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回顾这一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在围绕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思考和布局,由此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为总体布局、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的科学统一.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框架",时间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空间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战图",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鲜明特征.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坚持并不断地将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过去一个世纪里拉美学者所捍卫的两种哲学模式,即"现代化模式"和"真实性模式"。"现代化模式"可以追溯至18世纪,但是直到1875年之后,随着实证主义的出现,拉美哲学才兴起了一系列我们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的运动。"真实性模式"是对现代化模式的应对,同时也是1830年以来发轫于拉美所有国家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的哲学表现,其主要目的是重新确认什么才是民族的或拉美的。作者认为,今天的拉美哲学必须搁置这两种模式,在与其他哲学进行比较和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模式,使上述两种模式中的诸多元素得以再生。  相似文献   

3.
分化的村庄     
《南风窗》2014,(2)
<正>农业现代化是本届政府施政纲要中"新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如何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政策的成败。但中国农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合理的未来中国农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是当前各界争议颇大,讨论并不充分的问题。这组文章,是希望通过回归中国农村现实的方式,给这一讨论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的相互促进,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法治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民粹主义既指称俄罗斯19世纪激进社会主义运动,也用以描述当代政治现象,这一现象既是表达民意的形式,也是执政当局或体制内外反对派的政治工具。俄罗斯民粹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所引发冲突的反应,它声张人民立场,把现代化进程中的"受损"归结于资本主义,用区分"自己人"和"他人"的简单逻辑解释复杂问题,依靠人民力量达到政治目的。俄罗斯民粹主义的这些共性源于俄罗斯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摇摆性、矛盾性,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鼓励追求正义,但现代化和全球化又使俄罗斯的民族独特性受到冲击,非理性、矛盾性和宗教性的俄罗斯文化鼓励了民粹主义。俄罗斯社会结构变化、知识分子与人民的互动趋于紧密,以及自由主义的巨大影响,使当代俄罗斯民粹主义呈现出新特点,即民粹主义的主体从知识分子变成中产阶级,重视利益政治,淡化道德理想政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与追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这一奋斗与追求在不同时期的反映。民族独立与解放基础上的工业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然而却存在不同的道路选择;在中国曾经有过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三种不同的道路,经过激烈的斗争与博弈,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又经历了从"苏联道路"到"中国道路"的艰难转变,从而终于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叫"劳动者"。他们是最活跃、最富创造性的生产力要素,是他们以勤劳双手、自强奋斗,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辛勤耕耘;是他们推动历史前进、创造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传统社会对劳动者辛劳耕作情景的刻画……"偌大空地,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烟尘……"这是当今现代化施工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路径有许多,但其中的黄金法则只有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简称"三者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胜法宝。作为黄金法则的"三者有机统一",当然不只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更重要的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只有将三者统一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才称得上把握了"三者有机统一"的真谛,从而也才称得上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0.
刘擎 《南风窗》2012,(2):103-103
美国学者门德斯(Richard Madsen)曾经指出,美国人常常将自己社会的恐惧与希望投射于美中关系。类似的投射效应也发生在中国。长久以来,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深刻地依赖于我们对美国的想象,这是历史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政治属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政治职能是党的首要职能,这就决定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价值要素不同、功能呈现各异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机制.广义上,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建设涉及党的自身政治建设——"基础性政治"、政党政治建设——"功能性政治"以及现代化国家建设——"目的性政治"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基本方面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指向,也是其价值内涵的实践形态.三者之间的价值融通与协同推进,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党的自身政治建设为价值牵引、以政党政治建设为价值保障、以促进现代国家成长为价值归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价值内涵与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2.
来信     
《南风窗》2012,(5):12
知识分子、官方以及市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孔夫子这个"幽灵"。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共谋,只会轻忽了虽有曲折却不绝如缕、从未断裂过的儒学谱系。更进而论之,有堕入后现代虚无论的危险。孔夫子"幽灵"的当代复活,毋宁说是在提供中国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在中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明 《南风窗》2012,(5):12-12
知识分子、官方以及市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孔夫子这个"幽灵"。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共谋,只会轻忽了虽有曲折却不绝如缕、从未断裂过的儒学谱系。更进而论之,有堕入后现代虚无论的危险。孔夫子"幽灵"的当代复活,毋宁说是在提供中国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在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概念,并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进一步发展.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点出发,可以正确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遏到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的特殊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冷静分析,可以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2,(2):60-63
似乎是一夜之间,"发展"成为这个县域社会最为蚀骨的渴望。8年时间,它近乎浓缩了中国100多年的漫长历程,并把自己纳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治社会经济结构嬗变的既定轨道。中国西部。贵州、重庆、湖南交界处,一个叫"松桃"的县城。沈从文所描述的"边城"上游几十公里。在"改革开放"这一汹涌的现代化浪潮已经让中国天翻地覆的时候,直到2004年,这个县的县域社会都还笼罩在古老神秘的民族风情和现代化前夜的紊乱之中。作为曾被媒体称为"全国两大黑枪基地"之一(另一是青海化隆),"松桃"这个名字让媒体、警察、枪贩印象深刻。其治安的恶劣远近闻名。而公安  相似文献   

16.
王树亮 《国际展望》2012,(3):119-129,142
二战后中东多数国家虽骤然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制度架构,然而长期以来却是"真传统、假现代",并且政治危机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传统生产方式导致的部族社会结构依然深厚,部族政治及传统臣民型政治文化致使现代政治制度"有形无实";二是"外渗型"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导致各领域现代化进程的失序、失衡、失范。因此,基于现代化的理论,解析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是认识中东政局的一个历史逻辑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了出来。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在上述总目标下,决议强调改革"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被视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1],而"治理"这个词语在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和追赶西方现代化过程近两百年的当代中国也被赋予了既有传承又有拓展的新内涵。与在西方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兴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因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21)
正农民遇上了金融,被最具前端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所接纳。此时的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袭"小农,而是经过现代知识和生产方式改造的"新农民"。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现代化的掉队者"的代名词。这在因果关系上很好理解。直观层面上,现代化表现为"去三农化",即产业结构上的工业化,地理空间上的城市化,社会身份上的市民化。于是,共和国初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变异为一种"中心—边缘"结构,作为边缘的农村服从于作为中心的城市,被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