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光磊 《南风窗》2011,(24):10-10
在今天的大陆中国谈论民国史已经不再新鲜。当年出版家预言历史热(拙著《非常道》很荣幸被列入)带来的价值系统重建的工作,今天看来并无多大成效。历史轮廓、人生社会正义等等少有浮现,我们收获的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论断。赞美者竭力美化民国,如称道民国风范;讴歌者把民国当作一个美好的时代;反对者百般否定民国,如说立宪党人跟革命党人合力  相似文献   

2.
韩戍 《南风窗》2013,(1):96-96
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民国大学成为学者和作家们热烈追捧的对象。这些论述的集中点莫不是:民国大学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民国时期可谓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时代。其言外之意是与今天的情况相对比,借历史的"辉煌"以突出当下的不足之处。然而,若忽视民国大学的地域差异,罔顾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学文化,笼统谈民国大学,必将是一种模糊的论述,其溢美也必将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主观想象,对历史的复杂面相构成  相似文献   

3.
唐小兵 《南风窗》2008,(9):86-89
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众,面对威权主义的政治文化,和全面兴起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文化,由是,他们在阅读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时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拉斯基是英国工党重要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也是多元主义的阐释者、费边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他的学说在民国思想界尤其是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深入研究拉斯基的学说与全面分析民国思想界的学人,有助于正确把握两者关系,理清民国时期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潮的演变,从而深化对近现代中国思想和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战史沙龙论坛主要谈论1911年至1953年,以中国(含周边相关地区)的军事历史问题。尤以民国战史,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重点内容。这段堪称中国最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辉煌历史,虽然距离今天并不久远,但由于种种原因,迷雾重重,战史沙龙论坛正是出于  相似文献   

6.
谢泳 《南风窗》2007,(21):96-96
徐百柯最近出了一本书:《民国那些人》。虽然不是专业的研究,但他对民国历史的把握和理解,却与当下专业史学界对民国历史的判断基本相同,不过因为他是为报纸写专栏,文章本身更有可读性,更好看,更有趣味。  相似文献   

7.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09,(20):74-75
今天读民国时某老中医的回忆录。回忆录里说,民国十六年,这位老中医在上海南城购房置地,瞧中一幢两层小楼,卖主喊价两万五,他觉得合适,自掏五千,从朋友那儿借足一万,签了房契之后,又拿着房契到钱庄办理抵押贷款,贷了五千元,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和汪精卫同是民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二者都是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一个是统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少帅;一个是“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的民主革命者。在其后的发展中,一个被铭刻于历史的纪念碑上,赢得亿万民众的尊敬;一个则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遭到世人的唾骂。  相似文献   

9.
彭强 《南风窗》2010,(7):96-96
真实的历史一定是延续的历史,割裂的历史一定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就如我们把新中国和旧中国全然割裂,结果胡适之、钱穆这样的文化人就从我们的历史中消失了,以致近年我们还在补课。对西方历史的认识也一样,今天大多数人说起中世纪都是"黑暗的",的确,天主教的政教合一、高度人身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书房     
《南风窗》2011,(3)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历多年的意识形态强化和政治话语涂抹,辛亥革命前后,从晚清到民国初时,这段原本精彩纷呈的历史,被赋予了苍白虚弱的单一定义。张鸣对近代史的研究,向来以去脸谱化、去符号化为长项,追求历史的真相,永远是研究历史的首要之义。在复杂的人性和变迁的社会中,或为英雄,或为恶人,其实多是被时局和后人制造出来的,出于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南书房     
陈统奎 《南风窗》2011,(3):96-96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历多年的意识形态强化和政治话语涂抹,辛亥革命前后,从晚清到民国初时,这段原本精彩纷呈的历史,被赋予了苍白虚弱的单一定义。张鸣对近代史的研究,向来以去脸谱化、去符号化为长项,追求历史的真相,永远是研究历史的首要之义。在复杂的人性和变迁的社会中,或为英雄,或为恶人,其实多是被时局和后人制造出来的,出于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田乐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4):58-61
村民们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他们整理古村的历史,集资修缮宗祠,在老宅上、古天竺和古腊梅旁都标注了名称和说明,走在葛村里,到处能看到这些历史的"说明书",他们对故乡的热爱溢于言表,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政府拆迁的决心。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葛村终于保不住了。这个位于江苏镇江的古老村落里完好地保存着60多处明代至民国古建筑,但是现在,镇江新区的领导在电视里表示要"调集精兵强将,大干100天,完成葛村拆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张崇发 《法制博览》2010,(15):60-61
中国历史上名门望族——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的传奇历史,不是神话胜似神话。 裴氏族人由历史正史为其立传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1000余人,为官七品以上者,3000多人。翻开《中国名人大辞典》,可以看到,列入的裴氏名人有155位之多,其中既有文臣武将,也有在文学、天文、历史、地理、书法等方面成就巨大、史上有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2):96-96
晚清到民国的历史转折之中,士人群体的身份转换和心态游离,也许是最值得考究的一个面向,尤其是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士人的处境与出路更是牵扯着历史的神经。这中间,部分士人向报人的转型过程,展现了一个中国式的公共领域的分娩。在传统社会,清流秉持义理,形成清议而约束士人;到了近代,西方的教会报纸牵引着中国读书人,通过创办报纸、  相似文献   

15.
大明寺游记     
正中国各地的佛教胜地多如繁星,大规模的如龙门石窟、云岗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盛名满天下的如少林寺、白马寺、寒山寺等,其中都有无数庄严的佛家造相、梵音佛香嬝绕,旅人盘桓其中,为其悠远历史而赞叹,而愈来愈多的大型佛像在各地矗立起来,如  相似文献   

16.
南书房     
常耕 《南风窗》2011,(21):96-97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雾满拦江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版"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这是第三部。雾满拦江所写的民国史,与易中天、当年明月乃至袁腾飞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所采用的史料,都是从国外重金购得的,在国内属于独家披露,堪称"野史版维基解密"。本书围绕宋教仁被刺案展开,正史多认为是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但宋教仁组建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张慧瑜 《南风窗》2013,(24):88-90
去政治化的民国想象中渗透着充裕的政治偏见,这就是在这幅风姿绰约的民国图景中唯独没有左翼、革命、苏区、解放区的位置,又正如民国军人的序列中无法看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身影。人们"心知肚明"这种民国范儿是谁的民国、是哪一个民国。  相似文献   

18.
白劳德曾是美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领导人,他担任美共负责人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共历史上党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鼎盛时期.但就是这样一位党的核心领导人,在1945年春夏之交,急速地被美国共产党由"天才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定性为"工人阶级的叛徒"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历史已经又走过半个多世纪,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认识的今天,正确定位和评价白劳德及其思想十分必要.这不仅是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更为了准确地昭示未来,实现以史为鉴.青岛大学丁金光教授的新著<白劳德评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可谓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力作.通读全书,不仅敬佩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为作者提出的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新观点所吸引,作者不拘俗套,勇于创新,使全书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
正"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比如,历史学者张程所著的《制度与人情: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下称《制度与人情》)一书所发掘的政治智慧,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也反映了治国理政的一般规律,是宝贵的思想财富。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状态中所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一部瘟疫作注脚的历史话说1954年广东省海康一带遭到强台风袭击,房屋倒塌了不少,田野更是被扫荡一空,真是举目凄凉。海康的历史是一部由瘟疫流行作注脚的历史,瘟疫又常伴随自然灾害而来。康熙21年,全县连继三次地震,声响如雷,牛窜马逃,康熙22年,农历12月地震,六畜嘶鸣,人晕屋倒:康熙23年,农历元月地震,农历七月台风大作,咸潮上涌,全县颗粒无收,洋田地区男女丧命数以百计,而最可怕的还是瘟疫趁机而入。民国廿五年7月,灾后的雷城镇霍乱大流行,死亡者数以千计;民国三十一年,11月到次年5月,灾后天花流行,沈塘区吴村及其附近10条村庄,十户九病,仅吴村12户人家67口人,就有40人发病,死亡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