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重心和难点皆在基层。在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的转型中,"技术治理"已成为推动城市基层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层实践逻辑。避险与避责是"技术治理"的基本动机和理性选择,化约主义逻辑是"技术治理"的行动哲学,追求工具理性是其主要价值取向。"技术治理"在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其运作逻辑存在众多局限,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当前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转型须坚持以人为本,平衡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塑造基层社会的主体性和公共性,由碎片化、科层化的"技术治理"走向整体性、社会化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在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构成、运行和发展向度等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范畴不仅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自身。在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即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心理、思想关系。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方面,他指出有机体的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等级序列"和"因果关系";社会意识自身有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机体还具有"整体性",许多"环节"共同作用推动有机体运行。在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向度方面,他认为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自选择性都起着作用。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有机体演进过程的认识存有明显的缺陷,最终陷入了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石勇  赵义 《南风窗》2012,(14):38-39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又有语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家权力和社会的关系、基层官员和民众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结构是否稳定的晴雨表。原因似乎很简单:上层和中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制度、法规一样,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是抽象的,而基层权力,则直接和社会、民众打交道,它如何对待后者,具体地、现实地决定着后者对整个国家权力的反应。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王朝,不断地重复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老套故事。而基层权力的失控,官吏对民众的侵害,总是它的一个制度性后果,一个引燃社会炸药的因素。它像噩梦一样纠缠着每一个王朝。  相似文献   

4.
李向平 《南风窗》2013,(17):88-91
"文革"建构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及其迷信;而当代官场的迷信方式依旧没有出离这种现代迷信,只是时代变迁,把这种现代迷信转换成了对官场权力的崇拜与迷信。本来就很不平静的中国社会,近日又闹出了一则举国皆晓的大故事。这一故事,类似于多年以前的"气功热"、也与几年前"李一现象"异曲同工。但是有一点却很不一样,这个大仙王林是与前不久被法院判处死缓的刘志军暗通款曲。王大仙曾经给刘志军说,"你不  相似文献   

5.
两种维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吾辈 《南风窗》2012,(2):40-41
通过正常的渠道不断释放社会压力,就不会形成矛盾的积压与叠加,一个单纯的经济纠纷或者基层矛盾就不会演化为集体泄愤的非直接利益冲突。2011年年底,发生在广东的两条并非大事件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一条是官方消息:广东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不再需要挂靠主管单位这个"婆婆"。另外一条是民间消息:广东有地方农民工上街"散步"讨薪,打出"还我血汗钱"、"我要吃饭"等横幅,沿途警车开路护航,疏导交通,维持秩序。这两条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消息,却都获得了网民的普遍好评,一改网络"沾官必骂"、"逢警必反"的定律。  相似文献   

6.
李金鹏 《法制博览》2024,(10):154-156
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基层社会治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指通过依法管理、依法治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这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必须直面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所遇到的难题。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以期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邓聿文 《工会博览》2013,(23):15-15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仇和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异类".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履职昆明还未到两月,已经在昆明官场刮起了一股新政风暴.他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欢迎,对会议上打瞌睡干部的训斥,特别是规定全市领导和各部门官员的电话向老百姓公布,等等,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2,(14):44-46
当一个社会,就其运转来说具有"现代性"的特征时,也要求在政治结构上进行"现代化",以便与社会结构配套。如果不调整彼此的关系,便不可能消除它们的"结构性冲突",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权力失控。近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某些地方政府、基层官员侵害民众的事件,如果是在5年前、10年前、20年前、100年前、1000年前发生,政治社会风险或后果大不一样。县(县级市)、乡(镇)权力直接伸向"社会",因此其失控程度一直是衡量中国政治社会结构风险的一个抽象指标。在它背后有一个预设:失控程度有多大,政治认同的"民心资源"就流失多少,统治—治理的风险也就有多大。然而,在今天,中国社会早已是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南风窗》2012,(9):93-94
当一个官员没有信仰和理想、完全受利益驱动时,利益、科层化、生存逻辑,共同组合成官场强大的游戏规则,将导致这种官员的"非人格化":要在官场混下去,一个人必须隐藏真实的自己,压抑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来,官场就成为一个"致病情境",就是说,会让人产生某些病态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官场秘经     
“新官场秘经”,乃是一部书的名称。知道有这么一部书存在,完全属于偶然。 那天在办公室清理废纸,忽然见到了“重点推荐《新官场秘经》”的征订材料。书名一看,我就犯起迷糊来。“新官场秘经”。是新的“官场秘经”呢,还是“新官场”的秘经呢。这些东西,语言上固然不无“时代特色”,但其内容又何“新”可言呢?难道“新官场”的秘经与“旧官场”的秘经,竟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吗?据编者说,这些东西是“官官在用、时时在用、事事在用,用了几千年但做而不说,秘而不宣的官场圣经”。  相似文献   

11.
张墨宁 《南风窗》2012,(14):50-51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应该朝着社会管理的民主化、自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推进,只有符合这四个方向的社会管理创新才值得鼓励和肯定。01基层权力行使中的"失控"现象说明,直接面对民众的基层权力该是重新定位的时候了。在新的社会格局下,如何建立良性的干群关系、引入上级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及调适权力本身的内部结构,《南风窗》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中央编译局的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他认为,上级政府对于基层政府的人事权和财权等监督手段已经很大程度异化,基层存在比较严重的"民主赤字",这是权力失控的核心根源。从长远来讲,这要靠民主和法治来解决,从任命制走向选举制,让老百姓掌握问责的权力,以民主促民生。  相似文献   

12.
吕德文 《南风窗》2012,(14):40-43
灰色利益链条的存在,表明近些年来一些基层权力的基础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部分基层官员不再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正式权力以及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而是依靠非正式权力及少数"地方豪强"的辅助。灰色利益链基层的国家权力不断地和"社会"产生冲突,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而它的发生逻辑,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变化越来越快。社会结构及其中的利益格局的变化是这样,基层的国家权力运作也如此。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4,(1)
<正>过去一年,在中央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为了躲避民间的监督及上级的问责,基层官场中,过于保守的心态又卷土重来,"不求进取,但求不出事、不犯错"的思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4.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11,(19):40-41
晚清小说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之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由三十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官场小人物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3,(15):42-43
万物皆流。社会从来就不会一直呆在它曾经呆过的地方。在向"未来"的演化中,或者在表层,或者在社会结构的内部,隐藏着一些神秘的符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我们仍能够模糊地感觉到,现在的中国社会,和去年,和过去几年,在氛围、心态上已经有了一些不同。这个不同,就是社会变狠的趋势,正在被加剧。  相似文献   

16.
石勇 《南风窗》2012,(26):62-63
一个理性缺乏的社会根源于人们并没有多少机会,作为权利主体参与实际的政治-社会进程,从中找到尊严。对于中国社会来说,2012年就像英国人类学家特纳一本书的书名那样,是一种"象征之林"。在时间的轨迹上,这一年是这样走过来的:以年初的"城镇化率"达51.27%象征着社会结构翻开历史性的一页开始,以年末十八大后人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17.
陈统奎 《南风窗》2010,(5):49-51
在民主化的脚步逐渐稳定的台湾,"生活消费合作社"作为一家社会企业,肩负着如何带领社会孕育"消费改变社会"的正向力量的使命。其运行10年来,一路吵吵嚷嚷,问题不在不实行民主,而是民主远未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1)
正昨天还在闹市的商场闲逛,今天就已在深山老林或不知名的小镇街头穿行—这是部分记者的生活常态。而我是其中的一分子。和刚入行时不一样的是,最近两年,当别人看到我"这把年纪"还在外面跑新闻的时候,眼光就有点不一样了。比如,炎热天气里,当我背着沉重的双肩包,满头大汗闯入一间间几近冰冷的领导空调办公室时,一些领导会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说了句,"记者挺不容易的。"这话曾令我宽慰,我为自己的努力而洋洋得意。但慢慢地,我听出话外音—"这么大年纪了,你还在外头东奔西跑?"社会的偏见,总是这样:他们批判官场的臃肿,批评"领导多过兵",但对一  相似文献   

19.
当“富二代”犯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媒体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内涵是什么?就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反映了公众对社会分配、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满;其二是反映了公众对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不满。当然也在深层次上反应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均贫富文化思想。我有三个想法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20.
石勇 《南风窗》2014,(18):30-35
社会变动不居,像时间一样,有时候,十几年,几十年,在变动中只是一瞬。我们常常像一觉醒来那样,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 变化的背后是陌生。也许还隐藏着更大的陌生。而这样的陌生,将把我们拖入难以预知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