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文化大繁荣是文化发展的目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增强国际话语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复兴的重任,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际,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南街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南街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共产主义理想鼓舞人,选择了“红色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街人的思想境界。南街村“红色文化”的实质就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坚持社会  相似文献   

3.
陆平 《长白学刊》2006,(5):104-106
作为一个意义的世界,文化的选择和建构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在当代社会发展理想目标的确立和文化建设中,人们如何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自由创造能力,选择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富裕、文明、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真诚与和谐的文化世界,有赖于各个民族的人们充分发扬自己的理性,正确合理地对待自己和认识自己,正确合理地看待世界和一切外来文化的成功经验,正确合理地处置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易强 《求索》2012,(11):136-138
儒家的人格思想是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优秀的儒家大师的不断努力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儒家所推崇的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古代中华民族心目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人格典范。其中"圣人"人格是孔子设定的最高做人典范,但它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是难以实现的理想人格;而孔子提倡的"君子"人格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另一种理想人格。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今天探讨儒家人格思想,对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想,什么是理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己给自己描绘的宏伟蓝图。我们八十年代的青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正处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时代,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伟大抱负。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作家轻轻吟咏:“七十年的梦该有多少?所有的梦都忘记了,唯有希望、理想的梦在我前面”,“希望、理想牵引着我的灵魂向上。”但“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总与时代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譬如:鲁迅  相似文献   

6.
袁子靖  节凤云 《传承》2014,(3):148-149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它承载了自然法的精神,体现了公平正义等人类共求的社会理想。对东西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比较,有助于为我国移植传统文化找到一种结合点,用中国文化自己的义理架构来分析诚实信用原则,从而实现西方传统到本土资源的理论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长城首先是一处古建筑文化遗产,同时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寄托了中华民族的理想、情感和价值追求。长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族群气质与人文积淀,是推进民族精神传承的平台。感知长城文化,能够促使民众切实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与义务,传承优良品德,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黄长安 《求索》2012,(1):124-126
孔子在一个"礼崩乐坏,文质分裂"时代中,想要重构礼乐的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周公制礼乐降低了礼乐文化的传统巫术色彩,孔子对礼乐文化的重构,则是是从自己对社会,对人的理想追求出发,强调音乐的娱乐审美功用和社会政治功用。本文分析了孔子的音乐精神娱乐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的一些内容,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对音乐极为痴迷,但是,孔子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否认音乐并不是享乐的,而是有着个人教化作用和治理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理想是一种价值观念。正确的理想符合真理,体现了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能满足信仰者的一定需要,为他所用,同他的发展相符合。同时,他也可以在理想这个客体中映现自己,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有着自己独特的都市文化理想 ,那就是“田园式”的都市。这一文化思想的形成原因很多 ,最主要者有三 :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基本原因 ;中西文化的滋养是第二个原因 ;独特的思维方式是第三个原因。当然 ,林语堂并不愿意回归山野做远离都市的山林隐士 ,而宁愿做都市的“隐者”。  相似文献   

12.
崇尚气节──近千年来湖湘学人的传统精神唐兆梅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和由湖湘文化孕育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人生,于学、于政、于人品均卓有建树,令人瞩目。因此,近千年来,湖湘学人在许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创新的文化内驱力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科技创新,是需要相应的环境的。在实现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文化环境尤为重要,而文化环境中又以内驱力环境为主。科技创新的文化内驱力环境是需要驱动文化环境———外部性内在化文化环境、利益驱动文化环境———利益反应文化环境、价值驱动文化环境———价值显现文化环境、理想驱动文化环境———理想互动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俞红 《理论月刊》2010,(8):60-63
文化研究为什么需要哲学?因为只有哲学才能为文化的理性理想辩护,才能守护文化的精神内涵;哲学为什么要为文化的衰落负责?因为19世纪后期以来哲学不再有能力构建一个肯定世界和生命的世界观,容忍了文化之伦理动能的丧失。但由于文化具有伦理品格,伦理动能的丧失,表明文化理性理想的丧失,因而现实的文化不再有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来引领和守护,文化衰落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文化哲学必须承担起的使命,就是以伦理理念的理想来引领、建构未来文化,反思、批判当下文化,只有这一使命才是文化哲学的正当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广西》2016年第22期《乡村治理需要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一文提到,乡贤之士以自己的学识、技艺及文化修养,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在社会建设、中华文明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乡贤文化是对传统的重拾,对美德的追寻,对乡村人文理想的重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负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和大同社会是两种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社会理想,二者既有本质性差异又有特殊共通性,它们在特殊的历史际遇下共时态地出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同时受到两种社会理想熏陶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理想建构的过程中,把两种社会理想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要义,又融进了大同社会理想的文化元素,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融合的具体路径和特殊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源和逻辑依据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同时它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差异融合的当代体现。  相似文献   

18.
瞿健文  李晨阳 《思想战线》2003,29(5):138-140
东南亚是世界上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多样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被国内外学者誉为探讨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的“理想实验室”,其历史发展既有自己的特点 ,又受到外部世界的深刻影响 ,呈现出一幅极其复杂的图景。二战后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在全国普及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这对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时而听到这样的错误言论:“还是少谈点主义,多讲点实惠吧!”有这种思想的同志,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得到实惠,对理想、政治、祖国的前途不感兴趣。这就很有必要弄清共产主义理想与实惠的关系。什么是实惠呢?说到底无非就是实际的好处或利益,也就是物质和文化的享受。以为共产主义理想是空的,与实惠是对立的,似乎讲理想就不能讲实惠,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凡是能够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和看待现实和未来的人,就能为自己确立一种正确的理想,并把这种理想作为人生旅途中的精神支柱,不断地激励着自己为之奋斗。因此,理想不仅是人生观最本质最集中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的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体。由于理想表现出的这一把意志和信念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