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 1995年 9月 16日担任古交市梭峪村党支部书记的。在这之前,太原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巨富掩盖下的贫困》。 1990年,梭峪村人均收入 1490元,如果除去村里两位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实实在在只有 620元,比古交市总人均收入低 100多元。这两个令人痛心、沉思的数字,把一个 560多户、 2800多口人的梭峪村贫富悬殊反差和盘托出,谁能不为之震惊 ?当时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心急如焚。因为我懂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突出的表现。这一原则在梭峪村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搞社会主义既要…  相似文献   

2.
田雄 《北京党史》2008,(5):40-43
2008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们韩村河村创业发展30年。回顾我们韩村河村创业发展30年的经历,那真是有千言万语想说出来,凝聚成一句话就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好。总结我们韩村河村创业发展的30年,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创建了一个大型现代企业集团——韩建集团,  相似文献   

3.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和平村是一个佤族聚居的村寨。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和平村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军。”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08,(1):42-43
我叫杜学民,是武清区委机关的一名干部,2004年8月,经过公开选拔到南蔡村镇达子村任党支部书记。当时,达子村经济条件很差,负债很多,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务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在组织的关怀和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下,达子村由一个落后村变成了干群和谐、管理民主、环境整洁的村。三年的磨炼,也使自己有了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海晏县青海湖乡同宝村是青海湖北岸一个纯牧业村.是省、州、县第三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村。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同宝村牧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牧民文化生活也丰富了。牧民人均收入一年一个台阶。2008年达到5347元,比2000年增加了近2倍。比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同宝村党员群众反映:同宝的发展变化靠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靠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更是村党总支坚持科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克军 《奋斗》2006,(4):54-55
前些日子,中央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的先进事迹。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来参观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问道:你这里搞得这么好,我那儿怎么不行?吴反问:你干几年了?答:三年了。吴语重心长地说:你才干了三年,我干了48年,由此我联想到,一个乡、一个县,乃至一个市,要实现持续发展,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7.
我们面对的,是一张张被风沙吹皱和被烈日晒黑的脸庞。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只被石头砸伤再也无法伸直的手。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群普通的山民。然而,正是这群普普通通的山民却在六道岭这片光山秃岭上,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顽强抗争的时代壮歌。六道岭是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山区王家营子乡的一个村。1987年,这个村一位青年给市长写信,信中说,我们六道岭村是“光山秃岭干河套,家家户户没柴烧,河床年年长,土地年年少”。10年后,中共敖汉旗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决定给六道岭村树…  相似文献   

8.
这是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典范,这是文明治村的一颗新星。1997年以来,以支部书记王秋生为首的陵川县小召村两委班子,坚持“民主治村”与“经济兴村”两腿走路,以村务公开为基础,以为民主议事中心为阵地,以民主决策为重点,建立了一整套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实现了“当官要为民做主”到“当官要让民做主”的新飞跃。全村9个自然村、390余户、1500多名村民形成了一个拳头,促使全村各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齐发展。2000年以来,小召村建起了高标准的小学,安装了远程…  相似文献   

9.
上任伊始,两青区西营门街王顶堤村党委一班人就明确了一个理念:“我们领导班子有‘两个靠山’,一个是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一个就是王顶堤村的4000多名群众。”十多年来,他们紧紧依靠着这两个靠山,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地摸索、拼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的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的年气像清澈的水在王院村的山间沟岔、房前屋后欢快地流淌着。庄稼人已经购买好了年货,准备过一个吉祥喜庆的肥年。在节日的前夕,王院村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他们心里明白,没有陈分新,他们这个年将和以往过去的许多年一样,平淡而寡味。腊月廿九日,王院村的农民给陈分新送去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十年磨一剑为村民谋幸福;下联是:一心接一客迎小康到王院;横额是:我们的书记。苛刻地说,这副对联的平仄声并不对偶,可是,这副对联是王院村的一千多农民从心窝里掏出来的,它是字字真情,句句实意。“我们的书…  相似文献   

11.
笔直宽敞的主街,四季常青的绿化树木,规划齐整、干净利落的农家庭院,现代化的健身器材……近些日子,前来文登市高村镇唐家嘴子村取经的镇村干部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村委主任初忠江。大家都问过同一个问题:唐家嘴子村是怎样由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了一个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先进村?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两幅从未公开过的历史照片,是川底村已逝的老模范郭玉恩精心保存的珍贵文物,它们见证了人民作家赵树理在川底村体验生活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川底村位于太行山南端,是抗日时期老根据地,1942年即发起“减租清债运动”,1943年民主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生产自救”,互助组兴办多年,硬是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一个不愁吃穿的地方,是1950年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十个金星奖章荣获者之一。1951年春,川底村党支部书记郭玉恩参加了长治地委的互助合作会议,该村被确定为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试点之一。郭回到川底村,以两个互助组为基础组织了一个16户的农业…  相似文献   

13.
1997年通榆县向海乡创业村在一年的扶贫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粮豆总产量3226吨,人均收入实现1753元,比1996年增长了47%和82%。创业村由一个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实现脱贫,相对一些贫困村虽经长期扶持,仍然不能走出贫困的泥潭...  相似文献   

14.
吴谦 《大特区党风》2001,(10):24-25
1993年,海南省儋州市军屯村委会吸取以往土地征地款分光造成集体经济一无所有的教训,决定将这一年的土地征用款留下172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想到,这一本意是为解决村民今后就业和生活福利保障的大好事,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有些人怒气冲冲到村办公室,到村干部家,围攻辱骂,继而聚众到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上访告状。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许树坪 《先锋队》2013,(24):13-15
阳泉市郊区旧街乡佛洼村距阳泉市区约22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村。2009年,佛洼村被市委确定为王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八个一"的联系点。2010年,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部署,佛洼村又被市委确定为王民的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联系点。在这几年的下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支部生活》2014,(8):48-48
中捷道沽村曾是一个有名的相对后进村,村集体经济落后,干群关系紧张。2012年村“两委”换届时,刘超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前,已经致富的他也曾犹豫过:当了村支书,自己的生意怎么办?得罪人怎么办?遭到报复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勇敢地挑起了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的这副重担。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注定将成为2006年的热门词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给广袤的农村大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现在只能说是刚刚破题,许多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厘清。比如,主张选准一个人、改变一个村,简称“能人治村”论这几年就颇有影响。现实中的确不乏由于某个人的努力,改变一个村的事例。但“能人治村”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日前北  相似文献   

18.
正"选对一个人,救活一个村"这句话用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再恰当不过。2012年,33岁的刘佩仿高票当选为该村的第一位女性村委会主任;2015年,36岁的她又被推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过去6年里,在刘佩仿的带领下,城根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在外闯荡多年回到城根营村,  相似文献   

19.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23):43-44
2011年10月31日,对于彭阳县小岔乡卷槽村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全村156户670人,整村搬迁至银川市金风区良田镇和顺新村,改写了祖祖辈辈住窑洞、吃窖水、走泥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彝族聚居村崛起的光辉历程,这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甘于奉献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