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上海住房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我们的专题调研范围涵盖了住房市场各个参与主体:——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上海市房管局市场处、杨浦区房产交易中心;——房地产研究咨询机构:上海社科院房产研究中心、同策咨询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着房价过高、结构失调、保障性住房严重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我国城镇住房总量存在明显高估,导致各级政府对增加住房供给、全面满足不同住房需求的紧迫感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存在着的过度注重房地产业的经济功能,对房地产市场的公共性认识不足有关。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后总是被归结为资金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对维护公民居住权的认识没到位,没有真正把民生保障放到优先位置,因而表现为责任感和迫切感不足。为改变城镇住房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必须强化政府的民生责任,抓住机遇,实施大规模的公(廉)租房工程,使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全面满足不同收入居民住房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3.
蓝茵 《学理论》2012,(25):63-64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爆发之后继而引发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时至今日,这场危机已大大缓解,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仍可从次贷危机中借鉴经验教训,更好地应对住房信贷市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剖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阐述中国住房市场现状,提出了后危机时代完善和规范中国房贷市场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4,(9):41-43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上海住房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我们的专题调研范围涵盖了住房市场各个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5.
目前住房发展的GDP主义和住房保障的救济主义,不仅使我国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严重失调、住房需求快速增长,而且导致城市住房发展面临困境。只有基于底线公平,构建新型的城市基本住房制度,才能抑制人们非适度、非理性的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行为,缓解城市住房供求不平衡矛盾,促成住房政策公共性的理性回归,使城市住房建设步入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胡琳琳 《党政论坛》2013,(15):61-62
一、保障性住房分配的主要国际经验 1.通过立法设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 国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基本都是以法律形式出现的,其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也得益于法律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民众的住房痛苦却日益严重,这体现出对住房公平性的呼唤。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覆盖面、存贷关系、缴存额度上存在明显的社会不公。试图在公平视角下对这一现象做出分析,并尝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成  龙应军 《学理论》2008,(11):56-57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亦表示将在“十一五”期间尽快推出物业税。物业税的推行代表了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此举也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层面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丽 《学理论》2013,(24):138-139
为了实现美国住房的公平性,1968年4月10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国会提交的《公平住房法》,该法案明确规定:"公平住房法禁止在住房市场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生国的原因进行歧视活动"。由于该法案存在缺陷、住房市场盛行对有孩子家庭以及残疾人的歧视,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8年9月12日里根总统签署了《1988年公平住房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0.
住房灾害损失补偿制度是满足受灾群众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灾害损失补偿制度基本形成了政府救助和市场保险两条腿走路的体系,但仍然存在制度统筹协调不够、制度化水平不高、制度公平性和有效性不足、巨灾损失补偿制度安排不足等问题,根源在于灾害治理现代化需求与现实灾害管理制度供给的矛盾。面对“十四五”时期治理现代化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不断完善政府损失补偿制度、重塑市场损失补偿制度、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基础建设水平,推进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住房灾害损失补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田军 《党政论坛》2012,(19):36-38
近几年来,在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涮控下,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完善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租赁房制度与政策,确保公共租赁房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使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排斥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新形式,在欧洲,社会排斥问题的实证研究重点一直是劳动力市场,但近年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住房市场的社会排斥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为我国城市住房问题以及城市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住房市场泡沫化的深层次矛盾在于供给模式的单一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住房需求是多层次的,高收入阶层的奢侈性住房、中等收入阶层的改善性住房以及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都有各自的住房需求定位,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发展视阈下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作为我国基于包容性发展的住房保障制度的价值选择,将指导我国对住房保障制度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在当前形势下建构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应当坚持立法观念,完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建立住房保障经济调节机制;坚持政府适度干预原则,发挥责任政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因素是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 ,宏观调控乏力 ,还没有找到宏观调控和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方式 ;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 ,机制不健全 ;企业改革滞后 ,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 ;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建设法规滞后等。  相似文献   

16.
张鑫 《理论参考》2010,(6):10-11
从保障民生和维护经济稳定的角度看,楼市调控政策的重点在于合理抑制住房的投资品功能,让住房回归“民生性”和消费品功能。只有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出发,明确住房“民生性”的属性,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使我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中国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近几年,由于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住房供给的结构性失调以及住房不公平等问题日渐凸显,使住房货币化政策本身成为公秉关注的焦点。住房政策的价值导向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远是兼顾住房公正,是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田军 《党政论坛》2012,(10):36-38
近几年来,在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下,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完善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租赁房制度与政策,确保  相似文献   

19.
刘延华  龙应军 《学理论》2008,(13):48-50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拉动内需,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房地产业的长足发展,房地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产业。在房地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也发挥得淋漓尽致。1998年以后,我国房地产投资额以每年超出2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周期性调整,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不可能扭转大势,只可能使之软着陆。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指出,软着陆对于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民生都是多赢;反之,没有赢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