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3)
本文首先对社会排斥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结合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对社会排斥重新讨论,认为正是父权制的社会权力结构导致了社会排斥,造成被排斥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在社会资本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青少年个体确立同一性以及产生同一性混乱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在该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成功度过该阶段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等对青少年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必须优化以上四项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桂敏 《学理论》2015,(8):26-27
社会排斥理论是在人们研究贫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逐渐成为社会学家和政策研究者探讨社会深层问题的出发点。从社会排斥的概念入手,分析欧盟社会排斥理论的产生的背景、演变发展过程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意义,意在厘清社会排斥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助于认清社会排斥理论的发展根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户籍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人口,从政治、经济、社会保障、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农民、农民工进行多向度、累积性的社会排斥。这种长期的社会排斥导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僵化,形成社会区隔,造成中国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和大量劳动力闲置与浪费。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理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社会综合预防体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进入到城市生活,面临来自于家庭、社区以及社会政策多方面的排斥而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整合的社工介入策略,从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政策多层面帮助农村老年人应对以及改变社会排斥,帮助他们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别对以官方统计数据和自我报告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初步回归分析发现,在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多种因素中,"低自我控制(low self-control)"的解释力最为突出,证实了青春期特有的身心冲突极有可能是导致此人生阶段犯罪(或偏差行为)激增的主要因素。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青少年犯罪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亚敬 《学理论》2011,(4):82-83
目前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其原因有:一是文化市场失控,糟粕性的东西扰乱了学生的视线;二是独生子女及留守儿童大量出现,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等不当家庭教育方式;三是学校教育缺失,应试教育仍占大部分市场,轻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效果不佳。改善这种情况的措施有:一是加大普法力度,二是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明确家长责任,四是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社会排斥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农民工群体开始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民工的核心群体。但是他们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严重影响了其融入城市的进程,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全面的反社会排斥对策,逐步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0.
石长慧 《青年研究》2012,(4):57-68,95
本文以北京市城中村的流动少年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活动和社会关系三个维度考察了他们的文化适应状况。文章发现,在语言和文化活动两个维度上,流动少年与城市少年趋同,并发展出了打零工和学习经营等独特的社会化方式;然而在社会关系维度上,他们却遭遇了和父辈一样的命运,受到城市的排斥和拒绝,被挡在主流群体之外。处于文化同化和社会排斥间的矛盾冲突中,流动少年很可能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从而产生越轨和犯罪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1.
欧盟监测低收入和社会排斥指标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江丽 《理论探索》2007,2(5):138-141
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盟为了监测各成员国有关低收入和社会排斥问题,采取了共同行动,制定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系统指标。该指标中的一级和二级指标属欧盟综合性或指导性指标,三级指标为各成员国的具体指标。这类指标对于关注与分析低收入和社会排斥,引导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融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借鉴其思路和方法,对于构建我国低收入群体问题的预警指标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定了617名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不高:在社会支持各个因素上,农村男青少年的得分均高于农村女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部分青少年由于独生子女的个性缺陷与性格障碍、对网络的依赖性等造成困难的人际交往以及性无知引发的情感困惑和恋爱危机等原因,导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并呈现出违法犯罪种类集中性、行为激情性、年龄低龄化、主体团伙性等特点。我们必须从加强青少年的自身预防、改变学校的传统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入手,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排斥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新形式,在欧洲,社会排斥问题的实证研究重点一直是劳动力市场,但近年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住房市场的社会排斥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为我国城市住房问题以及城市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发展观思考分析新世纪中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和控制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6.
刘玉 《学理论》2012,(17):135-13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经多年治理,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加强家庭教育;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四是加强社会大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不良交往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这必须是正常交往。青少年由于其身心特点很容易发生不良交往 ,而不良交往往往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第一步。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不良交往 ,不良交往的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 ,从而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一篇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文章,充分了解我国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深刻阐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为研究社会学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2)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究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帮助青少年及早走出抑郁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社会心理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沈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基因我们在1980年对这个问題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研究方法”,一种是“定量研究方法”,我们这次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我们过去搞调查研究一向重视应用以思辯方法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但现代科学发展的实践表明,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要重视应用定量方法。这是一个总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