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认识自我是指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时期,往往难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估价自我。他们态度偏激,要么把自己看成是十全十美,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视而不见,把别人看得是一无是处;要么是痛恨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抱怨和自责,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这种对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或反应,或自负、自傲,或自卑、恐惧等,就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力等具体情况,才能认识、预想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进而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因而,教育者不应求全责备,而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他们通过自我观察、自省和虚心求教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平常心,增强他们认识自我的决心和勇气,逐步了解自我。  相似文献   

2.
不知何时,自卑感在悄然侵袭着大学内家庭贫困的莘莘学子的心理健康。自卑,是对现实自我的一种主要认知偏差。它有两种表现:一是与别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各方面,自己都不如别人;另一种则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总之,自卑者老是只看到别人的优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往往把自己的任何失败都归因于自身条件不足。一些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同学,之所以产生自卑感,主要还是在立身处事时把自己是特困生看得过重和过多。众所周知,没有自尊就没有自卑,适度的自民和以控人苗进,是人们靓进遭路上的…  相似文献   

3.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自己拥有约太少,而在自己把望的太多。想望不是坏事,但想望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在对环境、对自己,都长久地感到失望与不满的情形下,就产生了自卑、疑惧、对环境的戒备和内一心的紧张。  相似文献   

4.
家庭经济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及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校园中,部分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她们身上有较其他女生更为突出的优点:坚强自立、学习勤奋刻苦,生活节俭朴素;另一方面,她们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自卑情结,并严重地影响着她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跳出自卑的泥潭,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一、家庭经济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能力评价降低的自我意识。自卑容易使人丧失自信,孤僻离群,缺乏上进…  相似文献   

5.
中学时期即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自我意识是心理变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认识主要是关于人我关系的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不同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成年人大多能较为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即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而对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的发育时期,其认识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自我意识偏差的表现,如:自负、自卑、自私等。再加上中学生自控力较差,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从而带…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推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会充满自信和决心,这样他们就会在很多时候能较好地发挥其潜能而获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就会表现出自卑和不积极,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水平,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由于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教学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成功完成教…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自卑、自我为中心等诸多问题,人格差异、缺少集体责任感和人际交往技巧等原因制约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应该在正确人生观的树立、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1):119-120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另一方面叉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9.
政工干部要做到能够应付各种复杂局面,还应具有自我调解的能力。这是政工干部不可或缺的素质。这种自我调解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调解自己的言论、行为、思想、作风等,使之不断地克服缺点,向高标准迈进。比如,自己的言论、行为输出去之后,应该敏锐地体察到引起的效应情况,即自己能够判断自己的言行,哪些是适当的,哪些是不适当的,哪些是令人赞成的,哪些是使人反感的,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通过自我调解,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权威。二、调解自己的情绪,政工干部同其他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但要为人师表,必…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9,(12):1-1
“自胜者强,自知者明”。一个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党性修养,养成优良作风。尤其对领导干部来讲,不妨看低一点自己。看低一点自己,名利上就会有满足感,能力上就会有危机感。  相似文献   

11.
水风 《廉政瞭望》2006,(12):4-5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殛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2.
改造自我是党性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其他著作中都阐述过改造自我问题,毛泽东把人类自觉地改造自己作为共产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当代社会出现的物欲横流、知行分裂和不注重反思自我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中没有把改造自我放到更加重要地位。为此,党性教育强调改造自我应该:一要注意培育理性思考习惯,不宜刻意追求“通俗化”的教育方式;二要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包括汲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养、道德建设营养、改造自我方法的营养;三要提高教育者的学术涵养,充分发挥改造自我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认识自我是指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时期,往往难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估价自我。他们态度偏激,要么把自己看成是十全十美,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视而不见,把别人看得是一无是处;要么是痛恨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抱怨和自责,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这种对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或反应,或自负、自傲,…  相似文献   

14.
索安武 《党课》2008,(6):37-41
教学对象:各类行业的知识分子党员;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党课,使知识分子党员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金刚 《求贤》2008,(3):26-26
研究人员把完美主义者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我型。这类人给自己设定远大目标,并努力达到。他们总是自我批判,情绪容易沮丧;加拿大芭蕾舞演员克伦·凯因在职业生涯中,表演超过1万场次,但她在自传中表示,只对其中大约12场较为满意。此外,她对自己能力的第一感觉就是失望。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从政治维度来看,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思想维度来看,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组织维度来看,必须强化自身组织和能力建设;从作风维度来看,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作风;从纪律维度来看,必须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在革命性锻造中持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万贤斌 《世纪桥》2008,(5):98-98
国内外学校火灾事故频发,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火灾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救护能力极弱的现状呼唤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搞好学校消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落实经费;加强对教育职员工的培训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效地调节、规划、控制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活动。当前高校的德育应当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觉进行的反省、调控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目前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良或存在冲突而产生很多问题首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由于青年人独有的特点和个性,往往对未来有一个宏伟的蓝图,对自己充分相信,不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一旦受到挫折、打击就垂头丧气,可见他们对…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从政治维度来看,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思想维度来看,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组织维度来看,必须强化自身组织和能力建设;从作风维度来看,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作风;从纪律维度来看,必须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在革命性锻造中持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员干部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群众路线中,核心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它是立党为公的一种根本理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它就是党员干部指导、支配自己的一切社会行为的根本思想依据。因为,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观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自觉地努力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一切为了群众”六个字言简意赅,包含着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和正确看待群众,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和价值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党员干部若要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理念,其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自己在社会中乃是亦“官”亦民;其二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意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工具,必须勤奋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