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木  周洁 《党史文苑》2002,(1):33-36
温纳瑞斯是一个79岁高龄的美国老人,满头银丝,操一口流利而地道的汉语,夹杂着明显的山东方言。他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等到死的那一天,他打算把骨灰也留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为了生活两次当兵上战场温纳瑞斯全名叫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1922年3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茨堡外的范德格里夫特小镇。这是一个工人家庭,祖父早年从希腊移民到美国,父亲当过煤矿工人、炼钢工人、纺纱工和清洁工。3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家生活困难,温纳瑞斯12岁时就开始干活挣钱。白天上学,晚上打工,一直到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类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当代,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任何部分,可以说整个人与自然系统的持续性都维系于人类行为之上。而科学技术集中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媒介”。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程度是相辅相成的。从原始社会、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到现代技术社会,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使人对自然的干预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人类借助于科技的进步,从完全依附于自然进步到局部干预自然发展到对自然界全方位、多维度的干预和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始料不及的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人与自然关系冲突正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类发展主要表现为国际竞争,而现代人类的竞争式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主要表现为"丛林法则"的盛行。无疑,国际竞争中的"丛林法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竞争式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竞争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最高表现形式。要认识现代人类发展就必须了解"丛林法则":丛林法则的现实基础就是现代人类发展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丛林法则"的直接理论依据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的最终思想渊源是西方传统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境遇,呼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中国正是基于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视角将和而不同思想运用到外交理念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路线,表达了和而不同思想的当代诉求。  相似文献   

5.
正在本书的开篇,卡德里就穿梭于古老的司法实践中,展示了"法律源于神意"的观念。他详细描述了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法庭戏剧——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和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这些描述既展现了人类原始的正义观念和法治雏形,也反映了人类早期司法活动在处理犯罪时的迷信。比如,那时的人们认为杀人犯会散发出一种臭气,这种气味会引发神怒,只有用审判的方式才能将其驱除。  相似文献   

6.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生活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社会秩序构成一般社会理论的核心主题。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秩序问题需要法律等强制性的制度权威,需要人类理性选择的自发倾向,人类利益性的理性追求、个人的自律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以及公平合作的社会理念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秩序奠定了理性的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秩序问题需要共享价值、规则、习俗、信仰、符号、程序以及人们的情感、认识和道德等,它们同样构成了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4):103-105
动物进入太空,可并非想象中的太空漫步,它们代替人类进行太空实验,很多因此而丧命,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先驱。  相似文献   

8.
为了民族、国家与公众的长远之计、也为了人类的长远之计,中国,这个给金融海啸中的世界带来希望的国家,应该勇敢地宣示:  相似文献   

9.
自然主义者亨普尔提出了社会科学中的“覆盖律”,认为社会科学也是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并无差别,社会领域的研究也存在自然科学中的规律。反自然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活动与自然事物根本不同.应该从行动者自身的角度出发,使用理解的方法从行为者本身出发来探索人类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党史纵览》2004,(11):43-47
两次从军朝鲜被俘 温纳瑞斯的全名叫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1922年3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范德格里夫特小镇的一个工人家庭.母亲共生了四个孩子,他是老大.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全家生活极为困难.1940年6月,温纳瑞斯中学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他与一个同学离家到外面跑了两个月,到了好几个州,都没找到可做的工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报名去当兵.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的“共同体”,对“命运”意蕴的解读,将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整体阐释、对外传播和全球认同。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一词的翻译也在不断调整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西进之路”过程中的误读与曲解,部分正是由于中西文化间关于“命运”的不同体会和认识。因此,必须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重要论述中,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命运”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 超越“走入”与“走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大讨论中,究竟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我国理论界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无论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二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真正超越"走入"与"走出"之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和日益突出的全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历史"新常态"作出有力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对全球问题的必然选择,蕴涵着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丰富内涵,彰显着旨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是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选择。世界各国加快自身发展、积极建立和自觉遵守国际新秩序、努力推进一体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党课》2010,(14):121-123
193年前,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诞生在英国的一座古堡中,它是弗兰肯斯坦博士用尸块组装、并用闪电激活而成的——这是雪莱夫人所著的、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场景,那个怪物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制造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邓平辉 《廉政瞭望》2005,(10):29-29
近期频发的恶性矿难,是人们不忍卒听、不忍卒看、不忍卒提的那份心中沉重。透过那一场场一个个鲜活生命被吞噬的噩梦,我们香到了人类良知在“官煤勾结”中的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6.
在人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都产生信息。信息对人类社会极为重要。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从未离开过对信息的获取、认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孙小礼撰文认为,“科教兴国”中的“科”,不仅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还包括社会科学。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所作《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讲话中也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 在西方SCIENCE一字是指有系统的知识,含意是很广的。在我国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等辞书中,对科学都有明确的解释: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运  相似文献   

18.
书籍,记述着人类历史和人类对社会,以及对大自然的感知、感觉、感悟;记载着古今中外人类所积累的经历、知识、经验;记录着多姿多彩的高山、河流、绿水;记忆着波澜壮阔的人生、风情、世俗。古人有把“读书使庶人变为贵人,不读书使贵人变为庶人”之说,高尔基有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之言,莎士比亚有把“优秀书籍称为全世界营养品”之语,毛泽东有把“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的教诲。  相似文献   

19.
“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千百年来,“文明”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含义,蕴含了人们对光明前景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等种忡含意。社会主义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上的新型文明,又是以往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要正确认识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就必须对文明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古代文献中的文明概念我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文献中,就多次出现过文明这个概念。如《尚书·舜典》中就有“睿哲文明”之语。《周易…  相似文献   

20.
"南方谈话"精神告诉我们要充分借鉴人类社会也包括西方国家的理论智慧,来解决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正义的储存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保障正义社会体系的公共利益,避免时间偏爱,限制差别原则。我们还可以根据正义的储存原则来规范现实的经济活动,如保证公共品的供给、减少负外部性,增进人类的整体福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