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与黑帮较量     
2002年11月29日傍晚,青年作家他他从外地参加完他的新书《俄罗斯的中国黑帮》签名售书活动,刚刚返回哈尔滨的家中,电话就响了,里面传来一个恶魔的声音:“你小子敢把我写进书里,我不会放过你,你会死得尸骨不全的,等着去阴曹地府吧!”那声音让他他觉得真像是地狱里魔鬼发出的。这个恶魔名叫吴风,是个横行俄罗斯的中国黑帮分子,作家他他在俄罗期采访时,曾帮助警察抓捕过他,不料让这个恶魔逃掉了。他他刚返回中国,就接到过这个恶魔的恐吓电话。 我与作家他他是老朋友,他向我讲起在俄罗斯出生入死采访中国黑帮的传奇经历,让我听得毛骨悚然。听着听着,我突然对他说:“他他,干脆由我来采访你,把你的这段传奇经历写出来,读者一定喜欢。”就这样,我拿出了笔和纸,认真地采访起这位在俄罗斯与中国黑帮周旋达两月之久的作家的经历来了。  相似文献   

2.
第一批移民的美籍华裔母亲形象不断出现在陆续兴起的作家的作品中,常常经历子女眼里不可同化的“他者”到子女“自我”定位的引导者的形象转变。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一转变反映了美籍华裔作家找寻自我的心理历程和意识形态,从回避自己的华人属性到正视自己的“他者”身份,并理性的重构双重主体的“自我”,用这一身份从边缘走向中心获取美国属性。  相似文献   

3.
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抱怨的人以为自己经历了世上最大的困难,他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同样经历过这些,但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4.
尹厅长当作家了!”当安徽省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尹曙生的推理小说不断在全国各地报刊上连载时,熟悉他的人都很兴奋。在前不久召开的《抗争》研讨会上,邵燕祥、李国文。邓友梅、雷达等曾这样说:“在我们的作家队伍中,尹曙生是第三世界,资源丰富。”并肯定《抗争》是部好小说,应该拍成电视剧。应该说,作家们在勉励与肯定的同时,也饱含了对尹老人生阅历的钦慕。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永远属于他自己的“资源”,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能把这种零散的资源富集并开掘出来。尹老就是这样的人。“云淡风清近午时,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  相似文献   

5.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6.
张“全知”,原名张泉之。在周围老头眼里,1936年出生的他知道的东西最多。退休前,张泉之是新华印刷厂的工人。这位经历了中国风雨变迁的老人没有想过自己能有钱。“刚退休那会儿,想过如果有实力就再创业,”在北京西城月坛小区里遛鸟的张泉之说,“现在如果有钱了就多资助孙子读书。”  相似文献   

7.
我的被窃     
今秋,与几位作家应邀去内蒙逛了一圈。内蒙面积过大,八九天时间不可能周游,所谓一圈,也只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浩瀚沙漠与茫茫草原之间。在车上最轻松的话题,是闲聊自己经历过的有趣故事,我谈到了自己被窃的遭遇。近20年来,想得起的,至少我被偷窃过五次。有在境内,有在境外。1991年,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意大利,抵达罗马的次日,在逛一处市场时,刚换得的意大利币里拉,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人从口袋里掏走。去年在台湾高雄市一家不错的宾馆房间里,入睡时裤袋里的钱还在,清晨却不翼而飞。旅行在外,丢钱,自然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8.
罗屿 《小康》2010,(6):90-92
作家中,他一直坚守纯文学领地。“书不好卖”,成了他调侃自己的口头语。然而,一部涉及“小三”的新书却让他成了“潮流”中人,如此受关注,叶兆言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05,(11):49-49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曾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的从政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台下的大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了起来,他们知道,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谎。  相似文献   

10.
活跃于新世纪的广西多民族作家,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时代,接受的文学教育趋于多元。对于这一点,汉族作家东西在一篇谈及他的壮族作家朋友的文章中就专门指出:“他们读过《诗经》、《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读过鲁迅、卡夫卡、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看过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吃过麦当劳。”  相似文献   

11.
马丽娜 《前沿》2008,(3):195-196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白朴生活在宋金元易代之际,战乱频繁,在仓皇中失去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一生不出仕,又经常出入勾栏瓦舍等等这些人生经历对其杂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杂剧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不想依靠父母,不想拖累家庭,就想凭着自己的双手干一番事业。“80后”大学生常九矿,就是靠着这股子倔劲,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崂山、市南开了两家水饺店,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朴实、略显老成的常九矿从一名大学生到自己创业当老板,他有着大部分大学生不曾经历过的心酸和艰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9,(16):62-62
据《都市快报》6月30日报道,浙江省临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程凌征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10余万元。据了解,这位局长是著名的反腐作家,写作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在忏悔书中,他坦言自己没能过人情关。  相似文献   

14.
<正> 湖北的一位土家族的作家,认定自己最终的使命是写“土家族之魂”。但令他寝食难安的是,截至目前他还从未为土家族写过一个字,这个湖北最大的少数民族至今也没有一部在文坛有地位的长篇小说。4年前,他开始酝酿为自己民族写一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05,(10):19-19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  相似文献   

16.
他曾是一名军人,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冲锋陷阵负过伤,立过功,受到过中央军委领导的接见。转业后,他从军营走进了警营,从事着公安院校新生录取的政审和提高在职民警素质的培训工作,他严格认真,讲原则,工作兢兢业业。早在战争的硝烟中,他就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十几年的打拼,到如今,他已是广西作家协会的会员,先后出版了一个短篇小说集和三个长篇小说,共79万字。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科科长伍德安。1995年,他转业到了地方,虽然眼前不再有熟悉的方队,耳旁也听不到嘹亮的军号声,但十几年的军营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写作的迷途     
一据说,办这种案子,我们还是全国头一家。事情还得从2002年8月20号说起。那一天的《作家文摘报》刊登了一篇转载自山东《齐鲁晚报》的长篇纪实文章,题为《女警官助学竟索贿》。文章讲述了一个让人震惊和遗憾的故事。江苏省新丰县一位幼年曾有过艰难求学经历的女警官刘宇秀,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走上警察这个工作岗位。她在一心为民的同时,还全力资助着4名贫困失学儿童。在个人经济能力难以支撑时,她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索贿,收受钱物共10万多元,然后用这笔非法所得继续自己的“爱心”行动,而自己依旧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  相似文献   

18.
杨宏涛 《现代人事》2003,(11):44-45
你有过伴着“六月飞雪”吃西瓜的浪漫吗?如果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那你肯定不知道青藏线上汽车兵中,有一个李大个子总结的三句“兵谣”了。因为他是个兵,我就给他的歌谣,生造了“兵谣”这个词汇。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结合自己的经历,进一步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他说: “毛泽东同志不赞成‘天才论’,但不是反对尊重人才。他对我评价时就讲过“人才难得’。扪心自问,这个评价过高。但这句话也说明人才是重要的,……人才难得呀!”  相似文献   

20.
方娟 《公民导刊》2004,(10):46-47
在重庆巴县中学的校园内,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和其他老人不同,他不爱打麻将,不爱聊天拉家常,对于他,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坐在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搞创作。如今,82岁的陈永坚已经在地方刊物上发表过十多篇文章,2001年还结集出版了自述性散文《杏坛恋》。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陈永坚感慨万千:“26岁登上讲台,76岁告别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