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草 《就业与保障》2010,(11):14-1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继实现农民“种地免税”之后,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而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相似文献   

2.
“国家要给咱农民发养老金啦!”,这是十几亿中国农民对中央作出的建立由政府补贴的新农保制度的由衷欢呼。这次建立的“新农保”制度与原有的农村社保制度最大的不同点是以前政府基本不掏钱,这次明确由政府掏钱支付基础养老金,首次确定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凡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自己不交钱也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让所有中国农民老有所养、安度晚年的一项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试行(简称新农保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1新农保政策试行至今,效果明显。其制度的效应涉及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没有经济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4.
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明太 《求索》2007,(12):78-79
受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和边燕杰的“强关系”的启发,借助于韦伯的理想类型法,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弱网”和“强网”。前者是指由弱关系连接和维系的社会网络,后者是指由强关系连接和维系的社会网络。从强度、多元性和互换性对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属于强网的范畴,从强网向弱网的过渡和转变是农民养老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闻闪回     
我国农民60岁后将享国家普惠式养老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8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  相似文献   

6.
新京 《广东民政》2009,(8):17-17
8月4日上午,国新办召开了今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试点将在“十一”前启动。  相似文献   

7.
一、现有农村老人国家供养的可行性 (一)农村养老金支付标准 我围农村60岁以上老人约有1亿人,如果按城市的标准发放养老金,罔家财政每年将为此增加3000至5000亿元的开支。而我国2004年度税收总额为2.5万亿元,罔家九法承受这样的养老金支付标准。但是,据唰查,我闭农村经济目前还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向农村老人每人每月支付100元的养老金,对农村老人的保障程度,就能相当于城市老人取得300至400元养老金所发挥的功效。对未经过缴纳保险费而商接由罔家供养的老人,以平均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支付养老金,能被农村社会普遍接受。如闽北三个乡镇的十一个村百来个农民家庭,他们普遍接受每人每月100元的养老金标准,约有20%的家庭认为国家可以在经济发展后适当提高养老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本质诉求是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但现阶段面临农民身份多元化、土地权归属等制度性障碍。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对社会生产方式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养老金待遇的"城乡落差"源于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理念差异。未来十年是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的政策窗口期,应尽快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探索实行普惠式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加强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土地权益自愿退出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3-6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最近建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扩大全国社保基金,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戴相龙提出了扩大社保基金的三个建议:一是尽快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到2030年基本建成由国家设立公共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设立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卢海元 《湖湘论坛》2009,22(5):81-86
2009年5月由国家社保中心、农保司、农民工司等组成的考察团,对澳大利亚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了解,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制度始于1909年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至今形成了三大支柱体系(即公共养老金制度、强制性年金制度、自愿年金制度),建立了公共管理服务联络中心和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然而,其制度设计与制度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改进,了解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障制度,能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月25日,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坑底村66岁的农民庄仁谋从区农保中心领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的养老金450元。他是1992年开始参保、1999年1月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老庄参加的是纯个人储蓄型农保,月领150元养老金算较高的。而今后,延平区农民将在闽北首先享受到比这更高的新的养老待遇。”延平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黄青渊喜滋滋地告诉笔者,12月23日,延平区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实施《延平区农村社会保险试行办法》,由此启动该区农村社保从个人“储蓄型”转向部分“代际供养”型,此举将进一步提高参保农民养老金领取标准,大  相似文献   

12.
农民养老只有靠子女,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而现在,这种现状开始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新农保试点地区,60周岁以上的农民,同城里人一样开始享受到了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责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府责任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农民养老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农民参保激励机制、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不同层级间政府财政责任约束机制、政府养老金最低待遇承诺机制和补偿机制度、隐形成本的化解机制缺失等方面,因此,需要构建政府责任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上乡政府办事找不到人,以往只能自叹“运气不佳”,如今,在湖南省武冈市大甸乡终于有了个“说法”。这个乡新出台的一项改变机关工作作风的制度规定,每周一为集中办公接待日,农民在“接待日”办不了事的,由乡政府支付10元一天的误工补偿,从责任人工资中扣除。农民高兴地说,咱们的时间也值钱了。  相似文献   

15.
夏颐 《就业与保障》2010,(11):12-13
由于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尚未普及,一些丧失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农村老年人在生活方面面临的困难愈来愈大。2010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福建视察指导工作时就曾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当然包括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汉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曾描绘了"老有所养,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愿景,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感叹道:"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而要让这"大厦"如泰山般安稳,则要从制度上善待农民。随着2009年以来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与开展,"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修地球"的农民的"养老"之路渐行渐近,使得农民养老开始迈向社会化,为农村养老获得制度性保障开启了坦途,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周勇 《创造》2001,(10):34-3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的是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个人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集体给予一定补助、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经济储蓄积累,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它是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筹资,向农民提供物质帮助,保障所有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征:一、社会基础性它是最基本的保障,主要以解决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的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根…  相似文献   

17.
新农保让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宁可少上点项目、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也要挤出钱来把这件大事办好。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19日在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强调。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我国养老金的支出已由1984年的106.1亿元增至1996年的1525.6亿元,增长14.3倍。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我国现存养老基金为570亿元,这些基金仅能够支付4个月的养老金。如何增辟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问题,是保证新的养老...  相似文献   

19.
林宝 《人民论坛》2022,(23):69-73
“60后”一代具有规模大、受教育水平较高、子女数量较少、经济实力较强、观念多元等特点,“60后”迎来退休潮将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支付压力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此,建议在延迟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退休,增加选择权;继续推动养老金制度改革,在改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充足性上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补齐短板,调动各方参与来保障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28):4-4
“以房养老”系自愿试点 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将房子抵押给银行,然后从银行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以房养老”方式引发热议,有人甚至将此误读为政府将不再承担养老责任。民政部官员回应称,我国将以多种途径应对养老问题,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以房养老”是自愿、自主选择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于明年上半年提出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