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科社教材均毫无例外地认为,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必然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得多。这种优越性最终应当从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发展的终极因素中体现出来。本文要提出讨论的,并非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须具有这个基本特征或优越性,而在于:科社教材在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基本特征时,忽视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分析,容易使人们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基本特征的理解上造成错觉,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带来困境。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得出的结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的生产力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这种私人占有的性质与社会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生产存在着矛盾.社会化生产的性质要求由社会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对社会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由社会的全体成员来享有社会化劳动的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成果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猛烈增长的生产力与它的资  相似文献   

3.
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生成了种种的社会化的形式,出现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种种表现。那么,它的性质如何又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怎样呢?资本主义在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中是否在社会内部产生了社会主义因素呢?这是需要我们在这里进一步研究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只要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始终就有常谈的必要。但要谈得深入人心,坚定人们的信念,就需要有理有据,抓住实质。因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全面辩证的、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学说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理论优越性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普遍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设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容观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一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方式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一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已经成为现实。那么,经济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它和社会主义制度应当建立在生产力相当发展基础上的原理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从这个原理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些早期著作中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英、法这些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这是他们根据当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使生产力以旧社会没有的速度发展,还必须使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更快▲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是要用实践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第二步证明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运动,其优越性的标准必须在超越于体制特征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它蕴涵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之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之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的合理性,本质上是同一的. 马克思是以历史评价来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不是以道德评价来构画未来社会的蓝图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往往把着眼点只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上,似乎只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优越,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和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错误.其实,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运动的目的,恰恰在于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个根本点上.因此,生产力标准这一新的观点的提出,是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它促使我们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各方面的工作,也包括衡量我们各项改革工作的方向与措施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调整与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冲破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要得以巩固、健全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系统的论述,指出在生产力上升发展的推动作用下,社会形态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而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封建国家之所以能够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秀成果和劳动者的觉醒为其过渡奠定了基础。现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调节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使其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平稳发展,但它仍然逃脱不掉被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要求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生产社会化不能进展也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落后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以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将会留下一个历史性亮点。一个政党的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它在推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其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和谐,造成了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迫使资本主义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正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吸取了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改革,缓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一八四八年二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全面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资本主义社会两百多年来创遣了庞大的生产力,正如《宣言》所说,它“所创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只要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足以消除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不能够消除分工协作基础上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社会经济活动就必然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摆脱贫穷,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必须努力发展商品经济.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商品经济,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由此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目的上也截然不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完全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赚取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遭受重创,其纷纷采取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干预措施加以拯救.我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一定比重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两个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资本主义极不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上,经过彻底而短期的民主改革以后进行的。由此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一方面由于建立了在大工业物质技术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实行了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等,已经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发展程度不高或不完善,这不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立初期还不可避免地带有它脱胎出来的旧社会的痕迹,而且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以及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等原因、这种情况使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正确处理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新纪元,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对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毫无疑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则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开始了以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创造出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实践,将为开创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中,它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身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自发产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尽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劳动者被奴役、被剥削的历史命运,却使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化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实施按劳分配原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济比较落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对此,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先在经济落后国家发生,是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从理论上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人们坚定在我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首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回答了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  相似文献   

20.
共享发展理念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增加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为共享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共享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前提条件。共享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共享价值观的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