和照片后,立刻相信了他,—人达成共…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逝世一个月以后,《中流》半月刊,《作家》月刊,《译文》月刊,全出版了。这三个刊物不独是鲁迅先生生前所支持的,而且在本期全刊有鲁迅先生逝世时的各种照片和纪念文章。我把这三份刊物带到了万国公墓鲁迅先生坟前当场焚化了。尽管我这种感情是浅薄的‘、幼稚的,甚而至于“迷信”的,……但由于自己被当时悲痛的心情所激荡,竟是“明知故犯”地这样做了。在今天看起来,我认为也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g想不到当时竟被张春桥一伙中的什么人看见了,作为“材料”,接着就在他们所办的小报上刊载了一篇文…  相似文献   

18.
彭继宽 《湖湘论坛》2002,15(6):71-72
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民族的“根”,是土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民族歧视、民族同化和人为地破坏,土家族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新中国建立前,历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土家族不被承认,它的许多传统文化习俗迅速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获得了新生,文化上也获得了平等,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土家族传统文化又遭受了几次冲击。改革开放后,土家族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全面继承弘扬,如土家锦、摆手舞、打溜子等项目,就得到…  相似文献   

19.
车辐现年八十有五,还活着,而且活得很自在,很自得。又活得从子夜到昧旦时分还在笔耕,历经沧桑,还未“盖棺”,却有不少人为文对他“论定”。如陈道谟先生的《老友车辐散记》,刘传辉先生的《一杯黄土缕缕情深》,陈隈先生的《美食家车幅》,王大壮先生的《记“老顽童”车辐先生》,香港《广角镜》刘木子写地还赠地一个外号“开心果”等等。这些文章中还同时表述了世人(多为大名人)对车辐的封号,观照抄一段如下:“解放前,有人说地是‘成都通’吴祖光向陈若监介绍地时说‘地是成都的土地爷。’小说家何法赠地一个封号‘监斋菩萨’,…  相似文献   

20.
位于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的武陵山区,既是一个贫困山区,又是一个以土家、苗、汉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武陵山区中,四川境内9个县就有5个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族、苗族人口共计131.1万,占5个自治县人口总数的58.8%。其中土家族97.1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4.6%。武陵山区的开发治理必将进一步改善民族生态环境,实现民族共同繁荣。而在开发治理武陵山区中,人口如此众多的土家族无疑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这种辩证关系导致武陵山区的开发与治理,既需要探索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自然规律,又需要探索土家等民族的人文社会规律。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归根到底都得要人(社会生活中的人)去做。为了有助于充分发挥和合理运用人的因素,本文仅就土家族社会的特征与武陵山区的开发治理、脱贫致富的问题,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