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演绎推论是刑事裁判的基本思维模式,裁判者藉由演绎规则通过刑法规范对案件事实的涵摄来获取正当的个案裁判,以维护罪刑法定原则和法治理念。但是,由于刑法规范的不明确性,刑法规范对案件事实之涵摄关系的认定在实践中成为演绎推论的根本难题。作为演绎推论的辅助手段,法律解释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而其问的经验判断和价值判断是最为根本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他死于其毕生热爱的雅典同胞之手。一个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伟大哲人为何在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被判死刑?这使我们有必要对苏格拉底的死进行反思。在当时他究竟该不该死?如果放在现在的司法体制下他会不会死?为什么?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其实苏格拉底不是死于民主,也不是死于司法,而是死于绝对民主的司法。司法可以民主,但民主和司法不能混为一谈,民主与司法之间有一定的界限,超越这个界…  相似文献   

3.
李文韬 《法制与社会》2012,(16):134-135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律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人们疑惑于民主制度的实践者——雅典,为什么背离了自己的原则,使苏格拉底蒙于死亡阴影之下。本文试解读造成苏格拉底之死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演绎推论是刑事裁判的基本思维模式,裁判者藉由演绎规则通过刑法规范对案件事实的涵摄来获取正当的个案裁判,以维护罪刑法定原则和法治理念.但是,由于刑法规范的不明确性,刑法规范对案件事实之涵摄关系的认定在实践中成为演绎推论的根本难题.作为演绎推论的辅助手段,法律解释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而其间的经验判断和价值判断是最为根本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律科学》2015,33(1)
修辞妨碍真理实现,这是自苏格拉底审判以后流传的成见.柏拉图通过反思苏格拉底审判,得出了修辞是“通过语言蛊惑听众”的诡辩术这一结论.就苏格拉底审判而言,从技术层面看,苏格拉底为了追求真理,在辩护中期待以“去修辞”的方式说服民众,实现自己的抱负.实际上,苏格拉底的“去修辞法”是一种修辞;苏格拉底拒绝背法而逃,追求以死服法,用生命叙说守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苏格拉底审判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指出缺乏真理追求的制度只会存有“回光返照”似的光明,冲击了雅典政治,是典型的行为修辞.苏格拉底审判一开始就将真理与修辞关系之争拉上了历史序幕,并用自身的生命论证修辞必须是追求真理的修辞.苏格拉底审判看似是对特定公民的审判,实际上却是对雅典公民的审判;是德性之争,更是真理之辩.修辞本身应当是价值无涉,它是一门关乎说服的方法,并非是遮蔽真理的技艺.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的死纵然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根本上是其自由选择的结果。苏格拉底选择死亡,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源于其内心对于神的敬仰;第二,源于其对生命的珍视;第三,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使得他选择了死亡;第四,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也源于其对于法律的信仰;最后,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也是其比较了选择生或死各自的利弊后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关于"无人自愿作恶,作恶皆因无知"思想的核心是对不能自制问题的论证.由于苏格拉底的论证建立在许多可疑的前提或假设的基础上,因此,其结论难以成立.但是,尽管苏格拉底否定不能自制行动的理由不能成立,但他的论证以及他所提出的问题,依然给我们以启迪.在苏格拉底的启发下,当代西方哲学家针对不能自制的问题提出了种种理论,从而推动了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于人们认识实践理性、道德心理学、以及行动主体道德行为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应用价值.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些与国内许多希腊哲学史专家看法颇为不同的新观点,比如,苏格拉底是一位有远见的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快乐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武宁 《江淮法治》2021,(4):61-61
众所周知,柏拉图的对话录《克里同篇》里描述了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的经历。由于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其学生克里同借探望之机极力劝导苏格拉底越狱,并说明了各种越狱的理由。克里同认为,雅典的法律是不公正的,正因为其不公正故没有遵守的义务。但是,苏格拉底却问:越狱是否正当?有无一种服从法律的义务。他认为,对于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确信对其指控是不公正的,其也不能认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一定正当。历史记栽,苏格拉底经过慎重选择后饮毒而死。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去年《人民司法》第四期发表了《在民主的制度下苏格拉底为何被判死刑》一文,探讨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借以说明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主的联系与区别。文章发表后,湖北省的徐先金法官在第八期发表了《重温苏格拉底的慎重》一文,他主张苏格拉底是为了尊重法律而赴死。而我则认为苏格拉底之所以选择死亡并不是为了尊重法律,恰恰相反,他之所以选择死亡就是拒绝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他选择死亡是为了所谓的“殉道”,是对民主雅典的嘲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根据我对《斐多篇》和斯东  相似文献   

10.
演绎权控制作品利用的不同市场,但原则性规定的立法模式造成了司法适用的困惑,我国有些法院对类似案件做出了复制与演绎、演绎与"借鉴"的不同认定。演绎权是版权扩张的产物,这是演绎与复制易于混淆的原因;它也是演绎作品受保护的附随产物,这是演绎与借鉴难以区分的缘故。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演绎权控制着演绎作品的利用;而演绎作品既具有自身的独创性,又与原作受保护的表达构成实质性相似,因而超出了借鉴的范畴。作品中受保护的表达具有层次性,包括表达的最终呈现形式和作品中受保护的独创性构成元素;前者是复制权的"领地",后者是演绎权的"国土"。  相似文献   

11.
色诺芬在一系列"苏格拉底对话"中,不遗余力地为苏格拉底被指控的两项罪名——不虔诚和败坏青年——辩护。他关于苏格拉底不虔诚的辩护系统地讨论了苏格拉底的宗教实践和宗教观点。这些讨论为我们在柏拉图的作品之外理解苏格拉底的宗教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有证据表明,色诺芬关于苏格拉底虔诚的讨论,确实有过强的辩护目的,其中的一些内容很可能并不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观点,而是色诺芬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不明推论"是不同于归纳和推理的第三种符号演算模式,它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有创造性、习惯性和无所不在性.结合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不明推论"可以分成6个亚类型."不明推论"具有重大的语言符号学意义,它联结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创造意义,促进语言发展,催化语言交流,是语言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从符号学角度来分析"不明推论"的创新机制,才能使我们看到符号的巨大的可阐释空间和符号接受者所拥有的阐释自由.  相似文献   

13.
这一期要给读者推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篇著名辩护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雅典的石雕世家。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经常在雅典市场上和人谈话,批评现状,探索真理。他认为文字不如口头表达那么灵活,因而极注重口才,一生好谈论而没有著述。 公元前399年春天,雅典举行了一次轰动一时的审判,70岁的苏格拉底被雅典检查官、民主派政治家阿尼图斯、雅典悲剧诗人梅勒土斯等控告。所告罪状是:一怠慢神、二蛊惑青年。审判苏格拉底这天,法庭上聚集了500名审判官,还有许多旁听的群众。在嘈杂的法庭上,苏格拉底作了这篇著名的自我申辩。本文着重介绍苏格拉底在辩护时向控诉人提出的反问;为自己的辩护;以及表明自己对判决的立场。整篇辩护全用日常谈话的方式来表达,不仅问答自如、雷辞恳切,而且逻辑性强、反驳有力。他非常自信,对死无所畏惧。法庭最后判他死刑,一代哲人苏格拉底饮鸩酒屈死在狱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今中国正逐步走向法治的正轨,就法治之理解及构建,学者的论述颇丰,足以著书立说。本文从苏格拉底之死来窥探法治,希冀从历史的积淀中寻觅些许法治的沉香,对现今中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苏格拉底的申辩》为文本依据,来分析苏格拉底对智者的"学问谱系"的清理和批评。苏格拉底认为它无助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建立,因为他们深陷于"意见"之中。苏格拉底批评这些"意见"之学,提出了"无知之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守法一直以来都是法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论题,本文综述了由苏格拉底之死而引出的守法理念出发,从守法的理由、守法的精神,守法的限度以及其它方面阐述了近些年守法问题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有大量著作并流传至今。《理想国》是柏杠图留给我们众多的礼物中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哲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这部柏拉图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示这位古希腊先哲对理想国家的大胆设计和无暇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证据是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对认定事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刑事审判阶段,通过证据的证明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逻辑推论的过程。由于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天然的逻辑关系,证据被视为认定事实的前提,司法机关对事实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诉讼中收集的证据。如果作为推论前提的证据不充分、不具有真实性或不具有法律上证据的意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法律事实)也必然会出现错误。  但是,证据的证明并不是—个自为的逻辑推论过程,刑事诉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程…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震撼人心。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行刑的日子推迟了一个月,苏格拉底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越狱逃走。他的好友一再劝他远走高飞,但苏格拉底认为,虽然对自己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但越狱同样是不正当的。因此他决定:遵守法律,面对死神。  相似文献   

20.
司法过程中的逻辑规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不是逻辑,但法律的运用离不开逻辑。逻辑推论的前提是法律规范、法学原理。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细节问题,司法审判中的思维不能转移论题,或错误运用法律。判决理由与逻辑规则的运用是有区别的。在判决理由构建的过程中,法官思维不仅是根据法律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与案件相对应的法律进行思维。这样才能得出合法性、合理性的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